村情概況
2008年以來,村兩委堅持以“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富村強民這一工作重心,牢牢抓住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這一歷史機遇,堅持抓班子,帶隊伍,理清思路,完善制度,最佳化機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促進了全村經濟建設和各項公益事業的快速健 康協調發展,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向前推進,全面達到並超過泉州市寬裕型小康村標準,“三個文明”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2008年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達到1500萬元,人均年收入達5500元,村財政收入25萬元,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福建省農村經濟前列。
村名由來
以所在自然村洋邊命名,古時李、陳等氏村民遷此建居在坑洋之旁“洋”與“溪”“坑”同義,洋邊含溪坑海濱之意。
歷史沿革
元時屬文質鄉延壽里。明清屬三十一都山前鋪,民國屬淨峰鄉淨西保,
1949冬起先後屬三區,四區,東嶺區淨西鄉,
1958年屬飛躍公社淨西大隊1961年析分為淨峰公社置洋邊大隊,
1985年改設為淨峰鄉洋邊村委會,
1992年鄉改鎮屬之。
行政區劃
洋邊村系惠安縣淨峰鎮行政村,位於新鎮區,淨峰鎮東部,在鎮區直距1.6公里,北與東洋村相鄰,南與山前村接壤,東臨大海,塗岞公路與湖蓮公路交叉穿過全境,距縣城20公里,距斗尾港6公里,交通便捷。
洋邊村區域面積2.3平方公里,轄五個自然村,總人口2500多人,612戶,外來人口300多人。
下轄:洋邊、後杭、西埔、申北、頂下東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
人文環境
【村容村貌】
洋邊村民情淳樸,村風和諧。居民姓氏有陳、黃、李、王、吳、肖、康,分布五個自然村。
1999年被泉州市評為“舊村改造,新村建設”示範村。
【歷史人文】
洋邊村在明清時期各自然村外地陸續遷入,保存較完整的文物古蹟有:清乾隆舉人陳兆勛、字枚臣官至中書舍人的祠堂及出仕報帖和旗桿夾。
有1935年弘一潔師在淨峰寺持錫時,為該村題的“金溪橋”石碑。
域內有洋邊國小、村衛生所、村老人協會,還保留著清時代古建設“金代宮”。
江門行政區劃百科(二)
江門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側,全市總面積9541平方公里、人口410萬,江門市屬河流三角洲沖積平原,沿海有大小島嶼96個,海岸線總長328.7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