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過程
到20世紀40年代為止,汽車診斷雖然套用一些簡單的測試儀表,但主要還是靠人的直觀檢查和判斷。從50年代開始,陸續研製成多種能進行汽車技術狀況綜合診斷的設備,從而導致專門汽車診斷工段或診斷站的建立。日本、英、美等國家還確定了對汽車作年度或定期監督檢驗的制度,並規定了具體的檢驗項目和內容。70年代中期又相繼出現了半自動診斷系統和全自動診斷系統。在備有全自動診斷系統的汽車上,設有中心診斷插座,利用電子計算機控制測試設備,由車內自檢電路得到檢驗數據並進行顯示評價。這種診斷方法已進入實用階段。
診斷內容
外觀檢查
檢查發動機、汽車底部、電系、轉向裝置、各種踏板機構情況是否正常;各液面高度是否適當;是否有漏油、漏水、漏氣、漏電等現象。
這類檢查基本上是用目測。
有關安全機件
汽車制動性能、轉向性能和前燈的檢測,前輪定位和車輪動平衡的檢驗。主要檢測設備有制動試驗台、前輪位定儀、側滑試驗台以及燈光檢驗儀和車輪動平衡試驗設備等。
動力性
主要用發動機性能分析儀檢查發動機點火系和供油系的技術狀況;用機油分析裝置測定一些零件的磨損程度;用底盤綜合試驗台測定汽車的動力性能,包括汽車加速和滑行性能、驅動輪輸出功率等。
排氣和噪聲
主要用氣體分析儀測定發動機排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和柴油機排煙的濃度;用聲級計測定汽車的噪聲。
診斷方法和工藝
診斷包括主觀診斷和客觀診斷。主觀診斷是由有經驗的維修人員憑藉感官直觀檢查判斷汽車的技術狀況和故障情況。客觀診斷是用檢測設備來測定汽車各總成或系統的技術狀況,中國稱為“不解體檢驗”。儀表診斷和計算機診斷均屬此類。
汽車診斷設定專門的診斷工段或診斷站,下設若干個工位(一般設定3或4或6個工位),每個工位有專門的診斷作業項目並配備所需的診斷設備。診斷作業線的工藝布置多採用直通式流水作業。
發展趨勢
汽車診斷技術的發展趨勢是:診斷技術設備繼續向綜合自動化和電算機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提高診斷裝置的故障分析的準確性和解決診斷裝置對技術狀態變化的預知機能;繼續完善汽車診斷線及檢修作業流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