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紗帽山曾設立區蘇維埃政府,七都、十二都。民國三十八年(1949)稱羅城鄉,設13保、145甲。解放初期屬第二區。1950年4月,劃分為柱石、七都、泉波鄉,屬羅城區。1951年2月,劃分為邊山、七都、泉波鄉,屬柱石區。1957年4月,合併為七都、徐塘鄉,為縣直屬大鄉。1958年11月兩鄉合併成立前進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稱七都人民公社。1961年9月—1964年5月,曾分設為七都、徐塘人民公社。1968年毛村人民公社併入,稱紅衛人民公社。1973年1月原毛村公社區域劃出,改稱七都人民公社。1984年9月撤社,設立泉波鄉。1997年9月,撤鄉設鎮。基礎設施
泉波鎮駐地建水泥路面新街2條,一條寬23米、長400米,另一條寬10米、長200米,新街兩旁建有商場、飲食、理髮、修理、個體診所所等商店和服務性行業65家,年營業額135萬元。下洲畈墟,坐落在吉塘村,為畜禽交易墟,建有占地1萬平方米畜禽交易市場,農曆一、四、七為墟日。設有自動電話端局2個,交換機容量1250 門,泉波鎮已裝程控電話1030部。鎮設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有線電視站,有線電視終端用戶1245戶。有中學1所,教職工63人,在校學生1850人;國小9所,教職工132人,在校學生2680人。有鎮衛生院1所,病床2張,醫務人員13人;村衛生所、個體診所22所,鄉醫23人。
經濟發展
農業:2000年泉波鎮有耕地面積835公頃,其中水田798公頃,糧食總產量8763噸;2002年7678噸。經濟作物主要有菸葉、油菜子、花生等,菸葉種植面積12公頃,產量22噸。耕牛、生豬、山羊飼養量較大。2000年泉波鎮農業總產值1815萬元,工業總產值2117.5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483萬元。全年財政收入1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56元。2002年,泉波鎮農業總產值1963萬元,工業總產值800萬元,民營企業7個,產值600萬元,全年財政收入1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26元。
工業:江西省廣豐縣泉波下洲畈陶瓷原料廠為陶瓷原料開採加工企業,以生產黑滑石粉、煅燒熟滑石螢石高嶺土膨潤土葉蠟石長石等為開採加工一條龍的礦山企業。公司座落在江西省廣豐縣泉波鎮(廣豐縣----梨溫高速口3公里,浙贛鐵路湖豐貨站3.5公里,距玉山縣城20公里,距廣豐縣城18公里),主要產品黑滑石原礦和煅燒白滑石||含鐵量低,成品白度高,是陶瓷工業的重要高檔原料之一。
社會事業
泉波鎮各行政村,充分利用標語、宣傳欄、人口學校等各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營造氛圍,形成聲勢。鎮黨委、政府印發了“關愛女孩行動”倡儀書,發至泉波鎮每戶人家,讓關愛女孩行動家喻戶曉。泉波鎮廣播電視站利用自身網路的優勢,採取靈活多變的宣傳形式,形成強大輿論聲勢。“7.11”世界人口日之際,鎮計生辦、鎮婦聯、鎮團委、鎮國小聯合舉辦了“關心母親健康、關愛女孩成長”主題演講比賽,讓關愛女孩、倡導男女平等,從孩子做起。廣豐縣計生委還與泉波鎮聯合舉辦了“我是女孩我自豪”簽名活動。泉波鎮“關愛女孩行動”領導小組以“關愛女孩”為主題開展系列諮詢活動,同時舉辦“關愛女孩”為主題的知識講座,組織廣大育齡婦女、婆婆、公公學習“關愛女孩”知識畫冊,印發宣傳畫、宣傳資料入戶,形成關愛女孩的家庭小環境。通過一系列活動,泉波鎮參加學習的農戶達95%以上。泉波鎮把大力宣傳貫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省《人口與計畫條例》、《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婚姻法》、《母嬰保健法》等法律法規當作計生工作的重中之重。鎮衛生院和計生服務所加強對醫療技術服務和B超管理,加強孕情監測管理和終止妊娠藥物管理,嚴格執法,嚴肅查處溺、 棄、虐待女嬰、非法鑑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終止妊娠等違法犯罪活動。各村(居)委會則利用基層組織的優勢,用村規民約加強對女孩的保護,把關愛女孩行動作為村(居)民自治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