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概貌
沈曾植故居在嘉興城內姚家埭1號。坐北朝南,系清末建築四合院式三進兩層樓住宅,磚木結構。內為走馬堂樓,有廳堂、花園等。第一進五開間,中間是廳,兩邊有廂樓聯接,和第二進形成走馬堂樓。第二進五開間,中間是廳,兩邊各有兩間。第三進為三開間樓房;東邊有一水井。樓房後有五間平房。大門朝南,有門廳,大門之東有五間平房和一邊門。沈曾植故居外形完整,除花園園址已建房外,基本保持原貌.人物簡介
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號乙庵,晚號寐叟,別號甚多,有:薏庵、檍盦、乙僧、乙叜、釋持、寐翁、睡翁、?香病叟、孺卿、皖伯、宛委使者、菩提坊襄病維摩、梵持、建持、持卿、其翼、隨庵、守平居士、谷隱居士、浮游翁、楚翅、東軒、東軒支離叜、灊皤、灊庸、袍遺、東湖盦主、媻者藪長、姚埭老民、紫藟癯軒、癯翁、東疇小隱、遜齋、遜翁、巽齋、遯叟、李鄉農、餘齋老人等等。浙江嘉興人。其祖父沈維鐈,進士出身,官至工部左侍郎,人稱“小湖先生”。曾國藩是他的學生,著有《補讀書齋遺稿十卷》。曾五任學政,務尚有用之學,一生校刊之書頗多。可惜的是沈曾植八歲時,其沈宗涵逝世,家道衰落。他從小跟母親誦讀唐詩,通音韻之學。雖因家貧,而讀書之志,未嘗一日廢過。在孫春洲、周克生、王楚香、俞幼珊、高儁生、秦皖卿、阮際生、朱厚川、用飭侯、王莘鋤、羅吉孫及長兄沈曾棨的指導下,“盡通國初及乾嘉諸家之說”(見王國維《沈乙儘先生七十壽序》),逐立“修身、治國、平大下 個人產”大志。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以“碩學通儒”蜚振中外,譽稱“中國大儒”。光緒六年(1880)進士,歷官總理衙門章京等職。1901年任上海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監督(校長),改革舊貌,成績卓著。他也是書法大家。早精帖學,得筆於包世臣,壯年嗜張裕利;其後由帖入碑,熔南北書流於一爐。寫字強調變化,抒發胸中之奇,幾忘紙筆,心行而已。受到當時書法界的推崇,海內外求其字者頗多。 沈曾植《行草七律詩軸 》沈曾植以草書著稱,取法廣泛,熔漢隸、北碑、章草為一爐。碑、帖並治,尤得力於“二爨”,體勢飛動朴茂,純以神行。個性強烈,為書法藝術開出一個新的境界。寐叟在臨終前數小時仍握筆揮書,寫成三聯。甲聯書於五尺白冷金箋上:“石室竹卷長三尺,山陰草跡編千文。”有陳散原、馮夢華、吳昌碩等39人題跋。乙聯寫在五尺宣紙上:“岑碣熊銘入甄選,金沙銹斷肋薪紕。”題跋者有馬一浮等16人。沈曾植的書法藝術影響和培育了一代書法家,為書法藝術的復興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于右任、馬一浮、謝無量、呂鳳子、王秋湄、羅復堪、王蘧常等一代大師皆受沈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