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棘球蚴病

泡沫棘球蚴病

泡沫棘球蚴病又稱多房棘球蚴病是多房棘球絛蟲的幼蟲(泡球蚴)寄生人體所致的疾病。泡沫棘球蚴病潛伏期長,可達10—20年以上。早期無症狀,病程進展緩慢。

疾病名稱

泡沫棘球蚴病泡沫棘球蚴病

泡沫棘球蚴病
疾病分類
感染科
疾病預防
加強對流行區人群的宣傳教育,對流行區犬以吡喹酮進行普治。
疾病描述
泡沫棘球蚴病又稱多房棘球蚴病是多房棘球絛蟲的幼蟲(泡球蚴)寄生人體所致的疾病。常寄生在肝,產生浸潤增值性病變,並可通過血循環,轉移至肺、腦等器官

疾病概述

包蟲病是人類感染棘球絛蟲的幼蟲所致的疾病,故又稱棘球蚴病。在人類絛蟲病中,本病的危害最為嚴重。寄生於人體的幼蟲有細粒棘絛蟲及泡狀(或多房)棘球絛蟲兩種,引起細粒棘球蚴病泡狀棘球蚴病。泡狀棘球蚴病比較少見,主要侵犯肝。泡狀棘球絛蟲的成蟲主要寄生於孤,其次為狗、狼、貓等。中間宿主主要為鼠類,人類也可被蟲卵感染,但並非適宜的中間宿主。絕大多數泡狀棘球囊腫見於肝,一般呈單個巨塊型,有時為結節型,或兩者兼有。如繼發感染,可酷似膿腫。泡狀囊腫可侵入血管或淋巴管,轉移到腎上腺及心臟等處,甚至偶然可見於肝門淋巴結內,因此肉眼上易誤診為肝癌。病變周圍肝組織常有肝細胞萎縮、變性或壞死及淤膽現象。最後可導致肝硬變、黃疸、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衰竭及惡病質。肺泡球蚴病少見,多數由肝經血流遷徙而來,或由肝直接蔓延而來。

症狀體徵

潛伏期長,可達10—20年以上。早期無症狀,病程進展緩慢。症狀有右季肋部疼痛,食欲不振,腹脹、膽絞痛、消瘦等,大多數病人出現千分之腫大,少數可有黃疸,肝表面呈結節狀,質硬,也可出現腹水,脾大等門脈高壓徵象;病程早期千分之功能實驗正常。但當肝病變廣泛波及左右葉者,血清球蛋白增高,白蛋白降。肝功能衰竭與腦轉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疾病病因

本病多為散發,主要分布在中南歐、北美、俄羅部分地區,日本北海道、英國和加拿大。我國的青海、寧夏、新疆、甘肅、西藏、內蒙、黑龍江及四川甘孜州均有病例報告。本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因誤食被蟲卵污染的食物或水或接觸被感染的犬、狐而感染。

病理生理

當人進食污染蟲卵的食物後,在小腸內孵出六鉤蚴、穿過腸黏膜而進入們經。到達肝後發育為多棘球蚴。肝的病變表現為一個或多個堅硬的腫塊,周圍界限不清,肝表現可見多數散在的灰白色大小結節,切片可見到壞死組織和空腔,光鏡下為大小不等且形成不規則囊泡呈串珠狀。囊泡間及周圍均有肉芽組織增生。由於人人並非本蟲的適宜適宜,因此在人體內的生長發育極為緩慢,可以在感染後30年才出現症狀。病變可向臨近器官或組織擴散,而侵及下腔靜脈,門脈及總膽管。少數病人蟲體生髮層的片塊可轉移至遠處器官如腦、肺等,產生轉移性病灶。

診斷檢查

實驗室檢查:

泡沫棘球蚴病泡沫棘球蚴病

1、一般檢查 患者可有輕度至中度貧血,部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細胞輕度增高。血沉常明顯增快。約30%患者有肝功能受損,鹼性磷酸酶、ALT升高,嚴重的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倒置。
2、免疫學檢查 批內試驗常為強陽性、IHAELISA檢測多房棘球蚴的抗原Nm2、Nm2是多房棘球蚴角質層的一種成分,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但對細粒棘球蚴病與豬囊尾蚴病病人血清有10%—20%的交叉反應率。
3、其他檢查 B型超聲檢查,肝區可有密集光點,並顯示大小不等的光團,在有中央性壞死時可見到液性暗區。X線腹部平片可見到千分之區有局限性或瀰漫性無定型點狀或多數細小換裝鈣化影。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史、臨床特點及免疫學檢查陽性,結合肝B型超聲檢查,一般診斷並不困難。臨床上常需與原發性肝癌、結節性肝硬化相鑑別。

治療方案

肝泡球蚴病早期手術切除病灶及周圍肝組織或作肝葉切除,但手術不易完全根除,故現也常用化學藥物治療。採用阿苯達唑長期連續治療。劑量為每日20mg/kg,分2次口服,療程視肝病範圍大小而已,一般2—3年或更長。少數患者可出現不良反應,如蛋白尿、黃疸及白細胞減少等,停藥後可恢復正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