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第一中學

江西省新余第一中學

新余市第一中學是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文明單位,在省內外均具有較高知名度。多年來,新餘一中圍繞“創一流學校,育一流人才”的辦學目標,實施科學規範的管理,營造了學校以育人為本、教師以敬業為榮、學生以成才為志的良好校園氛圍,並以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和一流的教育質量享譽省內外。新餘一中現已列入江西省首批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單位。新余市第一中學於1943年立校,為新余歷史最悠久的學府。從新余縣立中學到新余市第一中學,從虎瞰山上瀛州書院舊址到孔目江畔貫早,新餘一中數易校名,兩遷校址,1983年正式更名為“新余市第一中學”。截至2014年,學校占地約350畝。學校有教學班56個,學生3800餘人,教職工409人。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新餘一中新餘一中
江西省新餘一中前身為新余中學,現已立校65年,歷經兩次遷址。1943年,新余縣立中學在新余老城東南、袁河北岸虎瞰山的魁星閣旁、瀛州書院舊址成立,由前清舉人、候補知縣張嶧先生任校長。
一中新校占地約35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12萬多平方米,可容納120個教學班,預算總投資1.5億元;目前已完成建築面積8.3萬多平方米,投資累計約1.69億元;尚有體育館等項目未開工建設。整個校園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分區巧妙,布局科學,主體建築全由連廊銜接,歐式風格,充分體現了傳統與時尚的結合,自然與人文的統一。一中新校的建成,改善了市內中國小的布局,廣泛地滿足了人們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新余市第一中學是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文明單位,在省內外均具有較高知名度。多年來,新餘一中圍繞“創一流學校,育一流人才”的辦學目標,實施科學規範的管理,營造了學校以育人為本、教師以敬業為榮、學生以成才為志的良好校園氛圍,並以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和一流的教育質量享譽省內外。新餘一中現已列入江西省首批示範性高中評估驗收單位。
新餘一中辦學條件優越,設施齊全,現代化程度高,學校占地350畝,有教學樓6棟,標準教室160餘間,有理化生實驗室13個,計算機教室5個,多媒體教室3個,72座語音室2個,視聽室2個,勞技教室2個,美術教室2個,多功能演播大廳2個,圖書館1棟,內有藏書11萬冊,閱覽室10個。新餘一中在教學中廣泛套用現代技術手段,是國家級電教示範學校。學生住宿條件優越,有一流的學生公寓5棟。學校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專任教師212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占98%,有2位教師已獲碩士學位,高級教師53人,一級教師81人。先後有14人評為國家、省級優秀教師;有20人評為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有大批業務水平突出的學科帶頭人。新餘一中教學質量高,自恢復聯考以來,向高等院校輸送合格新生近1萬人,聯考錄取率始終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新餘一中現有教工409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126人),學生7000餘人。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高度重視管理的規範化、法制化、科學化,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管理體系:1983年,在全市首先確立以教代會為主的民主決策和監督機制;1985年實行了校長負責制,在人事管理上實行聘用制,並率先設立專門負責學生政治思想教育與管理的政教處;1993年,經過長期醞釀並經教代會反覆討論,通過了《校內結構工資實施方案》等改革方案,真正實現了“多勞多得,優勞優酬”。迄今,已制訂138項制度和條例,管理工作走上了民主化和科學化的軌道。學校堅持“校風優良、學風濃厚、教育質量一流”的目標,恪守“向45分鐘要質量”的理念,在教師中大力推行“文明修身工程”“奮進工程”“名師工程”,努力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水平;在學生中積極推進“品行建設工程”“飛升工程”“優生工程”建設,面向全體學生,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學校倡導“科研強師、科研興校”,出台了《新餘一中教育科研課題管理及科研成果獎勵辦法》等條例,致力培育一支專家型的師資隊伍,教育科研在基礎教育領域獨樹一幟,卓有成效,《紅色井岡專題學習網站的建設與套用》等約40項課題獲省級以上立項(其中國家級課題6項),大部分已經結題;大量教學論文發表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支穩固的科研骨幹隊伍。
憑藉底蘊深厚、教風嚴謹、學風濃厚、質量一流的辦學優勢,學校與北大附中、上海建平中學等省內外20餘所高中名校建立了穩固的信息交流平台。並被清華、北大、人大、復旦、浙大、華中科大等名校列為重要生源基地。
新餘一中大力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與省內外二十幾所重點中學建立了穩固的校際交流關係,與上海市行知中學結成了友好學校,目前正與澳大利亞中學洽談,與之結成友好學校。
新餘一中建立求學保障機制,學校每年均發動師生開展助學捐贈活動,救助品學兼優的貧困生。並積極尋求外援,目前已有海外校友助學基金,公方彬教授獎學金,大力救助貧困生。新餘一中作為省屬重點中學,具有選送保送生資格,每年均有多所國內名牌高校來新餘一中招收保送生。

歷史沿革

新餘一中新餘一中
1943年,新余縣立中學在新余老城東南、袁河北岸虎瞰山的魁星閣旁、瀛州書院舊址成立,由前清舉人、候補知縣張嶧先生任校長。
1973年,高中部遷至城區東隅原新城中學辦學,定名“新余縣第一中學”(國中部留原址,為“新余縣第二中學”)。
1980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中學”。
1983年,新余復市,更名“新余市第一中學”。同年學校在新余市首先確立以教代會為主的民主決策和監督機制。
1985年實行了校長負責制,在人事管理上實行聘用制,並率先設立專門負責學生政治思想教育與管理的政教處。
1993年,通過了《校內結構工資實施方案》等改革方案。
1995年被命名為“首批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
2004年2月,根據省政府優質高中工程建設規劃,在城北孔目江畔貫早啟動新校建設。
2005年8月,一期工程完工,新校開始使用;
2007年8月,老校整體劃撥給市三中,新餘一中完全遷入新校。
2014年,經新余市教育局研究決定,新餘二中劃入新餘一中學區,同時該校區暫更名為新餘一中魁星閣校區。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截至2014年,學校有理化生實驗室17個,多媒體教室75個,網路專用教室、課件製作中心、演播室等7個,並建有奧賽專用實驗室,是“國家電教示範學校”及“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辦學規模

截至2007年,學校老校區占地130畝(2007年老校區被劃出),新校區占地約35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12萬多平方米,可容納120個教學班;已完成建築面積8.3萬多平方米。2014年,學校有教學班56個,有學生3800餘人。

師資力量

2014年,新餘一中有教職工409人,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占100%(其中研究生學歷9人),特級教師3人(楊先明、喻承志、黃余平),高級教師126人;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14人,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28人,市級骨幹教師70人;省學科理事6人,市學科理事長、理事12人。

對外交流

截至2014年,新餘一中是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示範校,與北大附中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同省內七所知名重點高中建立了“七校聯誼會”;與上海行知中學結成了友好學校;與上海建平中學等省內外二十幾所重點高中建立了穩固的校際交流關係。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聯考成績
自1978年恢復聯考至2014年,新餘一中累計向高校輸送合格新生1萬6千餘人,培養了2位江西省聯考狀元。
2001年聯考,胡同學、萬同學分獲市直文、理第一;
2002年聯考,鄧同學理科全省第六、全市第一,黃同學、艾同學獲文科全省第二、第六,全市第一、第二;
2004年聯考,龔同學獲文科全市第一。藝術類二本以上共錄取93人,其中04年8人被中國美術學院錄取,2人被北京廣播學院錄取。
2007年聯考,新餘一中學生包攬全市文科狀元和理科狀元。全市文科前10名新餘一中有9人,前50名有31人;理科前10名有5人,前50有28人。全市600分以上考生,文科28人,新餘一中17人,占61%;理科186人,新餘一中96人,占52%。全市文科一本上線130人,新餘一中75人,占58%;二本上線477人(含一本),新餘一中245人,占51.4%。全市理科一本上線443人,新餘一中213人,占49%;二本上線1249人(含一本),新餘一中546人,占44%。
2009年聯考,新餘一中學生包攬文理科狀元。劉同學以606分獲全市文科狀元,列全省第三名(省狀元608分);柳同學以675分獲全市理科狀元,列全省第八名。
2014年聯考,新餘一中學生再次包攬全市文理科狀元,全校一本上線人數為324人,全校二本上線人數為778人。其中文科一本上線人數為99人,文科二本上線人數為293人,理科一本上線人數為225人,理科二本上線人數為485人。
競賽成績
在全國高中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僅2003、2004年,新餘一中有10人榮獲化學奧賽(江西賽區)一等獎,2人獲“國家銀獎”,並分別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和“團體總分第二名”;有5人獲物理奧賽(江西賽區)一等獎,04年獲“團體總分第四名”;有3人獲數學奧賽(江西賽區)一等獎,04年獲“團體總分第四名”;有2人獲計算機奧賽(江西賽區)一等獎,並代表江西參加全國決賽。在中國高中生生物奧賽、英語奧賽上亦取得優異成績。2004年獲全國奧賽(江西賽區)一等獎人數為11人,全國銀牌1塊,奧賽名列全省第二名。2009年江西省普通聯考享受奧賽優惠加分的65名考生中,新餘一中有4人,僅列南昌二中、高安二中、鷹潭一中之後,位列全省第四。在市中國小生信息技術知識競賽中,新餘一中獲團體賽第一名。演講活動多次在江西省乃至全國獲獎,在“蒲公英2004中國青少年藝術新人選拔大賽”中,5位同學分獲銀獎和銅獎。
體育運動
2004年,在“江西省體育傳統校運動會”上,新餘一中桌球和田徑代表隊分獲團體總分第二和第六;在市五運會上,新餘一中獲中學組金牌總數、獎牌總數、團體總分3項第一,同時實現了市運會上“三連冠”的目標。
2008年,在“江西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新餘一中代表隊獲得團體總分第五的歷史最好成績,成為新余唯一進入過全省8強的隊伍。此前,新餘一中已連續了7年蟬聯新余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冠軍。

教師成績

截至2014年,新餘一中在教學科研(論文、課件、課題、優質課等)方面獲省級以上集體和個人獎勵81人次,其中國家一等獎3人次,省級一等獎24人次。其中《紅色井岡專題學習網站的建設與套用》等約40項課題獲省級以上立項(其中國家級課題6項)。2007年學校有9項省級課題結題,其中2項被鑑定為“優秀”(全省19項),三項被鑑定為“良好”(全省39項)。截至2008年,新餘一中教師參加優質課競賽獲省一等獎以上15人次,在省級以上報刊公開發表論文150篇,省級以上結題課題30個。
教師榮譽
楊先明先後獲得2010年“江西省先進工作者”、2009年“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08年“江西省首批中國小學科帶頭人”、2010年“江西省第二屆教學科研先進個人”、2008年“新余市高層次人才”、2007年“新余市突出貢獻人才”、2007年“新余市第四批學術和技術人才”、2005年“新余市第三批學術和技術人才”、2005年“新余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黃余平,2000年4月和9月分別由新余市政府和江西省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勞模)”稱號;2002年7月由省委授予“新形象楷模”;2005年、2007年市政府兩度授予“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由中國地理學會分別授予“全國優秀地理教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輔導員”、“全國科教先進校長”稱號。
喻承志從2000年起,連續四年被學校評為“十佳師德標兵”或“十佳教書育人能手”。2001年被評為“新余市技術創新工程”先進個人,2002年被評為新余市優秀教師,2003年被評為“新余市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個人”。2006年4月,被新余市批准為2006年度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發表著作
楊先明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參與編寫教輔讀物4部,主持參與省級、國家級課題5項。
黃余平撰寫的論文《論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及實施策略》、《讓校本教研成為學校工作騰飛的翅膀》、《素質教育與後進生轉化》等十多篇論文在全國刊物上公開發表並獲獎。

學校榮譽

學校從1983年至2014年,共獲得20餘項國家級、40餘項省級集體榮譽。截至2014年,學校先後獲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江西省首批“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德育示範學校”,連續九屆“江西省文明單位”,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實驗學校、江西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中國百強中學、江西人民滿意十大品牌中學、新余市先進學校、新余市德育工作先進學校等稱號。

校園文化

校訓
抬頭走路,好好做人
校歌
鋼城之東
渝水之濱
有一座魏峨的壯觀的校園
她有輝煌的過去,她有燦爛的未來
啊!新餘一中
人材輩出的搖籃,人材輩出的搖籃
我們團結,我們奮鬥
我們求實又創新
高舉理想的旗幟
向著科學的高峰攀登
啊!新餘一中
高舉理想的旗幟
向著科學的高峰攀登 攀登 攀登 攀登。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一覽表
職務
姓名 備註
校長 黃余平 2007年9月始任
黨委書記 鍾梅春 2007年8月始任
黨委副書記 李輝
副校長 黃輝、傅建頻、劉小圖、楊先明

傑出校友

鄧小敏:1976年畢業於新餘一中,現為美國南卡羅萊納州(南卡州)大學機械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固體力學、計算力學和納米力學。
王尚明:1978年新餘一中畢業。1980年考入江西財經學院(即江西財經大學),1984年到財政部財政雜誌社《財政》編輯部任編輯,1994年任副主任,2001年始任編輯部主任。
胡紹海,1981年7月畢業於新餘一中高二3班。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國家重點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學術帶頭人,博士研究生導師。
吳為群:1981年7月新餘一中高中畢業,中山大學教授、主任醫師。
劉月新:1984年新餘一中高中畢業,同年考入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美國PMI成員,任美國微軟公司(MicrosoftCorporation)MSN項目經理。
廖冬生:1985年畢業於新餘一中,專家級高級工程師,美國鋼鐵技術協會(AIST)會員。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演講,並赴美國,加拿大,芬蘭,瑞典參加專業學術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