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光緒三十一年(1905),東台縣城創辦了中學堂一所,是省內最早的官立中學之一。初名東台縣中學堂兼師範學堂,1906年又設立初級師範學堂一所,人稱“兩堂”,均設在魁星樓內,夏寅官兼任兩堂堂長,是江蘇省創辦最早的普通中學之一。學校曾先後更名為東台縣立初級中學、東台縣立中學(東台母里師範後與東中合併改為鄉村師範科)、東台中學、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東台中學、蘇北東台初級中學、東台縣中學、東台縣第一中學、東台市中學、江蘇省東台中學等。
發軔之期
東台中學初名“東台縣中學堂兼師範學堂”(俗稱“兩堂”), 系清末“兩江學務處”批准建立的官辦學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秋,學堂正式開校,
辛亥革命(1911)後東台縣成立民政署,接管了“兩堂”學務,民國元年(1912)起改稱學堂為學校,校產校舍均登記入冊。民國初建,學校突遭意外事故,經管人捲款而逃。
清末狀元、民國實業家張謇的熱心關注。張謇的母親是東台人,為報效母親故里,他於1919年在東台恢復師範教育,辦起了“母里師範”。
當時東中魁星樓的校舍仍在,母里師範首任校長張詧便向東台縣公署暫借魁星樓作校舍,於1920年開班上課。1921年,母里師範新建的校舍在東台城郊王家舍落成,校址即由魁星樓遷往王家舍。迫於社會呼聲和張謇獨資辦師範的影響。
到1924年時,東台縣公署決定恢復中學教育,在東中原址魁星樓復辦了“東台縣立初級中學”,聘旅日留學回鄉的楊琬先生擔任校長,並於1925年開班上課。自1924年起,東台終於完全恢復了中學和師範教育,形成了東台中學和母里師範兩校並存的格局。
1927年初,在復旦大學東台籍學生、共產黨員黃逸峰的領導下,組織東台中學和母里師範的部分進步青年,成立了“C.Y(共青團)東台中學、母里師範聯合支部”,配合國民大革命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張謇逝世後,母里師範終因經費匱乏於1928年停辦,王家舍的全部校舍校產均贈歸地方政府。
1929年,東台縣政府將王家舍原母里師範的校舍校產劃歸東中。
1930年,東中改校名為“東台縣立中學”,設中學和師範兩部,中學部在魁星樓(改名覽勝樓),師範部(鄉師科)在王家舍。
1930年,東中國文教師、清末舉人陳培壽(字輔卿)作《校歌》,歌云:“覽勝樓何高高兮,校之中央;有階梯之可登兮,萬方斯望;集合九區佳子弟,雍容肅穆志堅強。學兼中外兮,文化發揚。如琢如磨兮,與世偕藏。”同年出版首期校刊《東鍾》。
1935年東中停辦鄉師科,校本部遷至王家舍,校名又改為“東台縣立初級中學”。
1938年3月,日軍第一次入侵東台,燒毀東中王家舍校舍。同年7月,東中師生乘日軍南撤,遷回魁星樓舊址複課。次年,東中遷至安豐;後遷至堤西南朱莊、趙家莊(原屬本縣時堰區,今屬興化戴南區);再遷至溱潼、湖北口、開莊等地。1943年後,在堤西辦學的東中處境日艱,難以開展正規中學教育,改為“東亭補習學社”。1943年9月,蘇中抗日民主政權為堅持敵後辦學,將栟茶中學(栟茶原屬東台縣)遷至東台許河魯灶。1944年春,又與轉移到魯灶辦學的如皋中學、邱升中學、南通中學、紫石中學合併,成立“蘇中二分區聯合中學”(簡稱“二聯中”)。1944年11月重新劃區,改稱“蘇中四分區聯合中學”(簡稱“四聯中”)。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四聯中”解散,師生分別回各縣復校,“四聯中”的部分東台籍師生則返回東台縣城。當時東台縣抗日民主政府已沒收汪偽時的國中校舍,師生們就在台城旗桿巷恢復了“東台中學”,這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最早的東台中學。縣長董希白兼任校長,原栟茶中學校長、四聯中簡師班的負責人何晴波擔任副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主持主持學校工作。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東台縣民主政府所辦的“東台中學”由台城轉移到三倉墩塘。同年10月,國民黨縣政府遷至台城,也在旗桿巷東中校舍內續辦起“東台縣立初級中學”。1947年夏,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各地動員參軍參戰,墩塘的東中師生積極回響,部分教師和大部分學子投筆從戎,《江海導報》、延安人民廣播電台均專題報導褒揚。
發展之期
1948年秋東台解放,東台縣人民政府又一次接管了台城旗桿巷校舍,東中也由墩塘遷回旗桿巷,更校名為“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東台中學”,由何晴波擔任校長。1950年更校名為“蘇北東台初級中學”,同年在台城體育場邊建四個教室上課。1952年征地百餘畝,在台城體育場東興建新校園。1953年遷入新校園開課,同年秋,東中增設高中部而成為完中,副縣長朱明熙兼任校長,當年招收高一新生兩個班,改校名為“東台縣中學”。1964年,東中被列為江蘇省48所試點中學之一,開辦了二年制高中試點班。
1966年“文革”開始後,東中停課兩年多,學校元氣大傷。1968年11月,東中高中部師生步行百餘里,至黃海之濱八里風窪處,開荒創建農村分校,起名為“東台縣中學紅衛兵戰校”。1969年4月,東台縣革命委員會決定“兩校”分開,將海邊的東中農村分校命名為“東台縣紅衛兵戰校”,專招高中學生;台城的“東台縣中學”保留原名,只招國中學生。
1974年秋,東台縣革命委員會又決定將“紅戰校”併入東中,合併後的校名仍稱“東台縣中學”,校本部設在台城原址,海邊的校舍又一次成為東中的農村分校。1978年東中改名為“東台縣第一中學”,同時,海邊的農村分校與校本部脫鉤而另辦職中。
騰飛之期
改革開放後,東中於1980年被定為江蘇省重點中學,1984年9月又恢復了“東台縣中學”校名。1988年東台撤縣建市後,東中更名為“東台市中學”。
1997年,東中在城南惠民路設分校,國中部遷往分校。1999年1月,東中更名為“江蘇省東台中學”。2000年,東中在台城東亭北路東征地213畝,創建新校區。2003年,東亭北路新校區基本竣工,高中部相繼遷入,國中部則返回新東西路老校區。2004年完成了新老校區的交替和高國中部的全面整合。為適應社會辦學需求,在原有“東台市實驗國中”的基礎上創辦了“東台市實驗中學”(民辦)。2009年,在東台市委、市政府積極實施均衡教育的背景下,“東台市實驗中學”整合台城國中,成立了“東台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 國中),並與江蘇省東台中學( 高中)脫離關係。
2013年,江蘇省東台中學組建江蘇省東台中學教育集團。集團旗下有兩個校區:江蘇省東台中學城東校區和江蘇省東台中學北海校區。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校城東新校區占地213畝,投資1.8億元,建築面積近9萬平方米,在校學生近4000人,教職員工500多人,其中全國勞動模範、特級教師以及各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100多人,學校現任校長是鄒施凱。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04年高考,東中考生達600分和本一線上總人數為全省之冠。2005年又有新的建樹,在全國奧賽(江蘇賽區)中全面豐收,先後18人次榮獲一等獎;有13名考生為北大、清華所錄取。
學校榮譽
自創辦以來,學校被多次表彰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學校正加大改革力度,強化教育教學管理,不斷追求在做大中做強,在生存中發展,在繼承中創新,為爭取現高的目標而努力。
學校校歌
覽勝樓何高高兮,校之中央;
有階梯之可登兮,萬方斯望;
集合九區佳子弟,雍容肅穆志堅強。
學兼中外兮,文化發揚。
如琢如磨兮,與世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