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教導處隊伍自身建設,建校以來,每一屆教導處班子成員都能做到帶頭學習、帶頭實踐,熱忱為師生服務的意識增強;能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地開展工作,克已奉公,以身作則的自律意識增強;提高質量,不進則退,緩進也是退的緊迫憂患意識增強。如:倪志順同志雖身為教導處副主任,但他堅持二個語文教學工作仍然一著不讓,教導處分管工作積極主動;閻奎、高榮章同志工作任勞任怨,只要教學需要、教師需要的打字工作馬恩泉都能及時完成。
班主任隊伍
班主任是一班之魂,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秩序及質量提高的大局。該校著眼於從高處要求,從實際出發,努力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一是思想及形象教育經常化,要求班主任正確履行工作職責,加強思想修養,以崇高的師德影響學生;善於身體力行,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帶動學生;努力鑽研業務,以自己廣博的知識教育學生。如:塗慶銓、曹霞、董振宏、蔣孝萍、姚玉珍、莫光林等同志班務工作一直勤勤懇懇,耐心細緻地做學生思想工作,班風建設經常化、細緻化;樊俊、杭亞敏、阮震定等同志的班務工作追求個性化,馬震生、童慶祝、曹霞等一批青年班主任注重實踐更有起色,陳桂斌、樊俊能從大處著眼,強化學生自律教育。由於班主任同志的盡職工作,一學期來,未發生重大學生事故,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並取得較好的成績。
教師隊伍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學校有一支高素質、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是重中之重,關鍵所在。該校始終圍繞“分層遞進,整體推進”的管理思想,朝著“師德高尚,身心健康,學歷達標,業務精通,善於學習,樂於奉獻”的管理目標,著重強化了三方面的管理教育工作:一是師德教育,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努力做到為人師表,以自己高尚的師德培養學生高尚的心靈,立足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二是業務理論的學習提高,抓住業務學習這個陣地,擇時地向老師們灌輸教育前沿的理論信息,用先進的理論指導教育觀、師生觀、課程觀等觀念的轉變與創新;三是榜樣示範,注重實踐。為了能讓老師看得見、換得著,學有榜樣,乾有標尺,該校特邀請了教研室的有關專家到學校指導教育教學,反響強烈,達到了預期目的。一學期中,該校組織教師6次達教師總數的80%外出聽課,參加教研活動,進一步開闊教學視野,增強憂患意識、緊迫感,寫出具有一定價值的心得體會,一批教師脫穎而出。
學生集體
一學期來,該校積極配合團委從開學第一天起抓起,分年級、以常規為突破口,以“循環紅旗”“流動獎牌”競賽為載體,努力強化了學生集體建設。具體做了三個方面工作:一是通過班主任強化班幹部的隊伍建設,定期召開會議,明確班乾職責;二是加大監督、指導力度,發現問題早解決,處理問題不手軟;三是爭取社會與家庭配合,創辦了家長學校,召開了多次學生家長會、座談會,舉辦了專題法制教育活動及法律知識講座,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有盡40%的同學得了不同等次的獎勵,良好的校風逐步形成。
教學常規管理
該校認真抓好“六認真”檢查工作。努力做到既重形式更重結果,特別是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課後輔導等環節要抓好抓實。教研組每兩周檢查一次,教導處每月檢查一次,校長室不定期隨機抽查,準確記載,及時反饋。堅決杜絕不備課上課現象,把執行“六認真”情況與教師考核掛鈎,確保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突出抓好“一人一課”和“集體備課”工作。“一人一課”要克服流於形式,要求按計畫執行,規定同教科組成員共同參與。鼓勵跨學科聽課、觀摩,聽課後要開展述課、評課工作,真正達到相互學習、交流思想、切磋教法、共同提高的目的。集體備課要真正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實施計畫,堅持“一人主講,集體研究”,明確重點、難點,研究教法、學情,研究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
加強體、衛、藝工作的管理。嚴格執行《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抓好兩課兩操,加強衛生工作。重視課餘訓練工作,力爭在市運動會中取得好成績,進入甲級隊。強化藝術教育,陶冶學生美好情操,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抓好各功能室的管理工作。各室負責人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積極主動地開展好各項工作。既要保護好各項設備,又要協同相關部門及教師組織學生實踐,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視野,調動學生興趣,從而充分發揮各室應有的效益。
嚴格學籍管理。杜絕隨意流動學生,拒收手續不全的學生。根據校長室意見,規範辦理程式:個人申請--班主任、家長簽字--教導處審核--校長室審批--分管同志辦理。
教研活動
實踐表明,教科研工作有助於形成學校的學術文化,提高辦學品味;有助於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的教科研素質和教學水平,從而最終增強教學工作實效。
該校啟動並加強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工作,辦好《錦中教研》。鼓勵教師總結工作經驗,撰寫教育教學論文,並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推薦。校本課程《民族精神代代傳》將廣泛徵求師生意見進行修改、補充,力爭早日實施,努力營造具有錦中特色的德育、智育、美育校本課程體系。
開展錦中名師評比活動及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武等活動,努力打造一支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組織師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如教師“育花獎”比賽,學生各學科競賽等),並做好賽前的培訓工作,讓更多的師生有展示才華的機會和平台,為個人爭光,為學校贏得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