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鹽

池鹽

池鹽是從鹹水湖採取的鹽,成分和海鹽相同。我國西北各地和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出產很多。古時墾地為畦,引含鹽分的池水沃之,稱作種鹽,水耗則鹽成,即為池鹽。

池鹽池鹽

歷代所食鹽主要有

海鹽池鹽(湖鹽)、井鹽岩鹽(礦鹽)。池鹽歷史悠久,西周時,山西運城的解池已大規模生產池鹽。此外,陝西及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寧夏等少數民族地區亦產池鹽。因池鹽呈顆粒狀,人們也稱“顆鹽”。池鹽顆粒大,色潔白,質地純淨,含芒硝和鎂元素較多,不但可供人食用,且是化學工業、輕工業和製藥工業的重要原料。用池鹽醃製的醬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天工開物>>記載

:" 凡池鹽,宇內有二,一出寧夏,供食邊鎮;一出山西解池,供晉、豫諸郡縣。解池界安邑、猗氏、臨晉之間,其池外有城堞,周遭禁御。池水深聚處,其色綠沉。土人種鹽者池傍耕地為畦隴,引清水入所耕畦中,忌濁水,參入即淤淀鹽脈。凡引水種鹽,春間即為之,久則水成赤色。待夏秋之交,南風大起,則一宵結成,名曰顆鹽,即古志所謂大鹽也。以海水煎者細碎,而此成粒顆,故得大名。其鹽凝結之後,掃起即成食味。種鹽之人。積掃一石交官,得錢數十文而已。其海豐、深州引海水入池曬成者,凝結之時掃食不加人力,與解鹽同。但成鹽時日,與不藉南風則大異也.”

鹽文化的相關知識

我國鹽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世界鹽業,莫先中國,中國鹽業,發源最古。在昔神農時代 ,夙沙初作,煮海為鹽,號稱鹽宗,此海鹽所由起。煎鹽之法,蓋始於此”(左樹珍:《中國鹽政史》)。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後,最早出現有關鹽業史料是《周禮·天官》:“鹽人掌鹽之政令, 供百事之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