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悖論

法國悖論

法國悖論最早由一位名叫賽木耳·布萊爾的愛爾蘭醫生在1819年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所提出的。他指出,基於法國人的生活習慣及天氣氣候條件,法國患有心絞病痛的人數比例低於愛爾蘭。這份超前的報告當時並未引起學術界的重視,直到1991年,一檔名為60分鐘事實雜誌的節目在美國播出了這一實驗結果,人們才開始注意到這一現象,並開始研究其原因。

基本信息

背景

法國人的飲食習慣法國人的飲食習慣
1990年,美國《健康》雜誌的記者愛德華·多尼克(EdwardDolnick)指出:由於法國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常喝紅酒,使他們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遠遠低於美國人。接下來,CBS著名的電視節目《60分鐘》報導了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塞爾日·雷諾(SergeRenaud)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這個發現引起了英語國家人們的強烈興趣。
世衛組織在1980年發起了一項關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協作研究計畫,對心血管病趨勢及決定因素的人群進行監測。研究表明,在同樣濃度的血膽固醇人群中,南歐人比北歐人得心血管病的幾率要小。這與其說是法國食物的功勞,不如歸功於地中海地區的飲食習慣——正如營養學家推崇的,這個地區的人們多食用植物油——特別是橄欖油,還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歐米茄3的魚類、水果、蔬菜,當然還有葡萄酒。
所以我們常說的法國悖論(FrenchParadox)指的是:法國人酷愛美食,平時飲食中攝取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但得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卻比英語國家的人要低得多。
相關的研究指出葡萄酒中的單寧具有強有力的抗氧化作用。在多酚家族中,紅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是最活躍的。它具有防止血液凝塊、消炎、促進血管擴張和抑制細菌繁殖的作用(白藜蘆醇存在於葡萄皮中,它在紅葡萄酒中的含量要高於白葡萄酒)。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對的觀點和對這一獨特現象的其他解釋。

原因

嗜好葡萄酒

法國悖論法國悖論
一種是人群的社會經濟狀況。一個人是否有喝酒尤其是喝葡萄酒的習慣,除了個人愛好之外,往往還會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比如說,不喝酒的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貧窮而買不起酒。這一部分人的生活條件、醫療衛生保障可能都會比日常喝酒的人要差一些。這樣,是生活條件的差異導致了疾病以及死亡率的差異,而喝不喝酒和疾病發生率一樣只是生活條件的一種表現,而不是疾病發生的原因。
另一種是喝不喝酒所伴隨的生活方式。比如說,調查顯示喝葡萄酒的效果不如喝白酒和啤酒“顯著”,一般解釋為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劑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丹麥的一項大規模的調查則發現事情不一定如此:他們統計了超市中購買葡萄酒和啤酒的人同時購買的其它食物,發現總體來說,購買葡萄酒的人購買的蔬菜、水果、低脂食物等”健康飲食”的比例要高於購買啤酒的人。也就是說,喝葡萄酒的人攝入的蔬菜水果比喝啤酒的人多,而蔬菜水果有充分的證據證實對於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幫助。

法國人的用餐習慣

最近,美國的凱斯勒博士在他的著作《饕餮的終結》一書中指出,法國人用餐時間更長、點餐份量更小或許是造成他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和心臟疾病病死率較低的關鍵。
首先,食物的分量大小與條件性過食有關。簡言之,大份的食物,常讓人不自覺地多吃。美國人特別愛好大份的食物。2003年,美國費城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聯合研究發現,美國的食物分量比法國多25%。這一情形幾乎遍及所有餐館。
研究者還對兩地餐飲指南和烹飪書分析了一通。知名餐飲指南《Zagat》的費城版和巴黎版,顯示了兩地飲食風格的差異。費城食評家更喜歡評點大份的食物,設有自助餐的餐廳更受推崇;巴黎的食評家則壓根不提這些。在美國的“煮婦”烹飪書里,重點通常是如何做出一桌肉類豐盛、蔬菜寡淡的菜餚來。
法國神經科學家克洛爾,在《關於脂肪的謬誤》里則將“法國悖論”細化為幾個關鍵字,除慢進食、小分量外,還包括更喜魚肉、進食好脂肪、低糖、少零食、拒絕美式食品。法國文化和傳統習俗,也與這一悖論有關。在過去,法國人每天固定進食2~3次,兩餐間不吃點心零嘴。巴黎迪尤醫院的肥胖研究者貝利葉說,法國人打小就知道這一條。當然,法國悖論並非不可打破。貝利葉指出,小吃、快餐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巴黎街頭出現,良好的膳食結構和習慣正受到衝擊。原本的膳食習慣被打破後,“因飢餓而吃”終將被“為了吃而吃”所替代。

論點

總的來說,“法國悖論”的論點是法國人的日常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不利於心肌健康,但是,法國人患心肌病的幾率卻非常的低。基於美國農業部2002年的統計結果,法國人每天比美國人多吃32g的脂肪,4倍的黃油,60%的乳酪和3倍的豬肉。神奇的是,比較兩國因冠心病導致的死亡率,法國僅有十萬分之83,而美國則高達十萬分之230,近乎法國的3倍!而且,法國人比美國人瘦,儘管法國人的肥胖及超重比例不斷增加,也只有美國人的一半左右。研究指出,法國人日常飲食的紅酒中的一些成分起到了保護心臟的作用,這一訊息通過“60分鐘時事新聞”播出以後,引起了美國人搶購紅酒的空前高潮。

結論

科學家們在不同地方做了調查:記錄某地居民中的平均飲酒量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由心臟疾病導致的死亡率。這樣的調查往往涉及幾萬甚至更多的人,時間長達一二十年。如果把科學文獻中做過的這類調查匯總起來,總人數可能高達上百萬。所有這些調查的結果相當地一致:酗酒的人群比不喝酒的人中得心血管疾病和死於心臟病的比例大大增加;但是“適度飲酒”的不僅比酗酒的人低,比完全不喝酒的人也要低;不僅葡萄酒,白酒、啤酒也都有類似的結論,而葡萄酒尤其是紅葡萄酒的效果似乎更為明顯。
不容置疑的是,法國悖論對20世紀末葡萄酒在全世界沒有出產和消費葡萄酒的深遠歷史傳統的國家的流行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一些尚且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的初步結論,在葡萄酒生產商和銷售商的推動下,在大眾媒體的幫助下,被誇大傳播,深入人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