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環境
醫院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圭峰山下,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樓宇設計布局合理,
是1986年由海外華僑、旅港澳鄉親 利銘澤、黃球、 陳子民、陳經倫、霍宗傑、崔德琪等善長仁翁及陳瑞琪慈善紀念基金會捐資於興建而成的。此後,醫院先後接受華僑、港澳同胞的捐資超過1500萬元,興建了急救中心大樓、院門診惠民樓和購置了一大批醫療器械和急救設備。
醫院規模
醫院領導班子團結進取、勇於創新、大膽改革,醫務人員隊伍技術精良、勤奮上進、無私奉獻。在全院900多名員工中,高級職稱的120多人,中級職稱的190多人,高等醫學院校兼職教授、副教授近40人。全院共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口腔科、急診科、門診部等十多個臨床科室和影像中心、檢驗科等醫技輔助科室,2008年門診量78.02萬人次,出院人數2.17萬人次,每天急診出車次數20多次。醫院擁有磁共振診斷系統、螺旋CT、數字減影成像系統(DSA)、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透析機、超聲乳化治療儀等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
醫院特色
醫院堅持“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學科發展方向,積極與上級各大醫院合作,不斷引進新技術、新項目,專科技術水平迅速提高,專科技術日臻成熟。心血管內科、腦外科、骨科和急診科成為醫院的重點專科,能開展永久性起搏器安裝術、經皮二尖瓣球囊擴張術、重型顱腦外傷救治、腦腫瘤手術治療、皮瓣轉移、斷肢再植以及微創手術、導管介入治療等一系列高難度治療項目,並承擔全區120急救重任,開通急診綠色通道,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中戰績彪炳。
交流合作
醫院以科研、教學帶動臨床醫療技術的發展,全面實施“科教興院”戰略,是 中山大學、 廣東醫學院的教學實習基地和教學醫院、是南方醫科大學 博士後科研基地,2008年通過省衛生廳評審,成為“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新會醫院”。醫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臨床帶教工作,每年舉辦多項大型學術交流會和醫療、護理培訓學習班,為高等醫學院校和基層醫院培養高素質的醫療技術人才。在科研方面,骨科、普外科、手外科分別於2001年、2004年和2006年成為廣東省創傷骨科救治中心、 第一軍醫大學微創外科解剖學研究所普外中心、江門市手外科研究所和中華顯微外科雜誌臨床基地。近年獲得全國科技大會獎2項,省、市、區醫學科研課題立項和成果獎勵數十項,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手外科的“大魚際皮瓣的顯微解剖學及其游離移植的臨床套用研究”、普外科的“改進的右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兩項科研課題分別於2005年、2006年通過廣東省科技成果鑑定。
服務理念
醫院在提高醫療技術質量、促進業務發展的同時狠抓醫德教育和行業作風建設,積極推行優質規範化服務,全面實施目標管理,實行全員聘任制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任期目標考核制度。在管理上堅持以人為本,讓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在醫療事業上舒展才幹、創造業績,努力營造和諧民主、團結進取的工作環境。醫院近年取得了顯著業績,先後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廣東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江門市標兵文明單位”,1993年被衛生部定為“二級甲等醫院”,2002年被評定為“廣東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2004年被定為“廣東省醫院基本現代化建設試點單位”,2005年獲得“新會區工會固本強基規範化建設先進單位”,2007年工會獲得“新會區先進職工之家”、“先進女職工集體”,2008年獲得“新會區衛生局抗振救災先進單位”、護理部獲得“新會區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