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這組《江行無題一百首》,系錢珝貶撫州司馬時途中所作。一作錢起詩,當誤。胡震亨《唐音戊簽》:“舊作錢起詩。今考詩系遷謫途詩中雜詠,起無謫宦事,而珝自中書謫撫州,其《舟中集》序云:‘秋八月,從襄陽浮江而行。’詩中峴山、沔、武昌、匡廬、鄱湖、潯陽諸地,經途所歷,一一吻合,而秋半九日,尤為左驗,其為珝詩無疑。《蔡寬夫詩話》云:‘《江行》百首,錢蒙仲得之他本,因以傳世,原非起集之舊。’宋人語更可據。”
詩詞原文
江行無題(其一)
翳日多喬木,①維舟取束薪。②
靜聽江叟語,③儘是厭兵人。④
注釋
①翳——遮蓋。
②維——系。
束薪——一捆柴。
③江叟——江邊的老頭兒。
語——談論。
④厭兵——厭恨戰亂。
作品鑑賞
此詩以“翳日多喬木,維舟取束薪”作為開頭,隨手之間即將題目中“江行”之意暗寓其中,但並未說明,用的是“暗起”的手法。
劃著名小舟在江面上駛行,但見兩岸高大的喬木遮天蔽日,系住小舟即可在水中撈取到從上游漂浮下來的柴禾。這就是作者一、二兩句給我們描繪的自己江行所見,這兩句起的似乎十分平淡,可是就是作者這平平淡淡的一筆,卻恰如一個畫壇高手三筆兩筆給我們勾畫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看到水面上漂浮著的柴禾,我們不禁在內心要發問:這其中肯定發生了什麼。
三、四兩句,作者筆鋒一轉,由上兩句的所見,轉入到江行時的所聞。“只聽見江岸兩邊那些白髮江叟所談的話,透過他們的話我才明白他們全是一些憎惡這場戰爭的人們。”作者這二句上承前兩句,看視突兀,實際上內在敘述之線緊緊相連,即回答了我們上二句末尾的發問——這裡不久剛發生了一場戰爭,而漂浮的柴禾也許正是那場戰爭的遺留物吧。作者用筆非常巧妙,選用白髮蒼蒼的江叟之言,卻又故意不說他倒底聽到什麼,這些人說了什麼。最後一句“儘是厭兵人”,既從另外一個側面交待了自己的所聞,同時,放在詩尾,也有點明主題,升華主旨之功用,真可謂巧筆!
要控訴戰爭,卻似乎一筆未寫戰爭。作者不愧為有心於生活之人,卻選取了一個非常典型的細節:江叟靜語,反映了這樣深刻的主題。而且在寫法上,採用了欲擒故縱的手法,將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細節曲折地寫了出來,顯然非常別致。
江行無題(其二)
兵火有餘燼,①貧村才數家。
無人爭曉渡,殘月下寒沙②。
注釋
①餘燼——指兵災之後殘存的東西。
燼——火灰。
這句意為戰爭初息。
②這兩句說:早晨無人爭渡,唯有殘月的寒光投入渡口沙灘。寫戰後農村凋敝,人煙稀少的破落景象。
江行無題(其三)
咫尺愁風雨,①匡廬不可登。②
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③
注釋
①咫尺——比喻距離極近。
②匡廬——廬山的別稱。原名南障山,相傳殷、周時匡俗兄弟七人結廬於此,故稱。
這兩句說:匡廬近在咫尺,可是因為風雨阻隔,無法攀登,叫人生愁。
③六朝僧——六朝時佛教盛行,廬山多有高僧居住。
這兩句寫廬山為雲霧縈繞,呈現出縹緲虛幻,令人莫測高深的景象。
江行無題(其四)
萬木已清霜,江邊村事忙。①
故溪黃稻熟,②一夜夢中香。③
注釋
①村事——農事。
②故溪——這裡指故鄉。
③“黃稻熟”、“夢中香”,既概寫了故鄉秋收景象,也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形象、親切、真摯。
江行無題(其五)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
何曾妨釣艇,更待得魚歸。
江行無題(其六)
映竹疑村好,穿蘆覺渚幽。
漸安無曠土,姜芋當農收。
江行無題(其七)
岸草連荒色,村聲樂稔年。
晚晴貪獲稻,閒卻彩菱船。
江行無題(其八)
斗轉月未落,舟行夜已深。
有村知不遠,風便數聲砧。
江行無題(其九)
月下江流靜,村荒人語稀。
鷺鴛雖有伴,仍共影雙飛。
江行無題(其十)
柳拂斜開路,籬邊數戶村。
可能還有意,不掩向江門。
作者簡介
錢珝,字瑞文,吳興人。唐昭宗乾寧二年(895)以尚書郎得掌誥命,後進中書舍人。據《新唐書·錢徽傳》記載,錢珝是由宰相王搏推薦知制誥,並進中書舍人的。錢徽是錢珝的祖父。光化三年(900)六月,王搏被貶,不久又賜死,這是昭宗時代的一個大獄,錢珝也被牽連,貶撫州司馬。錢珝著有《舟中錄》二十卷,已佚。著有組詩《江行無題》共一百首。《紅樓夢》第十八回曾提到他的《未展芭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