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自1830年7月25日的‘七月革命’將法王查理十世趕到英國後,新上台的法王路易·菲利浦的‘七月王朝’政權岌岌可危。1831年,約瑟夫·蘇爾特〔JosephSoult〕元帥為了清除有潛在威脅的‘亡命之徒’〔革命失敗國家的難民、拿破崙軍隊殘餘力量、仍忠於查理十世的法軍〔加入法軍的匈牙利暴徒〕提出在法軍續列中成立一支正規編制的常備外籍軍團。1831年3月10日,法王路易·菲利浦正式簽屬批准成立該部隊的檔案。1831年末首批法國外籍兵團成員登入阿爾及利亞,此處也成為之後141年法國外籍兵團的中心。之後外籍兵團作為法國武裝力量的一部分轉戰克里米亞、義大利和墨西哥等戰場。阿爾及利亞戰爭
第一次阿卜杜·卡迪爾戰爭〔1832~1834〕。
第二次阿卜杜·卡迪爾戰爭〔1835~1837〕。
第三次阿卜杜·卡迪爾戰爭〔1840~1847〕。
第一次卡洛斯戰爭〔西班牙內戰,1834~1839〕。
1839年,西班牙國王斐迪南七世去世後,在軍隊和政府支持下,其指定繼承人:3歲幼女伊莎貝拉二世登基,由其來自那不勒斯王國的母后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這遭到了斐迪南的弟弟唐·卡洛斯〔1788~1855〕及其追隨者的反對。卡洛斯派認為依據法蘭克人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的‘薩利克法典’,卡洛斯才是合法的繼承人。西班牙教會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巴斯克、加泰隆尼亞、阿拉貢、納瓦拉〕支持卡洛斯登基,稱查理五世。自由主義派則支持伊莎貝拉二世,希望借女王年幼的機會在西班牙推行自由主義改革,他們與葡萄牙、法國、英國組成四國同盟,希望藉助外國力量反對卡洛斯派。卡洛斯派發動一場推翻立憲政府和克里斯蒂娜的革命。克里斯蒂娜派和政府軍在埃斯帕特羅將軍統率下,得到英國的‘西班牙軍團’和法國的‘外籍軍團’的支援,取得泰拉圭戰役〔1836〕和韋斯卡戰役〔1837〕的勝利〔法國外籍軍團在這兩次戰役中功績卓著〕。1837年卡洛斯派被迫撤出馬德里。至參加卡洛斯戰爭時,外籍軍團已擁有4021名士兵和123名軍官。在這場戰爭後期,外籍軍團成為法國陸軍的一部分,其給養、食宿及裝備的費用也一併轉由陸軍負責。到1839年1月外籍軍團只剩下63名軍官和159名士兵。1839年8月31日,卡洛斯派軍隊總司令馬羅托在沒有接到卡洛斯指示情況下,私自簽訂了貝爾加拉協定。根據協定,馬羅托所部及其本人歸順克里斯蒂娜,以換取赦免及恢復巴斯克和納瓦拉兩省的自由。卡洛斯派殘部逃往法國布爾日。卡洛斯親王則流亡法國〔卡洛斯派與伊莎貝拉二世後裔‘阿方索派’的王位糾葛一直延續到西班牙內戰和佛朗哥逝世。戲劇性的是,卡洛斯派男性後裔後來絕嗣,正是他們所信奉的‘薩利克法典’最後終止了該家族的存在〕。
克里米亞戰爭
1850年代,在圍繞土耳其統治下的聖地——耶路撒冷的管轄權問題的爭執中,沙皇尼古拉一世要求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範圍內有獨家保護東正教基督徒的權利,遭到土耳其的拒絕。沙皇派兵占領了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國〕,迫使土耳其人於1853年對沙皇俄國宣戰。同年11月30日,俄國黑海艦隊炮擊並摧毀了泊於黑海港口錫諾普的一支土耳其小艦隊,英法聯合艦隊隨後開進該領域,威逼俄國撤軍。但俄國沒有撤軍,害怕俄國在中東擴張的英法兩國遂共同對俄宣戰。1854年9月,外籍軍團再次走出非洲,作為英國、法國、撒丁、土耳其組成的聯合遠征軍的一部分,在克里米亞半島登入,並向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的俄軍進擊。外籍軍團的第一、第二團與英國陸軍並肩作戰,參加了塞瓦斯托波爾包圍戰。在長達一年的合圍其間,英法聯軍在巴拉克拉瓦戰役和因克爾曼戰役中打敗俄軍,取得重大勝利。
墨西哥:卡梅倫血戰和丹茹之手
卡梅倫戰役
法國外籍兵團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開始於1863年4月30日的墨西哥戰場。當日,一支由62名士兵和3名軍官組成的步兵巡邏小隊在Danjou上尉(CapitaineDanjou)的帶領下巡邏時,受到了將近3個營的墨西哥步兵和騎兵(人數約在800人至1,200人之間)的進攻,並被圍困在卡梅倫莊園(HaciendaCamarón)。巡邏隊在莊園中抵抗墨西哥軍隊的進攻,雖然面臨著絕望的處境,但是他們依然頑強地戰鬥,貫徹了戰至最後一人的頑強戰鬥意志。Danjou上尉在莊園的防守作戰中受了致命傷,他剩餘的部眾最後與墨西哥軍隊展開了刺刀白刃格鬥。在墨西哥的最後一波進攻下,剩下的五名士兵又有三人倒下。墨西哥方面要求最後的2個士兵投降,但他們仍堅持墨西哥軍隊必須保證他們能舉著自己的軍旗,護送Danjou上尉的遺體平安返回自己的駐地。面對這樣的情況,墨西哥方面的指揮官慨嘆道:“他們不是人類,是魔鬼”,出於尊敬同意了他們的條件。
Danjou上尉在混戰中遺失了的木製義手(他在阿爾及利亞失去一手)在不久之後被還給兵團,放在兵團位於歐巴涅的法國外籍兵團博物館裡,每年兵團慶祝卡梅倫日時都會拿出來展示。
殖民地戰爭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期間,外籍兵團在法國的對外殖民擴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參加了在北非(在阿爾及利亞Sidi-Bel-Abbès,他們建立了總部)、馬達加斯加和中國的戰爭。1885年,在印度支那,一個營的外籍兵團參加了中法戰爭中著名的宣光堡壘防禦戰(fortressofTuyenQuang),以及清法戰爭中台灣基隆的月眉山戰役。
普法戰爭
根據法國法律,除非面對國家危機否則兵團不可在法國本土戰鬥。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會戰大敗後,新建立的第三共和急需軍隊來保衛法國。於是在命令下該年10月11日兵團的兩個團進入土倫,也是兵團首次在法國本土部署。普法戰爭後期普軍包圍巴黎,外籍兵團發動進攻,試著解除普魯士軍隊對巴黎的包圍。兵團在激戰後成功突破普軍防線奪回了奧爾良,但最後未能解除對巴黎的封鎖。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外籍兵團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戰鬥,包括第二次香檳省戰役、索姆河戰役、埃納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等。而兵團也在加里波利之戰以及在馬其頓前線付出了許多傷亡。在這場戰爭中,軍團的出色表現獲得了卓著的功勳。
戰間期
1932年,兵團共擁有六個旅團,共30,000名士兵。
第一步兵團-阿爾及利亞與敘利亞
第二、第三及第四步兵團-摩洛哥
第五步兵團-印度支那
第一騎兵團-突尼西亞與摩洛哥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時,共轄有6個步兵團和2個騎兵團。外籍兵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扮演的角色就沒有一戰時重要,但也在中東、北非等戰區占有一席之地。大戰爆發後,在挪威和法國本上作戰。第13團便參加了加扎拉/哈凱姆水井戰役。有趣的是,在二戰中兵團曾經分為兩派,一方效忠自由法國;另一方則效忠維希政府。而兩派更曾於敘利亞短暫交火。最後效忠維希政府的一方也加入了自由法國。在敘利亞、衣索比亞和北非境內同德意侵略軍作戰。1943年編入法國遠征軍,前往義大利作戰。1944年劃歸培西尼指揮的法國第一集團軍,經孚日山區、阿爾薩斯,深入德國境內而在戰後,也有多達幾千名前德意志國防軍成員選擇加入軍團,並帶給法國外籍兵團一些德國軍隊的習慣,包括部分軍歌等。
阿爾及利亞兵變
1958年,阿爾及爾暴動,當時法國阿爾及利亞駐軍司令發布宣言:只接受戴高樂出面協調。法國國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將軍全權,制定新憲法。戴高樂接管議會、總理以及政府政權。9月,法國全國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12月,戴高樂當選共和國總統並赦免相關人事。但是因為戴高樂本人的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路線,導致第1外籍傘兵團為中心的部隊感到不滿。發動政變失敗的結果,許多軍官遭到逮捕外,第1外籍傘兵團也被解散。
法越戰爭
印度支那時期的制服
又稱第一次中南半島戰爭,或稱法屬印度支那戰爭。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國內反戰聲浪高漲,徵兵製取消後法國只能重用法國外籍兵團。奠邊府戰役中法軍的17個團里就有7個團是來自法國外籍兵團,(當時兵團成員組成的關係)在奠邊府的戰場上還聽得見納粹德國的軍歌。外籍兵團的幾個支隊曾在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時期被派往法屬印度支那,其中的一個支隊還是當年奠邊府戰役中法國守軍的重要組成力量。在該次戰役中法軍大敗,外籍兵團人員傷亡慘重,損失大半。當時士兵對戰爭深感絕望,兵團組成了一支志願救援隊,把救援物資通過空投分發到軍隊營地。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
1990年8月,伊拉克進攻科威特並予占領。外籍兵團自伊西部登入,成為第一支反攻伊拉克部隊,誘攻伊軍;伊拉克參謀本部錯判法國外籍兵團是主力部隊,派出近100,000兵力全力攻擊,殊不知自伊南門戶攻擊的美軍才是攻伊主力,導致美軍攻勢順暢,迫使占科伊軍恐遭美軍切斷退路,倉促撤退急逃返伊拉克。
入隊過程
想要加入的弟兄只能先要去法國了,法各大城市都有報名點.(選拔期間的食宿可是免費的)。
選拔過程
第一次選拔
在各報名點.
面試,身體檢查,各種資料填寫.(2~3日)
第二次選拔
犯罪經歷,個人的歷史調查.報名資料完成後簽定非正式契約.(2~7日)
接下來就是正式選拔了.地點在法國南部的馬賽近郊.外籍軍團第一步兵團的駐地.
選拔方法
身體檢查
體力測試
知識測試
心理測試
面試
動機,個人歷史調查(10~15日)
祝賀你,全部合格後就要簽定最低5年的志願契約了.(7日)
(五年後還可以續簽6個月,3年或5年的契約)
報名條件
17-40歲的男性(未成年的報名者需要有法國政府機關證明的監護人的認可書)
外國人要有本國駐法使館的證明.
攜帶好個人身份證明.
無論已婚未婚,錄用後都視為獨身者.
身體上能適應在各種地區活動.
訓練過程
新兵訓練在駐法國南部的第4外籍步兵團進行.4個月.
完成後就會被分入軍團各部隊了.
制服
外籍兵團穿著標準的法國陸軍制服,但是有某些特別的配件以顯示它的特殊地位。最著名的配件就是白色高頂軍帽,實際上是在制式藍色軍帽外覆蓋上塊白布(有紅色的頂面和金色的徽章及顎帶)。低階士官和軍官並不戴這種白色的軍帽。檢閱服就是卡其戰鬥服加上一些儀式上的配件。包括飾以紅色流蘇的綠色肩章、白色的條紋和綁腿、藍色的腰帶和白色長手套。他們也佩戴一種綠色領結,而軍官甚至還穿上一件綠色背心。工兵排的成員則圍白色圍巾和攜帶典禮用的斧頭:他們皆被準許留鬍子。
戰鬥服是法國標準迷彩服,通常配有一頂貝雷帽。作戰時的兵團使用一種頸中,細長條狀的布料,以表示屬於某連。外籍兵團的傘兵部隊佩戴綠色貝雷帽。
武器裝備
FAMAS突擊步槍、攜帶型匕首、AT4火箭筒、毒刺攜帶型防空飛彈、輕型無後坐力炮、FRF2狙擊槍、PGM狙擊槍。
編制
從前,外籍兵團除了在戰爭時期外,並不在法國本土駐紮。在1962年之前,兵團的總部駐紮在西迪·貝勒·阿貝斯(Sidi-Bel-Abbès),阿爾及利亞。現在,一些軍團的單位部署在科西嘉島或海外屬地,而其餘的單位則部署在法國本土的南部。目前軍團總部位於馬賽附近的小城Aubagne。軍團有以下7個團組成:
法國本土
第1騎兵團(1 REC),駐紮於奧蘭治(Orange),機械化騎兵團。
第2步兵團(2 REI),駐紮於尼姆(Nîmes),
第2工兵團,將被部屬於Plateau d'Albion,
1st Foreign Regiment (1 RE), based in Aubagne (Legion headquarters),
4th Foreign Regiment, based in Castelnaudary (training);
科西嘉島,
第2傘兵團,駐紮於卡爾維(Calvi);
法國海外屬地,
第3步兵團(3 REI),駐紮在法屬蓋亞那,
梅約特特遣隊(DLEM),梅約特(Mayotte);
非洲
13th Demi-Brigade of Foreign Legion (13 DBLE), based in Djibouti.
組織
今日存在於法國的外籍兵團是一支全副武裝的部隊,以優良的裝備和健全的組織替法國服務。兵團現今的組織是以擁有10個連的團為基礎,加上一些增加步兵連花費的特殊連(偵搜連、迫擊炮連、輕裝甲連等等)。現今主要單位如下:第一外籍兵團:駐紮於歐巴涅的卡賽娜維亞諾,該團負責整個兵團的行政事務。它也要負責樂隊,由1連負責管理龐大的訓練營,而且在戰時須撥出3連的兵力以防衛設定於阿比翁高原的中程彈道飛彈(IRBM)基地。
第二外籍步兵團:兵力總數達1500人的步兵團駐於科西嘉的波尼法西亞,該團各連都必須輪流至突擊隊和其他特殊學校訓練,而且經常被派到海外分遣隊服役。
第三外籍步兵團:該團於1973年離開馬達加斯加後,便移防至現駐的法屬蓋亞那的庫魯基地。
第四外籍兵團:該團訓練新兵和低階士官(NCO);駐紮於法國的卡斯特諾達里。
第一外籍騎兵團:常駐於奧蘭治,該團是隸屬於法國陸軍第14步兵師的裝甲單位。它包括了3支裝甲車中隊和1支機動步兵連。它也被指定為法國對外干預部隊的先遣單位之一。
第二外籍傘兵團:常駐於科西嘉的科特,該團包括:團部和4個野戰連。他們以可在24小時之內到達世界上任何指定地點,展開部署作戰的能力而自豪。其中有一個連經常被派遣至第13輕裝甲訓練師。
第五太平洋混合團:中心位於慕若華,太平洋混合團在塔希提島和亞努也有分遣隊。它的任務是對法國位於太平洋的核子試爆場提供安全、通訊和電力的需求。
第六十一兵團工兵混合營:此工兵營是為修建訓練營地而成立的,據說目前正在多爾多涅地區的喀斯石灰岩高原修建工程。該營包括一個外籍步兵連和一個法國陸軍工兵連。
馬約特外籍兵團分遣隊:此分遣隊有兩個連,由一名陸軍中校指揮,駐守在印度洋中的馬約特島。該島是到留尼旺島的中繼站,由250名成員的兵團保護其安全。
區別改變
不再光是外籍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聲望!軍隊全都支持著這偉大的將軍,將其擁上了總理的寶座!
1958年,阿爾及利亞叛變!軍隊滿懷希望的將戴高樂扶上總統的位置,希望能恢復法國的尊嚴!可是,戴高樂的表現令人失望,他和叛軍和談了,承認了阿爾及利亞獨立。國內一片譁然!特別是外籍軍團!阿爾及利亞可是他們的駐地啊!於是,他們武裝威脅反對戴高樂的政令!結果,戴高樂憑藉高超的演講技巧,瓦解了士兵的鬥志,把外籍軍團軍官逮捕了。外籍軍團被視為法國民主體制的威脅,戴高樂想解散外籍軍團!但是國防部長強力扣押下這項題案,戴高樂只好換掉了‘不可靠’的軍官,縮小了編制,只有為數不多的三個團駐紮在法國本土,其餘軍團的全部在遠離法國本土的法屬領地,如被稱為外籍軍團中的精英——第二外籍傘兵團駐紮在科西嘉島,第三外籍步兵團駐紮在法屬蓋亞那,然而外籍軍團的性質至今未發生改變,仍舊是法國對外軍事行動的不二之選。
與僱傭兵不同
1999年開始,根據相關法規的調整和法國陸軍的再編,法國外籍軍團作為法國陸軍正規軍的地位更為強化,椐某法國將領所言,外籍軍團不是外國人部隊,而是法國正規軍。因此,軍團的裝備和編制會有所改變,士兵的生活條件也會改善。
為了應對在戰爭和熱點地區的勢力存在,戰鬥人員的維持是各國(各勢力)的一個重要課題。考慮到培養一個士兵的時間和資金,可以說僱傭擁有戰術技能的經驗者是合理的,所以發生戰爭時,在徵兵制度以外,僱傭占軍隊人數比例很小的,由外國人組成的部隊,直接參加戰鬥或是進行戰鬥技能和戰術指導的場合很常見。這樣的群體一般叫僱傭兵。法國外籍軍團與此不同,並不會打散進入部隊,而是作為一個部隊編制完全獨立,所採用的外國人志願者和普通的正規軍一樣,從新兵教育開始,在各自部隊駐地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僱傭兵在戰爭或衝突結束後,契約就會終止,而外籍軍團作為法國正規軍部隊編制永遠存在。
但是,作為法國為了維持大國地位,而投入激戰地區的部隊,和正規軍相比還是有種可以隨時捨棄的地位,今後大概也不會改變。
軍團故事
普法戰爭前簡史1831年3月10日法國外籍軍團創立。
1831~1857年派遣到阿爾及利亞鎮壓當地抵抗
1831~1833年舊外籍軍團(AncienneLegion)
1835~1837年新外籍軍團(NouvelleLegion)
1837~1855年第1外籍團(1erRegimentdeLegion)
1837~1855年第2外籍團(2emeRegimentdeLegion)
1855~1859年第2外籍軍團(2emeLegionetrangere)
戰死人數844名。
1832年7個團建立
第1團瑞士人組成
第2,第3團瑞士,德意志人組成
第4團西班牙人組成
第5團義大利人組成
第6團比利時,荷蘭人組成
第7團波蘭人組成
1834年8月外籍軍團隊旗到達阿爾及利亞
由法國國王的長子奧里安大公所授,上書"LeRoidesfrancaisalaLegionetrangere"(法國國王授於外籍軍團)。
最初外籍軍團的口號是"Valeuretdiscipline"勇氣和紀律。(1920年改為"Honneuretfidelite"名譽和忠誠)
西班牙遠征
1835年6月29日西班牙大使和伊紗貝爾2世簽定支援協定,約4000名外國人士兵轉讓給西班牙。
12月8日發布解僱外國人士兵的命令。
1838年63名將校和500名士兵返還給法國。
1835~1839年間戰死人數1103名。
此次遠征期間,為了統一外國人士兵,根據巴內爾將軍的命令,打破了原先由同一國籍的人員組成部隊的原則,採用了現在還在使用的由多國籍人員組成部隊的方式。同時為了統一指揮規定命令時使用法語的原則。
1835年12月16日,新外籍軍團創立,因為外籍軍團的功績,不忍部隊的解體,法國政府決定成立新的外籍軍團。
1841年4月1日,二個團成立外籍軍團第一團(1erregimentdelaLegionetrangere),外籍軍團第二團(2emeRegimentdelaLegionetrangere)。
1840年左右部隊標語變更新外籍軍團的標語"HonneuretPatrie"(名譽和祖國)變更為原來的標語"ValeuretDiscipline"(勇氣和紀律)
1843年外籍軍團司令部在阿爾及利亞設立。
1854年3月27日克里米亞戰爭,法國和英國向當時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交戰的俄國宣戰。派遣第1團和第2團加入英法聯軍,於同年11月登入克里米亞半島,包圍了俄國黑海艦隊基地所在地。
1855年9月8日基地攻陷,349天的攻防戰終於拉上帷幕。
1854年~1856年,戰死人數444名。
1859年4月義大利統一戰爭
外籍軍團第1團和第2團編入法意聯軍的和奧地利軍展開激戰。6月24日一天交戰雙方死傷4萬多人,外籍軍團失去143名士兵。
1863~1867年墨西哥出兵,4月30日卡梅倫之戰,外籍軍團的3名指揮官率領62名士兵與約2000墨西哥人展開激戰,5名倖存。之後外籍軍團把4月30日定為卡麥隆紀念日。
戰死人數468名
1870年7月~1871年5月普法戰爭,戰死人數930名。
軍團故事:宣誓
外籍軍團不受國內歡迎的原因是因為一句話,軍團效忠時,不是效忠於法蘭西,而是高呼“軍團,就是我的祖國!”因為,外籍軍團是一支被本土變相“流放”的軍團,因為他們是為了清除國內的“亡命之徒”(激進者、革命者和被強行退役的士兵)而組建的;蘇爾忒元帥組建時就說:“既然他們希望戰鬥,就讓他們去北非殖民地流血或挖沙吧!”,於是外籍軍團就被永遠的發配到了國外。而軍團也不忠誠政府,如果你問他們來自哪裡?“軍團就是我的祖國”;如果你問他們效忠於誰?“死神”。沒有人會詢問你的過去,只要你效忠了軍團,軍團就會給你一個家!
圖騰:丹茹之手
然後就是戰鬥南征北戰,直到1861年墨西哥、卡美羅內村,發生了一起很小的戰鬥。
26歲的老兵丹茹,帶領著65人去接應運輸隊,被1500名墨西哥士兵包圍(原準備去偷襲法軍營地)這時墨西哥士兵在外面喊話,叫他們投降。丹茹回答到“我們首先選擇死亡!”,於是戰鬥開始了,戰鬥很激烈,丹茹很快戰死了,它的後繼任威綸中尉也戰死了,再後繼任毛德接過指揮權時,只剩下5個士兵,9個小時的戰鬥耗光了他們所有的彈藥,於是6個人向墨西哥軍發起了最後的白刃衝鋒……戰後,一個倖存者帶回了丹茹的假臂(在早期:塞瓦斯托波爾戰鬥中,丹茹失去了左臂,當時他裝了個假手),這個假肢就成了外籍軍團的圖騰,代表著“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
我們是法國人
二戰時,法國迅速崩潰,外籍軍團也面臨著危機!首先是軍團內的德國人有一小部分脫離(2000人),不願參加對同胞的作戰,然後軍團失去政府後的歸屬問題又纏上了他們(維希政府?還是自由法國?),最後他們決定參加自由法國,對德國軍團作戰,當時盟軍給他們運來了鋼盔(外籍軍團一般戴沙漠用的傳統布制平頂帽),但是外籍軍團為了向德國軍隊表示和他們交戰的是法國人!為了維護法軍的尊嚴!拒絕攜帶鋼盔,便向德軍發起了進攻...讓德軍明白了,法國人仍在戰鬥!
榮譽信條
法語原文
Coded'HonneurduLégionnaireLégionnaire,tuesunvolontaireservantlaFranceavechonneuretfidélité.
Chaquelégionnaireesttonfrèred'armesquellequesoitsanationalité,sarace,sareligion.Tuluimanifestestoujourslasolidaritéétroitequidoitunirlesmembresd'unemêmefamille.
Respectueuxdestraditions,attachéàteschefs,ladisciplineetlacamaraderiesonttaforce,lecourageetlaloyautétesvertus.
Fierdetonétatdelégionnaire,tulemontresdanstatenuetoujoursélégante,toncomportementtoujoursdignemaismodeste,toncasernementtoujoursnet.
Soldatd'élite,tut'entraînesavecrigueur,tuentretienstonarmecommetonbienleplusprécieux,tuaslesouciconstantdetaformephysique.
Lamissionestsacrée,tul'exécutesjusqu'auboutet,s'ilfaut,enopérations,aupérildetavie.
Aucombat,tuagissanspassionetsanshaine.Turespecteslesennemisvaincus,tun'abandonnesjamaisnitesmorts,nitesblessés,nitesarmes.
中文翻譯
外籍兵團榮譽信條兵團成員,你是一位以榮譽與忠誠來效命法國的志願者。
每位兵團成員都是你的同袍,不論國籍、種族及教義,你都將永遠展現出如一家人般的緊密團結。
尊重傳統,敬愛長官。紀律和友誼是力量,勇氣和忠誠是美德。
以身為兵團成員為榮。你的穿著,優美雅致;你的言行,雖謙猶尊;你的居室,永保整潔。
精英戰士,你必須嚴格地自我鍛練;保養武器如同你最珍貴的資產;永遠保持身體在最佳狀態。
任務是神聖的,你必須執行到底。而且,在行動中,如果必要的話,付出你的生命。
戰鬥時,你的行為不受激情及怨恨左右。尊重戰敗的敵人,不論是死去的同伴、受傷的同伴、以及所有的裝備,你都將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