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無題(百首選一)

江行無題(百首選一)

錢珝
咫尺愁風雨, 匡廬不可登。
只疑雲霧窟, 猶有六朝僧。

賞析

此詩以“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作為開頭,隨手將題目中“江行”的意思鑲嵌在內,但沒有明說,只是從另一角度隱隱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寫作手法。
“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離極近。“匡廬”即指廬山。近在咫尺,本是極易登臨,說“不可登”,是什麼原因呢?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廬山腳下,卻為風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寫出了使人發愁的“風雨”之勢,“愁”字則透出了詩人不能領略名山風光的懊惱之情。“不可登”,不僅表示了地勢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與山崖之間隔水仰望的空間關係。詩人僅僅用了十個字,即道出當時當地的特定場景,下筆非常簡巧。
一般說來,描寫高山流水的詩歌,作者多從寫形或繪色方面去馳騁彩筆;此詩卻另闢蹊徑,以引人入勝的想像開拓了詩的意境:“只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廬山為南朝佛教勝地,當時山中多名僧大師寄跡其間。這些往事陳跡,成了詩人聯想的紐帶。仰望高峰峻岭,雲霧繚繞,這一副奇幻莫測的景象,不能不使詩人浮想翩翩:那匡廬深處,煙霞洞窟,也許仍有六朝高僧在隱身棲息吧。此種跡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廬的神奇色彩。廬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詩人卻“只疑”佛窟高僧,可見情致的高遠和詩思的飄渺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極好,寫出了山色因雲雨籠罩而給人的或隱或現的感覺,從而使讀者產生意境“高古”的聯想。“只疑”和“猶有”之間,一開一闔,在虛幻的想像中滲入似乎真實的判斷,更顯得情趣盎然。
本詩以疑似的想像,再現了詩人內心的高遠情致。寫法上,似用了國畫中的“滃”寫技法,以淡淡的水墨來渲染煙霧迷濛的雲水,虛虛實實,將廬山寫得撲朔迷離,從而取代了正面寫山的有形筆墨,確可視為山水詩中別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作者簡介

錢珝,字瑞文,吳興人。唐昭宗乾寧二年(895)以尚書郎得掌誥命,後進中書舍人。據《新唐書·錢徽傳》記載,錢珝是由宰相王搏推薦知制誥,並進中書舍人的。錢徽是錢珝的祖父。光化三年(900)六月,王搏被貶,不久又賜死,這是昭宗時代的一個大獄,錢珝也被牽連,貶撫州司馬。錢珝著有《舟中錄》二十卷,已佚。《紅樓夢》第十八回曾提到他的《未展芭蕉》詩。《全唐詩》收錄他的詩一卷

 

(陶慕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