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同

沈同

沈同(1911-1992),字子異,江蘇吳江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 。 193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系。1938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動物營養、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創建北京大學生物化學教研室,任主任。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西南聯大副教授、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 沈同研究領域涉及面廣,均為工作所需,具前瞻性。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沈同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沈叔明在民國初期創辦吳江第一所國小,一生致力於家鄉教育事業,為鄉人所稱頌。父親勤於讀書寫作,熱衷新潮辦學,要求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家中藏書甚多,晚上常有人提了燈籠來其父書房讀夜書。沈同4歲即跟隨父親學寫大字和作文,6歲在國小家長會上表演寫大字,當場提筆寫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八個大字,受到家長和來賓嘉許。7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堅毅開朗、和藹慈祥,全家4口人的生計全靠母親做針線活來維持。父親留下的物質遺產只是一大櫃的書籍,有經、史、子、集,有許多手抄本,也有教育學、博物學等書。沈同十分愛惜這些書籍,定時翻曬,整理歸類,大量閱讀了各類圖書。他是長子,事母至孝,學習之餘就幫助母親做些家務,照顧弟妹。空閒時帶領弟妹,包括堂弟、表妹,一起遊玩,對他們十分愛護。他自幼勤奮好學,清晨早起,打掃庭院,然後練字讀書,眾弟妹亦跟隨學習,寒窗苦讀,樂在其中。夜深人靜,母親在燈下縫衣,沈同則陪伴母親夜讀。針線活收入微薄,家庭生活十分貧困,沈同上學所用鉛筆只剩一個筆頭仍不捨丟棄,作業本無錢購買都是自己釘的,一次為此受到老師訓斥,不敢回家訴說,只能暗中流淚,但也激勵了奮發上進的決心。生活雖然貧困,卻使沈同與其弟妹從小就比其他孩子更懂艱辛,更明事理,更富於親情愛心。

十二歲完成國小學業後考入吳江中學,該中學位於富有文化古蹟、風景優美的吳江西門外。中學的數學、英語和國文老師都是非常好的老師,各有不同風格,但都循循善誘,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中三年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回顧求學過程,沈同認為:“國中是人生最重要時期,有了國中的基礎,以後高中、大學的知識都可以自學”。當時歲月艱難,沈同還是以優異成績完成吳江中學國中學業。十五歲國中畢業,立志做一個“追求真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好教師,繼而轉學蘇州中學師範科。蘇州中學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的學校,有一批優秀的老師,學習條件很好。課外常看《新青年》,深受李大釗《青春》一文的鼓舞。受到老師的影響,對生物學有較濃厚的興趣。高中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主修生物學。母親四處借貸,才得以供他上大學。

進入清華園,他節衣縮食,一雙破皮鞋還是同學送的,鞋底磨破了,裡面墊塊厚紙板繼續穿。雖貧寒卻具一身傲骨,他在自己的照片上題字自勉,“願今後:拓吾心胸,健吾體魄,庶幾學術素志得所伸”。沈同學習刻苦鑽研,重視親身實踐。大學二年級學習比較解剖學,課下即嘗試作了蝙蝠泄殖系統的解剖,寫成論文,受到老師讚許,發表在《科學》月刊上。大學畢業前後,跟隨老師做科學研究,曾發表多篇論文。

1933年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普通生物學、植物形態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助教。1936年考取清華大學公費留學,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研究生院,由生物化學教授梅乃德擔任其學位委員會的主修學科教授,指導從事動物營養學方面的學習和研究。1939年獲康奈爾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時值抗日戰爭時期,沈同謝絕了老師的挽留,不畏艱難轉道香港、海防,由滇越鐵路到達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為了抗日,一到西南聯大就參加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任營養指導員,跋山涉水深入湘贛山區,冒著敵機轟炸到達前線,考察士兵膳食營養狀況,寫出調查報告,提出改善意見。1940年回到西南聯大教書,擔任生理學、營養學和生物化學課程,併兼任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沈同先後在西南聯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任教,畢生從事教學。

受到父母潛移默化和良好家風的影響,沈同一貫待人真誠,襟懷坦蕩,淡泊名利,熱心助人,處處替別人著想。他成家後將母親接來北京,親自侍奉,讓母親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工作再忙,每天回家必定先看望母親,坐一會,談一會;晚上侍候母親上床,塞好被子,疊好衣服,蹲在床頭和母親說說笑笑,待母親入睡才悄悄離開。晚年母親患半身不遂,臥床不起,他五年如一日地細心照顧母親,坐在母親床旁,一邊看書、改卷子,一邊陪伴母親,給母親講些開心的事,餵茶、餵飯和餵藥,十分周全體貼。以沈同為榜樣,其子女同樣孝順父母,忠厚待人。他常說:“不要打罵孩子,打罵會使孩子不把心裡話講出來”。沈同繼承了書香世家的家風,他的一家,還有住在一起的甥侄輩,和睦相處,敬老愛幼,兄友弟恭,互相禮讓,從不為利爭吵,從不做損害他人的事。沈同的人生目標是“追求真理,樂於奉獻”,並以此來齊家治學,他的一生做到了這一點,他的家人和學生也都銘記在心,努力去做。

早年,在清華大學學習時,曾隨陳楨、李繼桐、薩本鐵三位教授做科學研究。陳楨教授研究金魚的變異和遺傳。李繼桐教授研究植物生長激素和銀杏胚的體外培養。薩本鐵教授研究醛、酮衍生物的化學。沈同從三位導師處學到了科學研究方法,並在大學學習期間獨自進行了“飢餓與冬眠對野生金魚不同器官及組織比重的影響”研究。清華畢業後留校,繼續跟隨李繼桐老師研究“泛酸對酵母及銀杏胚在培養基中生長的影響”。當時泛酸剛剛發現,只知道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生長促進物質,對其生物學作用尚不十分了解,沈同的研究尚屬前沿。上述兩項研究的論文均發表在清華大學《科學報告》上。

在康奈爾大學動物營養實驗室從事研究期間,他參加了麥凱教授主持的大鼠長壽實驗,給大鼠平衡的完全飼料,但限制熱量攝入,結果使大鼠存活期顯著延長。他還進行純化飼料的研究,給實驗動物飼料中加入少量魚肝油,實驗動物--豚鼠和羊都患了肢腿癱瘓症,加入少量麥胚油就不出現骨肌病變。進一步分析發現,麥胚油富含維生素E,魚肝油中的脂肪酸可能破壞了純化飼料中的維生素E,從而導致骨肌退化和營養障礙。康奈爾大學的實驗室條件和研究工作都是世界一流的。在上述研究中沈同深刻認識到各種營養因素之間存在錯綜複雜關係,從而使他在以後的研究中善於設計對照,能從複雜的體系中找出規律。

1939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即回國報效,首先參加紅十字會深入山區和前線,調查戰時士兵與百姓營養狀況,有關論文發表在《科學》(Science)和清華大學《科學報告》上。一年後回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當時西南聯大的物質條件極差,實驗室是泥地、土牆、鐵皮屋頂,各種實驗設備和試劑都匱乏,並還時有敵機來襲警報。儘管如此,沈同還是因陋就簡,指導研究生從事營養生理生化的實驗研究,既重視維生素的套用,也注意探索其生物學作用,做了許多工作,並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生物化學家李約瑟博士曾了解他們的研究課題,及時提供文獻資料和實驗藥品等。沈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許多師友集資購置各類結晶維生素,裝成一個木箱,登報徵求來華醫生帶來;哈佛大學教師寄來許多雜誌、文獻資料,熱忱支持他們的研究。這個土實驗室吸引了來自浙江大學物理系、化學系的畢業生,以及華中大學和西南聯大化學系、生物學系的同學,針對維生素促進紅細胞增多效應等進行多方面的研究;還研究了黃豆發芽過程中維生素C含量增長曲線與有關酶的變化,單色光對其間葉綠素形成的效應;研究了昆明各類茶葉的維生素與咖啡因含量,發現當地余甘果含有極豐富維生素C,研究了對其利用和儲存;研究了雲南白藥對犬骨折癒合效應,等等,寫出十多篇論文,在國內外刊物和會議上發表。抗日戰爭勝利後,沈同回到北平在清華大學繼續研究抗壞血酸的分布及其對紅細胞的影響,並有多篇論文發表。

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沈同調入北京大學生物學系任教,建立了生物化學教研室。當時缺乏生化實驗條件,沈同鼓勵師生自己製備生化製劑,創造條件開展研究。他常說:“許多重大發現都是在簡陋實驗條件下獲得的,起決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質條件。”當時教研室擬開展大腦生物化學研究,沈同指導研究生進行“刺蝟在冬眠時期腦糖原含量的變化”研究,以糖原含量為指標,探測大腦興奮與抑制狀態,從而使複雜的大腦生化研究找到簡易的入手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實驗動物大腦胺基酸和多肽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國際上對遺傳物質DNA掀起研究熱潮,沈同不失時機在生化教研室組織開展核酸的研究,建立了有關研究技術,圍繞“RNA與蛋白質生物合成”,“電離輻射對核酸代謝的影響”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沈同善於用一些容易測定的生化指標來探索複雜的生化過程,這對當時實驗條件較差的情況下開展科研尤為難能可貴。其後與科學院合作,參加了“酵母丙氨酸tRNA人工合成”的課題研究。對RNA連線酶的分離純化和將RNA連線酶用於RNA酶促合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基因克隆技術興起後,教研室隨即建立了該技術,並用於限制片段的克隆研究。在沈同住持下,北京大學生化教研室是我國最早開展核酸生物化學與基因工程研究並做出重要貢獻的實驗室之一。沈同學術思想活躍,觀察力敏銳,善於抓住學科發展的關鍵問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尤其注重交叉學科的發展。

沈同十分重視用辯證唯物論哲學指導教學和科學研究。他認為比較的方法可以從複雜的事物中找出本質的東西。測序技術的改進,使得基因組的比較研究成為可能,染色體基因組太大,線粒體DNA較小,易於比較,故而指導年輕教師和研究生從事鳥類線粒體DNA的研究。在此項研究中,改進了對鴨、鵝、雞線粒體DNA的分離純化技術,分別繪製了限制酶的酶切圖譜,通過克隆技術進行基因定位,從中獲得基因組多態性和進化的一些極有啟示性的結果。為了在翻譯水平上研究基因表達的調節控制機制,建立了mRNA的分離純化和體外翻譯系統,分離到比較純的鴨肝卵清蛋白和珠蛋白mRNA,並找出其體外翻譯的最適條件,為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在這些研究中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引起一些國際著名實驗室的關注,歐美各地來函索取論文單印本者甚多。

沈同父親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好老師。受父親薰陶,沈同從小就尊敬師長,喜愛讀書,常以父親為榜樣。父親的藏書,使他得以博覽群書,探其精奧,文化底蘊深厚。他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吳江中學、蘇州中學、清華大學,並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博士學位,從而學貫中西,具有廣博的知識。他在康奈爾大學的學習期間,感受到西方教學許多成功的經驗,隨即將之融入回國後的教學工作中。例如,康奈爾大學的普通病理學課程以實驗為主,每次上課學生得到五、六張病理組織切片的玻片,只有數字標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學生首先須辨認是什麼器官、組織,然後再觀察病理情況,下課前教授作理論上的解說。因此,學生學習主動,既感興趣,也學得踏實。動物生理學課每次上課學生要筆答老師的提問,並公布筆答成績。這種督促學生學習的方法效果很好,習慣了也就不感到有任何負擔。沈同在幾十年的教學實踐中也都參考了以上這些教學方法。

從1940年參加西南聯大教學開始,沈同為教學辛勤工作了半個多世紀。他認為“大學教師的責任重!培養人才,要有知識,有科學技術,更要有實現現代化的理想。”他把教學看成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樂事。“教學的樂趣,在於讓學生超越自己,這是邏輯的必然,課堂藝術的成效”。他重視教書育人,從不呵斥學生,主張正面引導,對學生總是和藹可親,平等討論問題。課餘常有學生到沈同家諮詢和討教,他都熱情招待,師生促膝談心,熱烈討論,學生們都深受他人格魅力的影響和鼓舞。

沈同講課少而精,富啟發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他常在課堂提出一些問題,用較短時間讓學生筆答,回家後仔細看學生的答卷,以此來熟悉每位學生的答題思路,表達方法,甚至寫字的特點,因此在和個別同學閒談時都能夠給予具體的指導。課堂講授前往往先在黑板上寫出要點和參考書本的某幾頁,有時還將重點內容印發給大家。講課扼要,不細講,只講重點和難點,啟發同學自學。他常講:“教師不要照本宣讀,重要的是啟發同學自學,促進同學自學,養成他們自學的習慣”。在指導本科生和研究生做科研時十分注意學生的特點,對有些學生督促其多動手做實驗,對有些學生啟發其多思考。常去實驗室看學生做實驗,每周約定時間和學生一起討論,常能幫助學生抓住實驗中忽略的問題。有一次,一位學生進行生化測定,得出一堆雜七雜八的數據,該學生失去了信心,想重新再做,沈同嚴肅的說:“科學就是要從雜亂無章的現象中找出規律”,並幫助學生用一個多星期時間整理數據,終於找出一些有規律的結果。

在西南聯大和清華大學,沈同培養了一批生理生化人才。院系調整後,他在北京大學與同仁一起創立了生物化學專門化。其後創立了我國綜合大學第一個生物化學專業,並成為國家第一批認定的生物化學碩士點和博士點。沈同是我國早期從事生物化學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教育家和科學家,不愧為一代師表。他曾先後到廣州中山大學、甘肅蘭州大學、安徽合肥講學,多次為我國生物化學人才的培養擬定規劃,制訂生物化學專業教學計畫。沈同主持編寫了高等學校教材《生物化學》,第一版於1987年獲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第二版於1997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教材)二等獎,生物化學界師生反映該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Shen T. 1934. Effects of starvation and hibernation of the specific gravity of various organs and tissues of wild goldfish. Sci Rept National Tshing-Hua Univ, Ser B, 1, 207-234.

Li T T, Shen T. 1934. The effect of “pantothenic acid” on the growth of the yeast and on the growth of the radical of Ginkgo embryo in artificial media. Sci Rept National Tshing-Hua Univ, Ser B, 2, 53-59.

Shen T. 1943. The diet of Chinese soldiers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wartime. Sci 98: 302.

Chang Y. T, Chen T M, Shen T. 1943. Induced polycythemia in salamander by cobalt, ascorbic acid, and other water soluble vitamins. Arch Biochem, 3: 235-239.

Shen T, Hsieh K M, Chen T M. 1945. Effects of magnesium chloride and manganous nitrate upon the content of ascorbic acid in soybean during germination, with observations on the activity of ascorbic acid oxidase. Biochem J, 39: 107-116.

Shen T, Tang P S. 1947. A dietary survey of 11,338 soldiers in Southern China in the spring of 1940. Sci Rep National Tshing-Hua Univ, Ser B, 3 , 64-66.

Chen T M, Hsieh K M, Shen T. 1947. Hypertrophy of adrenals in guinea pigs and rabbits induced by adrenaline hydrochloride. Sci Record, 2, 211-213.

Chen T M, Ho S, Hsieh K M, Shen T, Wang T Y. 1948. Studies on emblic (Phyllanthus emblica L.) the vitamin C rich fruit in South China. Sci Rept National Tshing-Hua Univ, Ser B, 3, 1-9.

黃愛珠,沈同。 1957。 刺蝟在冬眠時期腦糖原含量的變化。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3:223-230。

沈同。 1961。 電離輻射對動物代謝的影響。 核委生物醫學組第三次學術報告會上報告。

趙邦悌,徐洪基,馬樹義,李令媛,沈同。 1983。 北京鴨肝臟線粒體DNA的限制酶圖譜。 中國科學(B輯),26(3):213-222。

趙邦悌,朱禎,馬樹義,沈同。 1984。 北京鴨肝臟線粒體DNA 2。17 kb的EcoRI/BamHI1片段的分子克隆。 遺傳學報, 11(6):434-441。

韋月旺,馬樹義,趙邦悌,沈同。 1985。 雞肝臟線粒體DNA的限制圖譜。 遺傳學報,12(1):27-34。

趙邦悌,韋月旺,馬樹義,沈同。 1985。 鵝肝臟線粒體DNA的限制性內切酶酶切圖譜。生物化學雜誌,1(1):49-55。

胡美浩,王重慶,陳清軒,沈同。 1985。 免疫親和層析法純化T4 RNA連線酶。 生物化學雜誌,1(4):23-27。

吳竹照,譚慎操,王愛,胡美浩,沈同。 1987。 北京鴨卵清蛋白mRNA的提純及某些性質的鑑定。 生物化學雜誌,3(5):403-409。

胡美浩,王白揚,趙晨雁,沈同。 1987。 北京鴨珠蛋白mRNA的分離純化及其cDNA的合成。 生物化學雜誌,3(6):527-535。

楊衛寧,馬樹義,俞梅敏,沈同。 1987。 北京鴨肝線粒體DNA的克隆。 生物化學雜誌, 3(6):536-543。

Yang W, Zhou X, 1988. rRNA genes are located far away from the D-loop region in Peking duck mitochondrial DNA . Current Genetics, 13: 351-355.

沈同,王鏡岩等編著:《生物化學》,1980年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才培養

沈同對教育工作深有研究,有許多精闢的見解。他對少而精講學、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教學相長等問題都有深刻的分析,有關文章登在報刊雜誌上。他常強調:“作為教師,作為追求真理者,要跟學生一起學”。他為生物化學人才培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為我國教育事業貢獻出了畢生精力。

社會任職

沈同曾擔任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生物學專業小組副組長,教育部高校理科生物學教材編審委員;中國生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化學會常第一、二屆常務理事,《營養學報》、《生物學通報》、《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生物化學雜誌》編委。

人物評價

沈同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富有開創性,能夠抓住學科發展的重點和交叉學科的相互關係進行科研。跟隨他學習的學生都認為自己幸運,終身受益匪淺。他對待學生像對子女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懷,每次學生向他提問題,總是詳細答覆,不嫌其煩,甚至幫助找來大批資料和參考文獻。八十高齡,仍為研究生開設《生物化學的發展與展望》、《生物化學進化論》兩門課,還每天去實驗室看看老師和學生們的實驗工作。就在臨終病危住院期間,仍一再問及每個學生的學習與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對許多實驗細節和具體事都一一細緻安排,他的學生無不為之感動流淚。他的道德和才學深為學生所敬佩,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在他“言傳身教”的精心培養下,他的學生遍布國內外,許多已成為著名單位的學科帶頭人。

後世紀念

《燕園師林--北京大學博士生指導教師簡介》第一集,511-513頁,1991年,北京大學研究生院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沈同教授紀念文集》,1995年,北京大學生化教研室內部出版。

《生命之光》,1995年,北京大學生物學系成立七十周年紀念(1925-1995),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編。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系)八十周年紀念》,2005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