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犀

語出:南朝 梁 劉孝威 《蜀道難》詩:“沉犀厭怪水,握鏡表靈丘。” 唐 褚亮 《賦得蜀都》:“沉犀對江浦,駟馬入城闉。” 唐 駱賓王 《秋日於益州李長史宅宴序》:“乘展驥之餘暇,俯沉犀以開筵。”

成都沈犀

【拼音】 shěn xī
【注音】ㄕㄣˇ ㄒㄧ
【條目】 沈犀
【引證解釋】指 戰國 秦 李冰 造石犀五頭,沉之於水以厭水怪的故事。 李冰 沉石犀的故址在今 四川省 犍為縣 西南五里。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南朝 梁 劉孝威 《蜀道難》詩:“沉犀厭怪水,握鏡表靈丘。” 唐 褚亮 《賦得蜀都》:“沉犀對江浦,駟馬入城闉。” 唐 駱賓王 《秋日於益州李長史宅宴序》:“乘展驥之餘暇,俯沉犀以開筵。”

千年石獸

天府廣場東北側,修建四川大劇院的工地上出土了一尊石獸,這個工地的中央有四五個探方,石獸所在的是最深的一個。石獸的耳朵、眼睛、下頷和鼻部清晰可辨,局部裝飾捲雲圖案,四肢短粗,身體渾圓。此次考古的現場領隊、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易立說,石獸由整塊的紅砂岩雕刻而成,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
根據它的出土情況判斷,石獸埋藏在西晉地層以下。最早埋於秦朝、最晚埋於西晉,但它的製作年代早於西晉。造型古樸,身上的花紋線條粗獷簡練,而東漢以後的東西都會比較精緻,所以推斷石獸的年代早於東漢,可能是秦漢時期的。石獸為何被埋藏?專家推測應該是人為埋藏,和當時朝代更替有關。
石獸可能是目前成都市區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圓雕石刻,具有極高的考古與藝術研究價值。
根據它的體態、背上類似鎧甲的肌肉造型以及屁股的形態,應該是以犀牛為原型雕刻的由於石獸的製作年代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所以不排除它與“李冰造石犀”有關。
據《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蜀志》等史料記載,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時,曾經下令雕刻了5隻石犀,兩頭運到了成都,另外3頭則在灌縣的江中。5隻犀牛其實是水則(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同時也是鎮水石神。
雖然推測為石犀,但是石獸卻缺乏了犀牛最有特色的特點:犀角。現場文保工作人員說,石獸的頭部並沒有大的殘缺。
古人塑造石獸時,會加入自己的想像力,所以仍不排除是石犀的可能。
但由於石獸單獨存在於地層中,周圍沒有太多線索,所以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它與李冰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