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

注射

注射藉助注射器一類的醫療器械將液體或氣體注入人體,以達到診斷、治療或預防疾病的目的。常用的有腦室內注射、鞘內注射、胸膜腔內注射、腹腔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等。藥劑經注射後可迅速到達血液並產生作用。但萬一誤用則藥物不易清除,注射時有疼痛感,注射部位有時發生局部不良反應。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注射注射
詞目:注射
拼音:zhùshè

基本解釋

1.[inject]∶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體內
2.[injection]∶用注射器將藥液注入人體內方法的統稱。常用有皮內、皮下、肌肉、肌底、靜脈、動脈、鞘內注射六種
3.[fixthegazeupon;giveattentionto]∶[目光或意念等]集中於一處
把他的炯炯雙目注射至基礎理論上來了
4.[jet;spurt;comedownintorrents]∶噴射;傾瀉

詳細解釋

1.傾瀉;噴射。
唐李紳《悲善才》詩:“塞泉注射隴開,胡雁翻飛向天沒。”宋梅堯臣《詠懷》之四:“深料生注射,聚沫猶壅礙。”
2.比喻流暢地出言。
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全盛之氣注射語言,雜糅精粗,遂成多大。”《新唐書·李泌傳》:“有員俶者,九歲升坐,詞辯注射,坐人皆屈。”
3.用弓箭集中射擊。
新唐書·叛臣傳上·僕固懷恩》:“魚朝恩令射生五百攢矢注射,賊多死,而陣堅不可犯。”《金史·完顏綱傳》:“貞且修道,且進兵,至小關,松將楊廷據險注射,貞不得前。”《明史·雲南土司傳二·麓川》:“英列弩注射,突陣大呼,象多傷,其蠻亦多中矢斃。”
4.(目光或意念等)集中於某一處。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明英宗之得歸,燕都之不陷,不但于少保之功,亦因也先謀圖普化,思結好於中國,精神之所注射,在彼不在此也。”《孤兒記》第十一章:“眾囚之目光熌爍如餓虎,皆同時注射於一處。”徐遲《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渦漩中》:“他深深地思索,為什麼周總理把他的炯炯雙目注射到基礎理論上來了?”
5.用注射器把液體藥劑輸送到機體內。
魯迅《二心集·幾條“順”的翻譯》:“然後再取其血清,而注射於懷孕之雌兔。”

注射途徑

皮內注射

注射注射
皮內注射用量小,多為0.01ml,常用於各種過敏試驗(包括破傷風類毒素、抗生素等藥物、血清等的過敏試驗)、預防接種(如卡介苗等)以及局部麻醉,因真皮組織較密,神經末梢多,麻醉藥吸收慢,故局麻起始的先作皮內注射局部呈現桔皮樣血疹後,再皮下注射,以減少疼痛。一般皮內試驗選擇前臂掌側,但卡介苗接種於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內。
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為將藥液注入皮下組織,由於皮下組織疏鬆、神經、血管、淋巴液豐富,藥物易吸收,但注射時有疼痛感。故常用於疫苗和菌苗預防接種、局部麻醉以及某些藥物(如腎上腺素)。通常選擇上臂外側三角肌下緣、肩胛下緣或腹部(狂犬病疫苗)、大腿外側等。一般針頭刺入1.5~2cm,回抽無回血即可將藥液推入。有刺激性的藥物如去甲腎腎腺素等,不宜皮下注射。對少數心功能不全或重度脫水的病人,也可採用皮下輸液,以長針頭刺入大腿內側皮下,連線輸液器將液體緩緩滴入,吸收也比較滿意。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又稱肌內注射。使用十分廣泛,可用以推入各種有刺激性的藥物(如青黴素、磺胺、維生素、酶製劑、生物鹼製劑、血液、破傷風抗毒素等)。肌肉血管尤其豐富,藥物注入可迅速吸收,一般用量5~10ml。注射部位多用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肌等。一般進針2.5~3cm。臀大肌使用最多,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一側劃一水平線,然後從髂嵴最高點上作一垂直平分線,在外上方1/4處為注射部位。聯線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聯線的外上1/3處為注射部位。若肌肉放鬆,進針、拔針迅速,推藥緩慢,則一般藥物肌肉注射均無痛苦。若注射部位遠離神經、血管,推藥前回抽無回血,則肌肉注射比較安全。或靜脈點滴時,不能進行皮下時,偶可採用肌內點滴,但肌肉組織緊密,藥液不能快速注入且肌肉血管多,不安全。

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為用注射器將藥液於20~30分鐘內緩慢注入靜脈。常用於急重病人,以求迅速發揮療效。一般劑量超過10ml,有刺激性,要求迅速起作用的藥物,動物血清製品(如破傷風抗毒素)可作靜脈注射,注射部位多為正中靜脈(肘部),大隱靜脈(大腿內側),頸靜脈及頭皮靜脈(多用於兒童)等(圖2)。宜選用較直較粗、不滑動、易固定的靜脈,需長期靜脈注射者應選用小血管(手背、足背、淺靜脈)。又可往靜脈內注入造影劑,如泛影葡胺、優維顯等以進行膽囊造影、腎盂造影、脊髓靜脈造影,腦數字成影等。超聲心動圖檢查中可通過靜脈注入聲學造影劑(如過氧化氫-碳酸氫鈉-醋酸混合液),使血內含微小氣泡,以產生對比效果。靜脈注射對無菌技術要求較嚴格。注射用的溶液必須為透明的水溶液,不會致熱原,滲透後不能低於血液。靜脈注射常見的意外有針頭刺入角度太直、或用力過猛而將血管刺穿;或針尖刺入血管部分過少,止血帶鬆開時,針尖脫出,藥液注入皮下;則局部疼痛膨起。

靜脈滴注

靜脈滴注
是將大量液體直接滴入靜脈。即穿刺靜脈後,藥液從吊瓶通過墨菲氏滴瓶及橡皮管連續滴入靜脈。可用以輸入藥物(如抗生素、磺胺、抗癌藥)、營養液、血液及其製劑,補充血容量、維持酸鹼和水電解質平衡,供給營養和藥物,稀釋毒素、降低顱壓等。一般每天點滴12~16小時後應將針頭拔出,次日再輸,長時間輸液可導致淺靜脈栓塞。若需長時期輸液則應有計畫地先採用肢體遠端靜脈,然後往近端選擇靜脈使用,為避免淺靜脈堵塞,可以切開或穿刺深靜脈後進行靜脈點滴。常用的方法有切開大隱靜脈或穿刺股靜脈、鎖骨下靜脈,然後置入軟導管,這樣輸液可持續較長時間,避免每天穿刺。但導管頭長期刺激局部血管,也可導致血管炎症和閉塞,故每5~7天應將導管拉出2~3MM。靜脈輸血操作與輸液相似但所用針頭較粗。

動脈注射

動脈注射將某種較濃厚的藥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動脈血管,以達到快速補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狀動脈灌流量和抗腫瘤的目的。通常穿刺肢動脈、頸內動脈、鎖骨下動脈等。置入導管如通過股動脈,將導管引入髂動脈,用人工加壓或用泵加壓作動脈灌注。可注入抗腫瘤藥,使藥物迅速完全到達腫瘤。可注入透析液、吸附劑以治療腎功能衰竭、肝昏迷、高血脂症。也常將造影劑快速注入動脈做腦血管造影、脊髓動脈造影、腎動脈造影,左心或冠狀動脈造影。其優點是藥物直接注入動脈血管,迅速到達病變部位,又避開門脈系統,藥物不受肝臟破壞。但動脈注射和動脈注入造影劑,需要一定技術和設備條件。

心內注射

心內注射。向心室腔內注入使心搏恢復的藥物。常與心臟按摩同時套用。有胸外和胸內(開胸後套用)兩種注入法。常用藥物有腎上腺素、普魯卡因醯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

體腔內注射

體腔內注射用注射器將藥物注入各體腔進行治療。常用的有腦室內注射,鞘內注射,胸膜腔內注射,人工氣胸、氣腹治療肺結核、腹腔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