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法國城市]

馬賽[法國城市]

馬賽 (Marseille),是市區人口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城市人口約87萬 (2013年)。大都會區人口約為189萬 (2013年),位於巴黎和里昂之後。該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環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馬賽西瀕地中海,水深港闊,無急流險灘,萬噸級輪可暢通無阻;西部有羅納河及平坦河谷與北歐聯繫,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全港由馬賽、拉韋拉、福斯和羅納聖路易四大港區組成,年貨運量1億噸,為法國對外貿易最大門戶。 主要的旅行景點有伊夫島、賈爾德聖母院、馬賽美術館、馬賽舊港、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馬賽為地中海氣候,全年氣候基本都比較宜人,但12月-1月會比較寒冷,有的地方還會出現霜凍。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位於地中海北岸,以鐵路線計,西北距巴黎836公里,距里昂350公里。

馬賽 馬賽

馬賽的地勢山巒起伏,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環抱。東南瀕地中海,水深港闊,無急流險灘,萬噸級巨輪可以暢通無阻。西部有羅訥河及平坦河谷與北歐聯繫。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人口民族

馬賽 馬賽

馬賽人口一向比較混雜,既有來自地中海以及歐洲地區的,也有來自非洲的。近25%的馬賽人口為北非血統,大多為阿爾及利亞人和突尼西亞人。據人口統計學家估計,在不久的將來,馬賽將成為歐洲第一個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城市。它的猶太人社區規模在歐洲排第三位。

行政區劃

馬賽被分為16個市政專區(municipal arrondissement),然後又被分為111個小區(quartier)。這些專區每兩個組成一個sector,8個sector擁有一個議會和一座市政大廳,就像巴黎和里昂的專區一樣。

市政選舉按sector進行。每一個sector選舉自己的議員(總計303個),其中的三分之一為市議員。

交通信息

是法國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該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環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馬賽東南瀕地中海,水深港闊,無急流險灘,萬噸級輪可暢通無阻;西部有羅納河及平坦河谷與北歐聯繫,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全港由馬賽、拉韋拉、福斯和羅納聖路易四大港區組成,年貨運量1億噸,為法國對外貿易最大門戶。馬賽是法國的一個重要工業中心,這裡集中了法國40%的石油加工工業,福斯-塔爾泊一帶有4個大型煉油廠,每年能處理石油4500萬噸。馬賽的修船工業也相當發達,其修船量占全國此行業的70%。新港區有大小船塢10個,其中第10號船塢長465米,寬65米,深11~12.5米,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船隻--80萬噸級的油輪。

馬賽 馬賽

馬賽每年接待遊客達三百萬人次以上,是法國接待遊客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

航空

馬賽·普羅旺斯機場位於市郊的馬里尼亞納區,是全法國第四大機場。在巴黎與馬賽之間,每天有28班航次,飛行時間為1小時零5分,馬賽除了連線法國15個城市,每天都有航班連線歐洲5大樞紐城市:巴黎、阿姆斯特丹、倫敦、馬德里、法蘭克福。

馬賽·普羅旺斯機場距市中心25公里,有機場巴士與計程車連線機場與位於市中心的聖夏爾火車站,所需時間約半小時。

鐵路

詳情可參加詞條: 馬賽聖夏勒站

公路

馬賽有非常發達的公路和高速公路網,三個高速公路軸心將馬賽與西班牙、義大利和北歐連線起來,並使得馬賽成為普羅旺斯地區的中心,離藍色海岸僅有1小時30分鐘的車程。

水運

馬賽是全法國最大的港口,也是整個地中海地區最大的港口。每年有連線科西嘉島以及北非的200個固定航次。

如今的馬賽已經成為法國在地中海地區最大的遊客接待港之一,每年的遊客有增無減,而且還有全世界最重要的二十幾家海上旅遊社在此設點。馬賽港每年接待兩百萬人次以上的來訪者。

歷史文化

馬賽 馬賽

馬賽(Marseille,英文也稱為Marseilles)是座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城,也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和第三大都會區(metroplitan area),還是全世界小資們嚮往之地普羅旺斯的首府。它位於地中海沿岸,原屬於普羅旺斯省(Provence)。它是法國最大的商業港口,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業港口。馬賽是法國最大的海港,景色秀麗,氣候宜人。他是法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城市,始建於公元前6世紀,後衰落幾乎絕跡,10世紀再度興起。1792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馬賽人高唱《萊茵河戰歌》進軍巴黎,激昂的歌聲鼓舞著人們為自由而戰。這首歌后來成為法國國歌,被稱為《馬賽曲》。市區的主要景點包括賈爾德聖母院、伊福島堡、馬賽美術館、古救濟院以及一片蔥綠中的隆尚宮。

馬賽港分老港和新港,老港在城市的北面,如今成了遊艇的碼頭。新港區在城市的西面,在歐洲僅次於荷蘭鹿特丹港,是歐洲排名前五的港口。我們所熟知的《馬賽曲》即誕生於此地,它同時還是幾千年來東方貨品輸入西方世界的重鎮,所以馬賽城瀰漫著混雜的異國氣息。

歷史

史前和羅馬時代

人類在將近30000年前已經在馬賽(Marseilles)地區居住:莫吉歐(Morgiou)灣附近水下的舊石器時代的考斯科(Cosquer)洞窟壁畫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0至19000年;火車站最近的發掘活動也出土了大約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磚房。

馬賽是法國最古老的城市,是公元前600年由希臘的福西亞人建立的,當時是一個貿易港。準確的環境和建立日期還不明確,但是有一個傳說。正在為福西亞尋找新貿易移民港的普羅提斯(Protis)發現了地中海拉西頓(Lacydon)洞穴,那裡有淡水泉,而且由兩座岩石海角保護。普羅提斯被當地的利古里亞部落酋長招親找到了地面上,並與他的女兒吉普提斯(Gyptis)結婚。在宴會後,吉普提斯向普羅提斯敬獻了一杯葡萄酒,明確表達了她的意願。他們結婚後遷居到拉西頓以北的山上;這個定居點就發展成為馬賽。

馬賽 馬賽

馬賽是歐洲西部的第一個希臘港口,人口超過1000。它是法國第一個城市。面對著伊特魯里亞人,迦太基人和凱爾特人的聯合反對,這座希臘殖民地與正在擴張的羅馬共和國結盟尋求保護。保護者許諾在將來被進攻時提供協助,而且可能更重要的是,這將馬賽納入了複雜的羅馬市場。這座城市通過與高盧內陸連結而繁榮,並渴望羅馬的貨物和葡萄酒(而馬賽在公元前500年前一直出口這些商品),羅馬也對新貨物和奴隸有著極大的欲望。這座城市在朱利葉斯·凱撒崛起之前一直設法保持了獨立,但由於在內戰中站錯了隊(支持龐培)於公元前49年失去了獨立。

在羅馬時代,它叫做馬賽利亞。它是皮西亞斯的母港。大多數希臘人的遺蹟都被後來的羅馬建築取代了。

馬賽很好地適應了在羅馬的新地位。在羅馬時代中,這座城市由600名參議員選出的15名首席參議員參議會控制。他們中的三個人有著優先權和執行權。城市法律禁止婦女喝酒,而且通過600人投票通過後才允許自殺。

地下陵寢和羅馬殉道者的記錄證明,基督教正是在此時出現在馬賽。根據普羅旺斯傳統,瑪麗·馬達蘭(Mary Magdalen)與她的哥哥拉撒路(Lazarus)一起在馬賽傳教。馬賽主教區於公元一世紀建立,並於1948年成為馬賽大主教區。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

羅馬帝國滅亡後,這座城市落入西哥特人之手。最終法蘭克王國於6世紀中期奪取了馬賽。皇帝查理曼和加洛林王朝賦予馬賽民事權,它在中世紀一直是法國重要的貿易港口。這座城市的財富和貿易力量在10世紀由普羅旺斯伯爵復興了。1262年,喀斯特拉納(Castellana)的博尼菲斯六世領導的馬賽人民起而反抗安茹王朝的統治,但被查理一世鎮壓了下去。1348年,這座城市被黑死病沉重打擊,疫病一直間歇持續到1361年。作為重要港口,馬賽是法國第一批感染黑死病的城市,大約15000人死去,而在繁榮的上一個世紀中這裡的人口約為25000。1423年阿拉貢人劫掠了馬賽後,貧困更是雪上加霜。

馬賽的人口和貿易地位很快恢復了,1437年,繼承父親安茹的路易二世成為西西里國王和安茹公爵的普羅旺斯伯爵,安茹的雷尼來到馬賽,並建立了巴黎以外守備最嚴密的城防措施。他的幫助促使馬賽由城鎮升格為城市,並得到了一些特權。馬賽後來被安茹公爵用作收復西西里王國故地的海軍基地。雷尼國王希望給港口的入口處配備堅固的防備,決定在舊莫波特(Maubert)塔樓的舊址上建立一系列保護港口的城牆。工程師讓·帕爾多(Jean Pardo)構想了計畫,而塔拉森(Tarascon)的石匠傑汗·羅伯特(Jehan Robert)負責具體實施。新城防建設工作於1447年至1453年間進行。馬賽的貿易在此期間也非常繁榮,行會開始在城中的商人中建立權威。值得注意的是,雷尼還建立了漁民聯合會。

馬賽於1481年併入普羅旺斯,次年又併入法國,但很快就贏得了對抗中央的名聲。吞併大約三十年後,被葡萄牙國王伊曼紐爾一世送給教皇利奧十世的犀牛吸引的弗朗索瓦一世來到馬賽,但是卻在德伊夫島(Ile d'If)上遭遇海難。結果德伊夫要塞開始建設;這對幾年後阻止神聖羅馬帝國軍隊圍攻馬賽為效甚微。16世紀末,馬賽又爆發了一次瘟疫;聖靈醫院(Hotel-Dieu)不久就建立了。一個世紀後麻煩又來了:國王路易十五不得不帶領軍隊進攻馬賽以鎮壓當地反對總督的起義。結果,聖讓和聖尼古拉斯兩座要塞在港口建立起來,這裡還配備了龐大的艦隊和軍火庫。

18-19世紀

18世紀中,港口的防禦設施得到改善,馬賽成為法國在地中海最重要的軍港。1720年馬賽爆發了最後一次瘟疫,該城和周邊省份大約有10萬人喪生。王室公證人讓·巴蒂斯特·格羅森(Jean-Baptiste Grosson)在1770年至1791年撰寫《馬賽歷史年鑑》,以《富有歷史和藝術趣味的馬賽文物和紀念碑集鑒》(Recueil des antiquités et des monuments marseillais qui peuventintéresser l’histoire et les arts),在多年中一直是研究城市紀念碑的首選材料。

當地人積極支持法國大革命,於1792年派遣500名志願兵前往巴黎保衛革命政府;他們高唱著他們的進行曲《馬賽曲》一路從馬賽來到巴黎。這首歌后來成為法國國歌,被稱為《馬賽曲》。

19世紀,這座城市是工業創新和加工業發展的中心。法蘭西帝國的崛起和1830年以來法國的擴張(尤其是阿爾及利亞)激勵著海外貿易,也促進了這座城市的繁榮。海上的機遇在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更多了,此時期馬賽也建立了很多紀念碑,比如馬薩古斯(Mazargues)的拿破崙方尖碑和艾克斯廣場(place d'Aix)的皇家凱鏇門。

20世紀

20世紀上半葉,馬賽在1906年至1922年的殖民擴張保證了其貿易和“帝國港”的地位;火車站紀念法國殖民擴張的紀念階梯就是此時修建的。1934年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一世來到馬賽會見法國外交部長路易·巴爾都(Louis Barthou)。他在那裡被弗拉達·喬戈里弗(Vlada Georgieff)刺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賽在1940年遭到德國和義大利軍隊的轟炸。1942年11月至1944年8月期間,馬賽被德軍占領。為了減少抵抗組織成員在密密麻麻的老房子中藏匿和行動,德軍的清除計畫毀滅了一大片舊城區。戰後的50年代進行了大規模重建。東德,西德和義大利政府交出大量賠款和利息以補償在戰爭中被殺害、受傷、無家可歸或陷入赤貧的人。

50年代以來,這座城市成為將近100萬移民進入法國的入口。1962年流入大量來自新獨立的阿爾及利亞的移民,包括大約15萬歸來的阿爾及利亞移民者。許多移民呆在這裡,並得到帶有一個大市場的法國-非洲區。

馬賽風景 馬賽風景

1973年的石油危機帶來了經濟滑坡,馬賽的犯罪率和貧困水平上升。城市為此而奮鬥,通過歐盟的恢復計畫,它已經發展出以高科技工業,石油精煉和服務業為支柱的現代經濟結構。

文化

法國 國歌“馬賽曲”正是以馬賽義勇軍命名的。

廣泛傳播的塔羅牌來自馬賽,它也被稱為馬賽塔羅牌。

1792年4月24日,法國國歌《馬賽曲》創作於斯特拉斯堡。它最初的名字叫做《萊茵軍戰歌》,作者魯日·德·李爾只是一名業餘音樂家。

當時法國正同奧地利交戰,法國士兵在《馬賽曲》的鼓舞下十分英勇。曾經有樂隊指揮讚美說:“《馬賽曲》是具有大炮一樣威力的音樂。”這首歌曲很快就廣為流傳起來。馬賽的義勇軍十分喜歡它,1792年法國大革命期間,他們挺進巴黎時就高唱著這首歌曲。於是,巴黎人便稱這首歌為《馬賽讚歌》,後來又把它稱為《馬賽曲》。

1795年7月14日,《馬賽曲》成為法國國歌。從1880年開始,在7月14日舉行國慶遊行時,都要奏響《馬賽曲》。

《馬賽曲》原來有6段歌詞,第7段和最後一段(並非魯日·德·李爾所作)是後來增加的。習慣上,在公共場合使用的法國國歌僅用第1段和第6段。

美食

馬賽 最有名的菜首推普羅旺斯魚湯(Bouillabaisse)。它是將海魚和蝦等煮在一起而熬成的湯,原本是漁民的妻子為了給下海的丈夫暖和身子,以賣剩下的魚熬成的平民湯菜。

舊港沿街的餐廳多對旅行者不誠實,所以最好還是到從舊港右轉的第一條街上的餐廳去吃飯為好。La Daurade是一家頗人們稱讚的餐廳,它背對卡農維爾街,從quai de Rive Neuve左拐第一街進去的St-Saens路的右側即是。蘸著愛奧利(ailloli,沙拉加蒜的蘸料),露優(辣味的藏紅花調料)品嘗,味道的確很美。價格略有些高,但份量很足,可以考慮合起來點,不需要開胃菜。

著名人物

安托南·阿爾托(Antonin Artaud)(1897年-1948年),作家

莫里斯·貝雅爾(Maurice Béjart)(1927年出生),芭蕾舞家

讓-亨利·古爾戈(Jean-Henry Gourgaud)(1746年-1809年),演員

德西里·克拉里(Désirée Clary)(1777年-1860年),瑞典國王查理十四世的妻子

阿道夫·梯也爾(1797年-1877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艾蒂安·約瑟夫·路易·加尼耶-帕熱斯(Etienne Joseph Louis Garnier-Pages)(1801年-1841年),政治家

奧諾雷·杜米埃(Honoré Daumier)(1808年-1879年),漫畫家和畫家

約瑟夫·奧特朗(Joseph Autran)(1813年-1877年),詩人

奧利維耶·埃米爾·奧利維耶(Olivier Émile Ollivier)(1825年-1913年),政治家

約瑟夫·皮若爾(Joseph Pujol)(1857年-1945年),演員

埃德蒙·羅斯唐(Edmond Rostand)(1868年-1918年),詩人和劇作家

樊尚·斯科托(Vincent Scotto)(1876年-1952年),吉它演奏家和作曲家

費南德(Fernandel)(1903年-1971年),演員

埃利亞內·布朗-巴特羅利(Eliane Browne-Bartroli)(1917年-1944年),法國抵抗軍(French Resisitance),法國十字勳章(Croix de Guerre)

路易·茹爾當(Louis Jourdan)(1919年出生),演員

讓·皮埃爾·朗帕爾(Jean Pierre Rampal)(1922年-2000年),橫笛演奏家

讓-克洛德·伊佐(Jean-Claude Izzo)(1945年-2000年),作家

齊內丁·齊達內(Zinedine Zidane)(1972年出生),足球運動員

薩米爾·納斯里(Samir Nasri)(1987年出生) ,足球運動員

聖·埃克蘇佩里 (Antoine Marie Jean-Baptiste Roger de Saint-Exupéry) (1900年-1944年) 法國飛行員,作家,著有《人類的大地》、《小王子》,其失蹤前駕駛的飛機在2004年4月於馬賽海底被找到。

Patrick Fior(1969-) 法國歌手,法國經典音樂劇《Notre Dame de Paris》七大主唱之一。

主要景點

伊夫島

在大仲馬的小說《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伯爵被關押的地方便是伊夫島上的伊夫堡(Chateau d'If),實際上這裡是作為關押許多政治犯的監獄而使用的。遊客一手拿著小說,一邊沿著書中描寫的道路探尋,另有一番情趣。法國大革命的初期領袖米拉波年青的時候,因品行惡劣也曾被關在這裡。前往該島可從舊港乘船。

賈爾德聖母院

從舊港的利浦農布碼頭(quai de Rive Neuve)左轉,再沿坡道向上走2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賈爾德聖母院。聖母院中有許多祈禱航海平安的模型船。同時,這裡還殘留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軍對抗英美聯軍而留下的累累彈痕的牆壁。從這裡俯望馬賽全城,以及眺望地中海風景角度極佳。面對夕陽,很容易使人想起北非。到這裡可以步行,也可以從利浦農碼頭附近的車站,乘坐60路巴士抵達

馬賽美術館

馬賽美術館展出著在巴黎很少見到的埃克爾德·普羅旺斯作品。如瘟疫侵襲的馬賽、馬賽畫家蒙特切利、彼切等人的作品,給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展出的馬賽的風俗、傳統及民間工藝品的古代馬賽博物館也很能引起人們的興趣。如果前去馬賽歷史博物館參觀,你便能接觸到公元前600年馬賽誕生,到4世紀馬賽的古代歷史,這對於了解阿拉伯文明渡海而來的過程很有幫助。

馬賽舊港

馬賽舊港是馬賽真正的中心區。在清晨可以聽到人們用動聽的當地話談論頭一天晚上捕魚的收穫。內港的兩邊分別是聖約翰城堡和聖尼古拉城堡,它們都是路易十四時代建造的。

舊港事實上並不舊,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重建的,但當地人還是以“舊港”稱呼它,除了習慣,應該是有一份歷史情感在其中。每天清晨這裡的魚市場都熱鬧非常,而碼頭則泊滿小漁船及小艇。

坐上碼頭渡輪就可以聆聽到大海的氣息,感受到主導著這裡的海洋氣氛。這種氣氛在法國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馬賽商業港一帶更為強烈。

過去緊挨著舊港有一座販賣奴隸用的單層甲板大帆船碼頭。商業港口的繁榮導致了這座販奴鎮的出現,今天,這座義大利風格的廣場在吃飯時間十分熱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