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概況
2007-2008年,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為契機,對闔閭城遺址進行了為期一年半的考古調查和鑽探。調查範圍包括東城、西城、闔閭大城、閭江水系、胥山和胥山灣。鑽探發現並確認了春秋晚期的城牆、城內的高台建築、陸門和水門;闔閭大城長2100米,寬1400米,面積2.94平方公里。發現了寬34米春秋晚期的牆基和水門遺蹟。同時採用物探對考古鑽探的結果進行疊加驗證,對城壕、水門和城內水道情況進行探測和推測。闔閭城遺址的大城、東城、西城和高台建築的年代均為春秋晚期。闔閭大城的發現,完整地復原了文獻中伍子胥造築的闔閭城。根據闔閭城遺址的等級規模、年代布局和歷史文獻,初步推斷闔閭城遺址為吳王闔閭的都城。
闔閭城北面臨太湖的龍山山脈自西南向東北分布著石冢和石城。龍山石城蜿蜒分布,依山勢高下而築,石城兩面用大石塊壘砌,中部填土,石城寬約1.0米,地面高度0.7-1.0米,龍山石城大約長20公里,“四顧要之處”設有敵台。目前調查的長度為8公里,龍山石城的年代與闔閭城遺址的年代相同。
遺址規模
於春秋晚期,周敬王六年 (公元前514年),伍員伐楚還師,吳王闔閭命其築大小二城,大城即今蘇州市,小城即闔閭城。古城遺址作東西向,城的形制分東、西兩城,長約1300米,寬約 800米。東城較小,整個城址周長約1.5公里,直徑約0.5公里。土城牆高出地面2--3米不等,牆基寬約20米。東內城牆、外城牆和南城牆保存較好,西城牆和北城牆已不存在。城外原有護城河,南城牆和西城牆前的護城河比較完整,東護城河和北護城河由於開挖魚池已難以辨別。城內曾出土新石器時代的夾砂陶、紅陶和西周至春秋時期流行的曲折紋、回紋、菱形填線紋等幾何形殘陶片。
闔閭城內外傳說古蹟甚多。西城東南部有一土墩,傳為兵器庫遺址。西城外有練兵場和點將台,城東北胥山傳為伍子胥屯兵處。整個城址依山面湖,形勢險要,是扼守太湖北部的軍事站略要地。丁鏞《闔閭城》詩云:“冬冬築吳城,城高防越兵。”可見此城是春秋晚期吳國的一座軍事性城堡。
歷史沿革
闔閭城建於春秋晚期,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伍員伐楚還師,吳王闔閭命其築大小二城。闔閭城作為吳都雖然只有30年的歷史,單這兩個吳都存在的時期正是吳國最輝煌的時代,從吳國精神楷模季子到吳國最偉大君主闔閭。吳國都城的變遷史:
1.梅里——無錫梅村地區,公元11世紀前——前1140
2.朱方——鎮江丹徒東北一帶,前1140——前559,計581年
3.淹君地——常州淹城,前559——前514,計45年
4.闔閭城——常州無錫交界處,前514——前484,計30年
5.姑蘇台——蘇州木櫝鎮,前484——前473,計11年
考古發現
闔閭城遺址考古複查最重要的收穫是發現並確認了闔閭大城,根據考古調查和鑽探,闔閭城的築城年代晚於春秋中期,早於漢代,大致為春秋晚期,與吳王闔閭的年代相當,即公元前 515年~前496年之間。闔閭城遺址有郭有城,有完整的宮殿群,且闔閭城遺址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亦與歷史文獻的記載相符,根據考古複查,完整地復原了公元前515年~前496年之間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的都城。
闔閭城遺址考古複查的另一重要收穫是發現了龍山石城,第一次確認了春秋時期的吳國長城。石城兩面用大石塊壘砌,中部填土,為“石包土”的建築形式。龍山石城的年代與闔閭城遺址相同,具備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基本要素,其建築形制與中山長城相同,可能為年代僅次於楚長城和齊長城的“吳長城”。2008年9月10日下午舉行的“無錫闔閭城遺址專家論證會”上,國家文物局考古專家組組長黃景略代表專家組在無錫宣布,無錫“闔閭城遺址”可初步認定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間春秋時期一代吳王闔閭的都城,並建議把無錫闔閭城申報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闔閭城是無錫與常州交界處的一處春秋時代古城遺址,東部為無錫市胡埭鎮東城村,西部為常州市雪堰橋鎮城中村。從泰伯奔吳到吳越爭霸,歷時400多年,期間經考古調查或考古發掘的吳國古城有安徽南陵縣牯牛嶺城、蕪湖縣鳩茲城、江蘇高淳固城、溧陽平陵城、丹陽葛城、武進淹城、無錫闔閭城(吳城)、蘇州木瀆姑蘇城(吳大城),此外還有文獻記載但至今尚未發現的鎮江朱方城。由於吳國都城王陵沒有確認,近十多年來,各地紛紛開展吳文化探源考古研究,專家們對闔閭城的規模、性質都十分關注。
2004年因為無錫胡埭鎮當地農民挖溝,南京博物院在農民挖溝的西北角進行過小規模的試掘,出土了馬家浜文化、馬橋文化和春秋時期的陶片以及青銅鏃1件。2007年,無錫市抓住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契機,聘請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敏帶隊,於當年3月至2008年4月對闔閭城遺址勘探複查,以確認50年來闔閭城遺址的規模和身份。
9月9日,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中國建築設計院歷史建築研究所和江蘇、浙江、上海、河南、湖北、山東等地13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到達無錫,在經過嚴密的實地考察和資料研究論證後,專家們對無錫闔閭城遺址勘探複查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這次複查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發現並確認了闔閭大城,完整地復原了闔閭城遺址;複查的另一重要成果是發現並確認了闔閭城遺址周邊的龍山石城和胥山灣,完整地復原了闔閭城遺址的防禦體系。根據勘探複查的結果,闔閭城遺址有郭有城,有完整的防禦體系,符合春秋時期都城的建制,因此可認定闔閭城遺址為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96年之間春秋時期吳王闔閭的都城。
專家點評
江蘇無錫闔閭城,上世紀50年代曾發現由東、西二小城組成的內城,並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幾十年來未再做工作。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對其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勘探,局部地點還作了試掘。除進一步弄清內城東、西二小城內建築基址的布局、道路,還發現了已全部掩埋於地下的東西長約2100米、南北寬約1400米、面積約2.94平方公里的外城,在城的東北龍山上還調查發現了一條蜿蜒曲折昀石城。根據考古資料和有關文獻記載初步推斷,闔閭城遺址應為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所建的都城。這一發現,無疑是吳越考古乃至全國東周考古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