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斷裂帶

亦稱“沂沭深大斷裂帶”,是我國地質結構中著名的“郯廬斷裂帶”的延伸,廣義的郯廬斷裂帶的一部分。 沂沭斷裂帶位於郯廬斷裂帶主體的北側,與郯廬斷裂帶主體相連成一線,是一條延伸長、規模大、切割深、活動時間長的複雜斷裂帶。 沂沭斷裂帶形成於元古代,至今仍在活動,是我國重要的地震帶,山東省兩大地震頻發區(沂沭斷裂帶、聊考斷裂帶)之一。

亦稱“沂沭深大斷裂帶”,是我國地質結構中著名的“郯廬斷裂帶”的延伸,廣義的郯廬斷裂帶的一部分。因大致位於沂河沭河之間而得名。
沂沭斷裂帶位於郯廬斷裂帶主體的北側,與郯廬斷裂帶主體相連成一線,是一條延伸長、規模大、切割深、活動時間長的複雜斷裂帶。該斷裂帶是山東省區域地質的重要分界線,把山東分為地質上所說的魯東、魯西兩大塊。
沂沭斷裂帶又由昌邑大店安丘莒縣沂水-湯頭、鄌郚-葛溝四條平行斷裂組成。
沂沭斷裂帶形成於元古代,至今仍在活動,是我國重要的地震帶,山東省兩大地震頻發區(沂沭斷裂帶、聊考斷裂帶)之一。但與郯廬斷裂帶主體相比,未有極強地震記錄。公元1668年的郯城-臨沂大地震,是郯廬斷裂帶主體北端,與本帶相接地區發生的。
處於該斷裂帶範圍內的臨朐-青州地區,是山東省中長期地震預報的高危區。預計可能發生芮氏規模6級,震中烈度VIII度左右的地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