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間舞蹈

泉州民間舞蹈

《泉州民間舞蹈》是2006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湘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泉州民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現代考古的發現,南安大盈青銅器的出土,說明在先秦久遠的年代,早就有人類在這個地區繁衍生息。隨著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發展,在泉州這個區域內,形成了非常獨特的民俗文化。這裡有草萊初辟的泉州先民--“閩越人”,他們有“以舟為車,以楫為馬,以海為田”的故地習俗;有千里跋涉、舉族南遷的“中原人”,他們帶來了華夏民族的傳統習俗:還有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和延伸,匯聚十洲人,他們又帶來了海外各地的異俗;還有泉州人漂洋過海,深入“絕域之區”,受到當地風俗的影響而帶回來的殊俗

目錄

總序

序一

序二

上編 泉州民間舞蹈概說

源遠流長的泉州民間舞蹈

遠古閩越時期泉州民間舞蹈

漢、晉、南朝時期泉州民間舞蹈

唐、宋、元時期泉州民間舞蹈

明、清時期泉州民間舞蹈

20世紀以來泉州民間舞蹈

泉州民間宗教習俗舞

圖騰舞蹈、巫舞、攤舞

道教舞蹈

佛教舞蹈

泉州民間戲曲舞蹈

部分章節

上編 泉州民間舞蹈概說

源遠流長的泉州民間舞蹈

遠古閩越時期泉州早期舞蹈

泉州是我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地處東南沿海,與台灣隔海相望,地勢北高南低,閩中屋脊戴雲山脈綿延西北,豐沛的晉江水東、西兩溪川流全境.河流東南橫貫泉州平原,奔瀉入海。南亞熱帶氣候使這裡溫濕多雨,一年三熟,四季常青。

泉州地區很早就有人類居住、活動。中科院研究人員近幾年在晉江深滬海灣連續發現人類生產石片工具後留下的右核——脈石英,將泉州及東南沿海地區古人類活動的時間向前推進了幾十萬年,填補了福建沿海地區未發現早期人類活動遺蹟的空白。研究人員還將晉江深滬發現的舊石器及其發現地的海成台地,與廣西百色地區發現的舊石器及第四級河流階地相比較,證明二者存在相類似的文化現象,再次印證了福建考古學界在《閩台考古》一書中,關於福建古人類可能是雲南“元謀猿人”某支後裔,在距今約20萬年或更早時間,由廣東進入福建的推測。據媒體報導說,DNA研究成果表明海南黎族與台灣四個民族是兄弟。據報導,中國遺傳學家在國家“863計畫”重點課題——中華民族基因組研究的過程中,曾專程赴台灣和海南採集了台灣四個少數民族和海南黎族的血樣進行DNA研究,結果發現台灣阿美、泰雅、布農、排灣等四個少數民族男性的主要染色體,與海南黎族人男性主要染色體類型完全一致。而福建早期閩族先民及其後來的疍民、畲民等,歷史上長期與台灣高山族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