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明石雞
同名:“沈明石雞”,傳說中的奇雞。
古書上說的一種瑞鳥,晉朝王嘉《拾遺記》記載:“建安三年,胥徒國獻沉明石雞,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中,應時而鳴,聲能遠徹。其國聞鳴,乃殺牲以祀之,當鳴處掘地,則得此雞。若天下太平,翔飛頡頏,以為嘉瑞,亦為“寶雞”。其國無雞,聽地中候晷刻。道家云:“昔仙人桐君採石,入穴數里,得丹石雞,舂碎為藥,服之者令人有聲氣,後天而死。”
亦作沈明石雞,傳說中的奇雞。我們現在定義它為如意“沉明石雞”。
目前,最著名的雞血石按產地命名分別是昌化雞血石和巴林雞血石。按質地一般分為4大類:凍地雞血石、軟地雞血石、軟鋼板地雞血石和硬鋼板地雞血石。它同壽山田黃並列,享有“印石皇后”的美稱,為中國印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雞血石因石頭中具有鮮紅色似雞血的辰砂(硃砂)而得名。浙江昌化玉岩山的雞血石開發始於明代早期,盛於清代乾隆時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雞血石美麗、晶瑩、稀少,歷來被譽為“石後”、“印石公主”、“章石皇后”。
相傳,古代有一種鳥,叫“鳥獅”,生性好鬥。一天,覓食飛過玉岩山,見一凰正在孵蛋,頓生惡念,向其發起攻擊。毫無準備的凰被咬斷了腿。鳳聞訊趕到,同仇敵愾,戰勝了“鳥獅”。鳳凰雖然勝利了,但凰鮮血直流,染紅了整個玉岩山,遂成了光澤瑩透如美玉的雞血石。
據考證,雞血石的開採始於宋代,而盛名於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等皇帝十分賞識昌化雞血石,將其作為寶璽的章料。國家郵政局日前發行的一套《雞血石印》特種郵票印的就是兩方寶璽。
世紀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前外相大平正芳來我國訪問,周恩來總理將昌化雞血石對章,作為國禮饋贈兩位貴賓。操刀奏石者是集雲閣篆刻家沈受覺、劉友石先生。於是,雞血石在日本名聲大噪,掀起了一股收藏雞血石熱潮。大批日本遊客來華時,必將雞血石作為首選禮品帶回。在我國,國人對雞血石的收藏投資熱情也逐年上升。
雞血石礦
雞血石為硃砂(硫化汞)滲透到高嶺石,地開石之中而形成,這樣兩者交融,共生一體的天然寶石,在國內外是極為罕 雞血石章
見的。 雞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質則為地開石或高嶺石,硬度為2―3度。石中時常帶有水銀斑及少量的石英顆粒突起於石表面。雞血中除主要成份為硫化汞外,還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鐵、鈦,它們是深色染劑,它的含量多少是雞血呈現不同紅色的主要原因,含量多則血色呈暗紅色。另外,雞血石也含有不同的感光元素硒、碲,這也是雞血在光照和熱烤下退色或變色(呈現暗紅)的主要原因。 昌化雞血石產地在浙江省臨安縣上溪鄉玉岩山,礦洞分布在康山嶺一帶。 雞血石開採於明初,當時雞血石露出岩石表層,古人根據熱脹冷縮的原理開採,在露出岩石表面的雞血石上燒柴,岩石全部燒熱後,用冰冷的溪水澆潑,使石頭分裂,再用鐵鏟很容易即把雞血石採下。這樣的采法少有裂紋,但雞血石在沒有開採出前很可能多已變黑或變暗,而采出量也非常小。這種采法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基於表層露頭的雞血石都已采竭,改用炸藥爆眼,再用手掘或機掘深挖。帶血色的石頭稱為雞血石,不帶血色的則稱為昌化石。 品評雞血石,首先是看“血”的紅色,以其鮮、凝、厚為佳。鮮者紅如淋漓之鮮血;凝者聚而不散;厚者指有厚度有層次深透於石層中者。另外雞血石的地張也是判斷雞血石的重要依據。地張就是紅色染在什麼樣的石頭上。雞血石的地張以純淨、半透明,無釘與血之鮮紅色彩交相輝映者為上品。雞血石的品樣可分為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圓形、畸形,尺寸大致以5――2公分的徑邊為宜。 雞血石的質地細膩,帶韌性,結構緊密,受刀不崩。 好的雞血石都不加雕琢,以做印章為最宜。可以這么說,凡是加雕刻的雞血一般都為遮掩其疵,是不足為貴的。 影響雞血石價格因素 一、血色;雞血石的顏色從鮮紅為最貴,次為朱紅、暗紅較差。鮮紅者又稱“活血”;暗紅因似凝血,故稱“死血” ; 二、血量;一般來講鮮紅血含量大於30%的為高檔品,大於50%為精品,大於70%為珍品,含血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如全部都是血,那就是一塊辰砂而不是雞血石了。對成品印章而言;六面血者為上品,叫“滿堂紅”;四五面含血者為正品;三二面含血次之,單面見血者為下品。 三、血形;有星點狀(點血),條帶狀(條血)、塊狀(塊血)三種。血形評價應抓住“血”在石中的分布特點,若其雲中似霧,構成抽象圖形,則雞血石價值培增。
品種與鑑賞
昌化雞血石可分為凍地、軟地、剛地和硬地四大類。凍地雞血石為玻璃凍、羊脂凍、牛角凍、桃花凍等,微透明或半透明,硬度在2―3級。軟地雞血石的硬度為2―4級,剛地雞血石是高嶺石、明礬石岩經後期矽化的產物,硬度在4―7級。硬地雞血石是成礦過程中矽化作用的產物,地質學名為辰砂矽化凝灰岩或含辰砂矽質岩,主要成份SiO2,其硬度大於7級。昌化雞血石的品質是血和地。血色為鮮紅、正紅、深紅、紫紅等,雞血的形狀有塊紅、條紅、星紅、霞紅等,並能達到鮮、凝、厚為佳,深沉有厚度,深透石中,有集結或 斑布均衡為佳。血量少於10%者為一般,少於30%為中檔,大於30%者為高檔,大於50%者為珍品,70%以上者珍貴難得。全紅或六面血為極品。紅而通靈的雞血石稱為“大紅袍”,除了紅色“雞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黃、綠、藍、灰褐、紫、青等基本顏色,再加上濃淡深淺不一的各種色彩相互融合,天然渾成,不須人工雕鑿,已構成一幅幅自然美麗的圖案。黑白地與雞血三色的稱為“劉關張”,也是奇妙之品,色彩奇麗,變化萬千。除此之外,昌化雞血石石質中,還具有“細、紅、潤、膩、溫、凝”之六德。 根據雞血石的血色和質地可分為:大紅袍、玻璃凍、田黃凍、羊脂凍、牛角凍、硃砂凍、藕粉凍、五彩凍、桃紅凍、豆青凍、瑪瑙凍、木紋凍、魚腦凍、魚子凍、蛇皮凍、雪花凍等。
雞血石雅閣
景福堂珠寶的前身是福州大學珠寶中心,十幾年來,依託福州大學地質資源系強大的技術力量, 在施滿堂教授、黃維新教授等國內著名地質、珠寶專家潛心經營下,以最專業的形象、最有保障的商品質量、最實惠的商品價格贏得廣大顧客的良好口碑。“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在“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之一”的三坊七巷,在衣錦坊口,景福堂以全新的形象,在南后街這個福州最古老的商業街區全力打造專業的翡翠、壽山石、鑽石文化店,為廣大愛好者提供貨真價實的玉石商品和文化交流平台。景福堂所有商品都有唯一條形碼,並可上網查詢。景福堂珠寶長年展示大量海外、台灣等回流壽山石精品。
赤峰市雞血石
這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座雞血石礦,而且這個種類的巴林石非常受福建,浙江等地的商人歡迎,並且在運往南方以後被雕刻成藝術品原銷海外! 其顏色比硃砂還鮮紅。因為它的顏色像雞血一樣鮮紅,所以人們俗稱雞血石。我國最早發現的雞血石是浙江昌化玉岩山雞血石。後來又發現了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林雞血石。20世紀90年代又在陝西、甘肅、四川、湖南、雲南等地發現了雞血石。由於現在的昌化硃砂(汞礦)已近尾聲,所以出產的雞血石產量相當有限,市場價格日增不衰。
一、巴林石簡述 巴林石,出產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巴林右旗,學名叫葉臘石。與壽山石、青天石、昌化石並稱為"中國四大印石"。巴林石色澤斑斕,紋理奇特,質地溫潤,鍾靈毓秀,堪稱精美的石頭。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發現,並作為貢品進奉朝廷,被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稱為"天賜之石"。1973年我國正式大規模勘探開採巴林石。1978年被輕工部正式命名為中國巴林石。到今天,巴林石名品輩出,為中國印章石重重地描出精彩的一筆。
巴林石作為石文化,內涵豐富,它不僅涵蓋著赤峰地區遠古文明的紅山文化、草原青銅文化、契丹遼文化和蒙元文化深厚底蘊,而且將以精美的石文化,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上寫下重重的一抹。
巴林石的分類命名,基本上採用傳統印章石的品名,但也不乏自己的名份。巴林石大體上可分為雞血石、福黃石、凍石、彩石。
巴林雞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極品,歷來就有"世界雞血石在中國,中國雞血石在巴林"的說法。其石質地溫潤堅實,石上斑斑血跡聚散有致,紅光照人,猶如紅霞映月,錦上添花。新近開採大塊雞血石,其色彩對比強烈,光彩可人,分外奪目。其大小為國內最大,被稱為"中國雞血石王"。
巴林福黃石,與壽山田黃石不分伯仲,被稱為"姊妹石",其石質地透明而柔和,堅而不脆,色澤純黃無暇,集細、潔、潤、膩、溫、凝六大要素於一身,鳳毛麟角,珍貴至極,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黃三寸金"之說。
巴林彩石,其彩色圖案以天然見長,色彩艷麗多姿,紋理惟妙惟肖,美麗奇妙。巴林彩石上絢麗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畫面,鬼斧神工地表現了大自然的奧妙。國內唯巴林盛產彩石,實屬獨一無二。
巴林凍石,石質細潤,同靈清亮,質地細潔,光彩燦爛,顏色嫵媚溫柔,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其彩霞凍石更為珍貴,潔白透明,肌體中所滲之雲霞狀紅色紋理變化無窮,猶如一幅旭日噴薄,紅霞漫天的水彩畫,絕非他石之匹敵。
據傳,清代在旗北沙巴爾台的地方,有個名叫德力格爾的老藝人曾挖掘過巴林石,並將其精心雕制的巴林石碗獻給旗給旗札薩克烏爾袞。烏爾袞又將此碗貢奉給康熙帝讚不絕口。自此以後,歷代巴林王公每逢進京,都要攜帶巴林石雕做為貢禮。
民國初年,熱河毅軍駐林西鎮守使米振標曾組織開採過,但得石甚微。
日偽統治時期,偽巴林右翼旗公署曾僱傭當地民眾採石探礦,將採得的石料加工成圖章、墨盒之類,流入日本國至今仍被視為珍寶。在日偽《大巴林蒙古情況調查》中記載;大巴林旗公署將葉臘石做為唯一的土特產,並建立開採機構,公布興安西省礦業法令通告,嚴加管理。
巴林石的分類和開採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