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特性
廣柑,學名:甜橙(Citrus sinensis (L.) Osb.),喬木,枝少刺或近於無刺。葉通常比柚葉略小,翼葉狹長,明顯或僅具痕跡,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很少披針形,長6-10厘米,寬3-5厘米,或有較大的。花白色,很少背面帶淡紫紅色,總狀花序有花少數,或兼有腋生單花;花萼5-3淺裂,花瓣長1.2-1.5厘米;雄蕊20-25枚;花柱粗壯,柱頭增大。果圓球形,扁圓形或橢圓形,橙黃至橙紅色,果皮難或稍易剝離,瓢囊9-12瓣,果心實或半充實,果肉淡黃、橙紅或紫紅色,味甜或稍偏酸;種子少或無,種皮略有肋紋,子葉乳白色,多胚。花期3-5月,果期10-12月,遲熟品種至次年2-4月。秦嶺南坡以南各地廣泛栽種,西北限約在陝西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城固、陝西洋縣一帶,西南至西藏東南部墨脫一帶約海拔1500米以下地方也有。
該物種在四川和浙江則稱為廣柑,湖南叫做廣橘或橘紅,亦稱廣柑,雲南和貴州則稱為黃果。
品質特點
江津廣柑品種有:錦橙、先鋒橙、冰糖柑、津華橙、春橙、五月紅等。錦橙果肉細嫩化渣,酸甜適度,味濃汁多,微具香氣。果實可食部分多,果汁多,種子少。先鋒橙果色橙紅稍淺,風味酸甜,味濃有香氣,種子略多。此外,江津還有皮薄肉嫩、味道清甜的冰糖柑和桐子柑;有頭年開花、翌年4月成熟的晚熟甜橙“五月紅”和青泊夏橙;有質脆味甜,耐貯藏運輸的紅皮香柑和黃皮香柑。歷史淵源
重慶江津早在公元17-18世紀時的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就開始栽培廣柑,歷史悠久,是中國三大柑桔產區之一,素有“柑桔之鄉”的稱譽。據《縣誌》(公元1766年清乾隆本)記載:“《華陽國志》江州有柑桔……今邑頗出柑桔”。又據《縣誌》(民國十一年本)載:“柑一名木奴。邑中出產頗多,附城沿江蔚然成林皆是,亦出產大宗也”。《古代的巴蜀》一書也說:“巴蜀的林木,秦漢時已馳名全國。經濟林木以柑桔栽培最為發達。為了管理柑桔的銷售,西漢政府在江州(江津、巴縣等縣)胸忍(雲陽)和魚腹(奉節)設有桔官。”由此可知,江津早在秦漢時代就有大面積柑桔栽培。東晉時期尚興旺發達。到了明清仍“蔚然成林,出產大宗。”據《江津鄉土志》(公元1906年光緒32年)載:“一曰柑,津產有四種,廣柑形質圓大如杯,色黃昧甘多汁,用石花糠殼藏之,可經年不壞”。公元17後半葉-18世紀上半葉的清康熙年間。據西南農業科學研究所、四川省江津園藝試驗站(後稱四川省果樹研究所)1953年作的《江津甜橙栽培情況調查報告》“江津甜橙(即廣柑)的來源,據云清康熙年間由廣東傳入,因而稱為廣柑。”產地環境
江津區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該區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區年均氣溫在17℃—19℃,≥10℃的年有效積溫5500℃—6500℃,最冷月平均氣溫5.9℃—7.2℃,年日照1200—1600小時,無霜期長達341天,相對濕度65—80%,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冬暖春早、秋短夏長、雨熱同季,光照充足。自然條件的得天獨厚,使該區成為中國最適宜發展柑橘的地區。生產情況
江津是中國柑橘發源地之一,有著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江津廣柑”名揚中外,但由於品種逐漸老化,“江津廣柑”的市場競爭力下降,柑橘產業發展停滯不前。為了重振江津柑橘雄風,自2002年開始,江津區大力調整產品結構,把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等現代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融入到柑橘產業建設中,重點發展優質晚熟柑橘。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到2008年,全區柑橘種植面積達19.06萬畝,年產量達8.9萬噸,其中晚熟柑橘種植面積達到4.25萬畝,帶動1.5萬農戶戶均增收1200元。先後引進了20多個柑橘產業化龍頭企業、業主,培育了6000多個農戶,組建10多個專業合作社,初步形成了較為合理的早、中、晚熟的柑橘品種結構布局,國內外名優品種相結合,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良好格局,柑橘產業成為我區農業產業化重要支柱和產業生力軍。
2008年,江津區被中國果協授予“中國柑橘之鄉”等3項榮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渝津橙”,先後獲得“中國農業博覽會銀獎”、“國際農博會名牌”、“重慶市五大名果之一”、“重慶市消費者喜愛產品”、“中華名果”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