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拿巴主義

波拿巴主義

按列寧的著名定義,波拿巴主義是“依靠軍閥的國家政權在勢均力敵的兩個敵對階級之間看風使舵”。

基本信息

描述

波拿巴主義波拿巴主義

波拿巴主義:全民批准的個人獨裁,打著人民主權旗號的貴族政權,通過限制政治自由來保障社會穩定以實現經濟高速發展,而經濟發展始終伴隨瘋狂的軍事擴張。由於經濟發展也會帶來中產階級勢力的壯大,從而推動政治民主化的發展,故法國出現的這種波拿巴主義很可能是許多專制傳統強勁的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都無法繞過去的一個過渡階段。

來源

波拿巴主義波拿巴主義

波拿巴主義分子指的是歐洲軍國主義者,尤其是陰謀軍事政變奪取政權的軍人。大肅反時,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等九位將領因這一莫須有的罪名在同一案件中遇害,其中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加馬爾尼克開槍自殺,圖帥及其他七位將軍被秘密軍事法庭槍決。國家的誕生與存在是階級社會時期的歷史現象,並將隨著階級的消亡而消亡;國家是階級專政的暴力機器,從根本上說代表著一群人對另一群人的統治。

十月革命後,由於工人代表蘇維埃逐漸衰弱,職業官員的專斷趨勢日益明顯,形成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在政治自由、企業管理與物質生活等方面,專斷官僚群全面排擠壓制工人民眾;在思想理論方面,它千方百計為自身集團的政治特權尋找意識形態落腳點。 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官僚集團並不具備獨立歷史前途,無力推出既有別於馬克思主義又獨立於資產階級理論之外的、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嚴密學說。針對一時一地的具體事務(比如企業內部管理、怎樣看待富農的發展、是否與殖民地民族資產階級結盟),它通常採取極端實用主義的應對手段,並以東拼西湊的政治辭藻為官僚層決策辯護。把這些辯護詞前後聯繫起來,會立即發現它們經常自相矛盾而自打嘴巴。

就國家理論而言,為了替當時普遍的民眾貧困與官僚特權打掩護,並誘導工農為超高速工業化付出犧牲,蘇共當權派不斷強調「再忍耐一段時間,再加把力氣,社會主義眼看就快建成了,到時候一起過好日子」;為了至少在紙面上自圓其說,1936年蘇聯新憲法索性宣布社會主義已經建成,而階級已經消亡。與此同時,國家機器絲毫無意放棄或放鬆對社會的控制,而是繼續維持自身的特權統治。有鑒於此,官方忽爾宣布「社會主義社會沒有階級矛盾」,忽爾又聲稱「越接近社會主義勝利,階級鬥爭越激化」。為論證這一矛盾局面(階級似乎消亡但專政機器仍強大專斷)的「合理性」,當局不得不拼湊新理由,並寫進了1939年聯共黨代會的政治報告。

軍國主義

日本軍國主義日本軍國主義

所謂軍國主義,是指崇尚武力和軍事擴張,將窮兵黷武和侵略擴張作為立國之本,把國家完全置於軍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經濟、文教等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均服務於擴軍備戰和對外戰爭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德國日本都是軍國主義國家的典型。法西斯主義就是在這些國家全面危機時期軍國主義的極端表現。

軍國主義充滿殘酷性和反動性,曾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它的基本理論包括對和平的否認,堅持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認為戰爭本身是美好和令人神往的。軍國主義的行為體現為某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軍事化,以及對外奉行侵略擴張的政策。在軍國主義國家,戰爭成為國家的主要目的。國家的生存和發展主要依靠對外掠奪和擴張。

法西斯主義

法西斯主義是西方國家在陷入經濟大危機的困境後的產物。政治、經濟和社會動盪的加劇,處境惡化、不滿現狀的中間階層的情緒,要求政府尋求新的統治對策以及更為中央集權的經濟控制、和準備重新劃分世界的戰爭的需要,促成了法西斯的產生和發展。

法西斯主義束棒法西斯主義束棒

1919年,出現了最初的法西斯組織:德國工人黨、義大利“戰鬥法西斯”和日本的猶存社。1920年4月,德國工人黨改稱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1921年11月,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成立,1922年10月發動進軍羅馬的政變,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專政。1926年義大利的法西斯體制開始形成。在日本,繼猶存社之後,出現了民間法西斯團體和軍隊中的法西斯運動。此外,匈牙利以霍爾蒂為首的軍事獨裁逐步走向法西斯化,1923年~1926年在保加利亞建立了常可夫的法西斯統治,1926年畢蘇斯基在波蘭建立稱為“薩納奇”的法西斯體制,1929年克羅埃西亞的巴維里契建立的烏斯塔沙法西斯統治。

1920年代末,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國第一大黨。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上台,2月製造國會縱火案,3月通過《授權法》,繼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籠,至次年8月頒布《國家元首法》,對國家生活進行了全面改組,建立起極權統治的法西斯體制,並且加緊擴軍備戰。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起,日本走上了戰爭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舊軍部為中心,從首先發動侵略戰爭著手,然後通過天皇制機構,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適應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1926年日本基本上建立起法西斯統治,1940年大政翼贊會的成立,標誌著法西斯主義體制的形成。在世界上,1933年10月,法西斯運動遍及23個國家,半年後增至30個國家。法國的火十字團、英國的法西斯聯盟、美國的自由聯盟和黑色軍團等法西斯團體也興盛一時。

法西斯主義是一種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國際現象。它反對民主主義和自由主義,主張建立以超階級相標榜的集權主義統治,實行全面統制和恐怖鎮壓;進行由政府全盤計畫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宣傳,鼓吹沙文主義、奉行重分世界的戰爭政策。法西斯主義代表的是社會在經歷一連串經濟動盪,各種民主政府挽救經濟的手段都告無效,在經歷中央集權和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的惡性循環後,人民訴諸絕對獨裁者的聲浪所必然造成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