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萊悖論

阿萊悖論

阿萊悖論(英語:Allais Paradox)是決策論中的一個悖論,由法國經濟學家莫里斯·阿萊斯在1952年提出。阿萊設計出這個悖論,來證明預期效用理論,以及預期效用理論根據的理性選擇公理,本身存在邏輯不一致的問題。丹尼爾·卡內曼與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確定性效應,來解釋阿萊悖論形成的原因。

簡介

阿萊悖論(英語:Allais Paradox)是決策論中的一個悖論,由法國經濟學家莫里斯·阿萊斯在1952年提出。阿萊設計出這個悖論,來證明預期效用理論,以及預期效用理論根據的理性選擇公理,本身存在邏輯不一致的問題。丹尼爾·卡內曼與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確定性效應,來解釋阿萊悖論形成的原因。

概論

選擇1選擇2
賭局A賭局B賭局C賭局D
贏得幾率贏得幾率贏得幾率贏得幾率
1百萬100%1百萬89%089%090%
01%1百萬11%
5百萬10%5百萬10%

1952年,法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里斯·阿萊斯作了一個著名的實驗:

對100人測試所設計的賭局:

•賭局A:100%的機會得到100萬元。

•賭局B: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89%的機會得到100萬元,1%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

實驗結果:絕大多數人選擇A而不是B。即賭局A的期望值(100萬元)雖然小於賭局B的期望值(139萬元),但是A的效用值大於B的效用值。

然後阿萊使用新賭局對這些人繼續進行測試,

•賭局C:11%的機會得到100萬元,89%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

•賭局D:10%的機會得到500萬元,90%的機會什麼也得不到。

實驗結果:絕大多數人選擇D而非C。即賭局C的期望值(11萬元)小於賭局D的期望值(50萬元),而且C的效用值也小於D的效用值。

阿萊悖論的解釋

出現阿萊悖論的原因是確定性效應(Certainty effect),即人在決策時,對結果確定的現象過度重視。

參見

•艾爾斯伯格悖論

•聖彼得堡悖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