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近年來,隨著礦產經濟的沒落,鄌郚鎮開始尋求新的發展路線。鄌郚鎮以其樂器製作的起步早,技術先進,成為濰坊地區樂器製造行業的示範區。目前,以傳統製造業為基礎,新興工業,建築業在鎮北工業園蓬勃發展。所有這些,都使鄌郚成為了名副其實是“省級示範鎮”。
教育
鄌郚鎮有國中國小數十所,在全縣鄉鎮教育教學中處於領先地位。
昌樂第三中學,國中教育,即為以前的昌樂縣第六中學。近年來,三中的教育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學子。
歷史
起源
昌樂縣鄌郚鎮駐地鄌郚村,距縣城南35公里。鄌郚國名始於周武王十三年(前1121年)。周公旦長子伯禽封阜稱魯國時,已存在有鄌郚國。李兆洛《四部備要·玉篇》載:“鄌郚國,魯國下邑。在朱虛縣東南。”《地理風俗記》載:“朱虛縣東南四十里,有古部亭;鄌郚是其故城歟。”東漢時,朱虛縣在今昌樂縣北岩鎮大南岩村處。國家及地方志均已載明。《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朱虛縣,以丹朱所游之故名。故城在今山東省臨朐縣東北六十里。孔融為黃巾賊管亥所敗,曾保此城。”《臨朐縣誌》載:“朱虛城,在臨朐縣東北六十里,或唐時營丘縣。即省臨朐縣東北境,人今昌樂縣;故云然。”唐朝初割屬昌樂縣。《續山東考古錄》臨朐縣下云:“朱虛縣城,當在縣東北。”《魏志》稱:“朱虛國,有丹山。蓋故朱虛(此指西漢時的朱虛侯國,治在臨朐縣東南城頭村處)之北境。”此處指明了東漢時的朱虛縣所處地理位置,在屬琅琊郡的南朱虛侯國的北面。此記載區分了兩個“朱虛”的位置,足以證明:東漢時朱虛縣在昌樂縣大南岩村處。《地理風俗記》所載“朱虛縣東南四十里,有古郚亭,鄌郚是其故城歟”,之方位記載就十分明確了。
鄌郚國的位置
按歷史記載及圖志標定,即在今鄌郚村南毗鄰處。此處有大量商周文化遺存可證。其古國坐標:北緯3626′東經11851′。東鄰馬山;西有高山、雪山、大山:西北有昌樂境內最高的山峰車羅頂,高381米,及擂鼓山,高379米,二者屬一個山體的兩個峰頂。白浪河源頭,就在擂鼓山前的孟家峪大峽谷處。鄌郚古國城址,地處今鄌郚村前平原開闊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山清水秀的地方。
名稱演變
鄌郚古國,到春秋戰國時,始簡稱郚國或稱郚亭,因唐堯之後受封郚地,遂稱唐郚後演變為鄌郚。與昌樂縣東南境營丘稱北海亭一樣,是歷史地名沿革之使然。其原因,春秋戰國時,古鄌郚國曾被紀國侯名姜季者率兄弟四人及其軍隊分別占領,原唐(鄌)氏國王退位,從而將鄌郚簡稱郚國。後史書記載亦單稱郚,不稱鄌郚。東漢時,曾經為營陵縣令的應劭著《十三州記》載:“紀、鄭、鄱、郚;本都在東海贛榆(今江蘇省贛榆縣)。隱公元年(前722年)遷紀(今壽光市南部紀台鎮)。隱公四年(前718年)遷鄭(今臨朐縣南部)、鄱(今昌邑市西部瓦城)、郚(今昌樂縣南部鄌郚鎮)。”而始見省稱郚國,史稱郚亭者是也。《世族譜》載: “紀國,姜姓,侯爵;逢公伯陵(姜陵)之後裔。” 《青州府志》載:“紀,侯爵,姜姓;炎帝苗裔,封於紀(時在贛榆縣)。世與魯國為婚。周懿王取紀女‘亦賞’為王后。”紀侯姜季成了周王室之國親,又敢於反映下情,周懿王很信所言。故紀侯告齊侯哀公御狀,譖齊侯哀公呂不振於周天子面前,周懿王使(人)烹焉(下了油鍋),而立其弟呂靜為胡公,稱齊侯。從此齊、紀兩國結下了不世之仇,齊想火紀,紀想滅齊。至齊胡公時,齊國國勢日衰,又遭受到萊國姜姓宗主國及屬國棠邑侯(今平度市)、維夷侯(今高密市)、州國侯(今安丘市)、紀國侯(今江蘇省贛榆縣)等萊族侯國的聯合軍事進攻,齊胡公被驅逐出境.迫於無奈,遷都薄姑城(今博興縣柳橋鎮處)。紀國侯姜季率領其四兄弟繼續北進,占領了紀、鄭、鄱、郚四國地盤。3年後,其少弟又占領了郁國(今臨淄城東5公里,東安平,亦稱石槽城)。兄弟五人分兵把口,形成了一道使齊國難於逾越的防線。自齊胡公以後。獻公、武公、歷公、文公、成公、莊公、弟公弟子無知共8世,368年的期間內,未能東進半步,反被萊國諸侯,尤其是紀國侯姜氏兄弟及其後裔數代掣肘300餘年。直到齊襄公、齊桓公時,齊國國勢日強,用了30餘年的武力拚戰,才收回了姜太公時所封的土地。如《左傳》載:魯莊公元年(前693年),齊襄公率齊師,取邾、鄙、郚三國;二年伐萊(攻打營丘)。三年(前691),紀季之後裔,以鄙人於齊地(為保宗繼,獻地於齊國)。隨即紀國國亡。《左傳》載:魯襄公六年夏四月(前692年),齊將軍晏弱,城東陽(駐軍臨朐東境凡城,或益都城北關)。而遂圍萊(營丘),甲寅,堙之環城,搏與堞(即毀壞了城頭上的女牆垛口)。又載:魯襄公七年丁未(前566年11月),入萊都營丘;萊侯共公浮柔奔棠(今平度市棠鄉)。翌年,十一月丙辰(初十日)而滅之。遷萊侯共公浮柔鄖(今龍口市歸城,亦稱菜子城,而幽禁了萊侯)。萊國國除。以上所見,即萊、齊兩國之間的戰爭概況。亦同時證明鄌郚國或稱郚國,是萊國宗主國姜姓的同姓屬國,又是聯合抗齊的中堅力量。同時得知,鄌郚國的滅亡時間為魯莊公元年(前693年),是被齊襄公率齊師所滅而國除的。鄌郚國存在的時間,從周朝初至被剿滅,歷時達429年。證明鄌郚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是春秋戰國以前的文明古國,可與東南境營丘相媲美。
故有南鄌(郚)、北都(昌)、西劇魁、東營丘,皆屬昌樂縣“四大文明古國”,稱名於世。
地理
鄌郚鎮處於沂蒙山區邊界,境內打鼓山,是白浪河的源頭。
傳說
關於白浪河源頭,當地有一個傳說,有一位風水先生,臨終之間交代子女說,自己死後,子女要讓人抬著棺木圍著打鼓山轉,繩子斷裂之地就是自己的埋身之所。子女按照老人的遺囑,找人抬著厚重的棺木圍山轉了三圈,抬棺木的繩子在沒有任何要斷的徵兆下,在現在的白浪泉所在的地方忽然斷了。子女開始找人掘墳,剛挖了沒有多深就是石頭,兒子本想就此下葬,女兒們卻哭著不讓下葬,說埋得這么淺,趕上夏天雨水一大還不把墳堆一塊沖走了,兒子沒有辦法,只好讓人打開石頭。就在石頭被打開的一瞬間,從石頭下面跑出一隻黑豬和一隻白狼,黑豬往北跑,白狼往南跑,於是有了白浪河的兩個最初的源頭。在高鎮黑豬跟白狼不期而遇,白狼把黑豬吃了,於是只剩下了白狼一直跑到了黃海。
鄌郚當地民風樸實,關於祖上的事,由於文化大革命的衝擊,破環相當嚴重,老人們也只記得那些口口相傳的故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鎮西北的卞家莊村發現的三塊殘存的卞氏族譜石碑,是目前唯一存留下來的記錄。
地產
關於當地的地產,當屬傳統的金山西瓜和卞家莊一帶近年來培育的無子西瓜最富盛名。金山西瓜由於其特殊的栽種環境而皮薄沙瓤,汁多高甜,是夏日解暑的上品。每年夏天慕名前來品嘗和收購西瓜的客人也是絡繹不絕。
在濰坊地區,提到鄌郚,大多數人會想到的是鄌郚的鹹菜。鄌郚的鹹菜則當屬鎮上一位張姓的老師傅親手醃製的最佳,老師傅醃鹹菜用料講究,口味自然也遠勝過他家!
優勢
鄌郚鎮是山東省首批“特色產業鎮”、“山東省電聲樂器產業基地”和“中國電聲樂器產業基地”。
鄌郚鎮文化產業園,即鄌郚電聲樂器產業園,主要生產電聲樂器及其配件,發端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當時生產二胡、笛子等民族樂器。 昌樂縣鄌郚樂器產業園現有樂器企業106家,從業人員15200人,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2家,主要產品有電吉他、木吉他、電貝司、木貝司、音箱和樂器配件等6大系列360多個花色品種,年產各類吉他400萬把,音箱60萬個,樂器配件500萬(套),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億元,產品主要銷往美國、韓國、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度“飛靈牌”吉他、“仙樂牌”吉他榮獲“山東省名牌產品”稱號,2010年,已申報“山東省著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