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海明威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學的最好作品。
小說的主人公享利是個美國青年,他自願來到義大利戰場參戰。在負傷期間,他愛上了英籍女護士凱薩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時竟被誤認為是德國間諜而險些被槍斃。他只好跳河逃跑,並決定脫離戰爭。為擺脫憲兵的追捕,享利和凱薩琳逃到了中立國瑞士。在那裡,他們度過了一段幸福而寧靜的生活。但不久,凱薩琳死於難產,嬰兒也窒息而亡。享利一個人被孤獨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絕,欲哭無淚。小說在戰爭的背景下描寫了享利和凱薩琳的愛情,深刻地指出了他們的幸福和愛情是被戰爭推向毀滅的深淵的。
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是美國現代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部力作。主題就是反對戰爭。這部作品標誌著海明威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在美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永別了,武器》就是一部愛情悲劇,雖然主題是反對戰爭,當時評論界就有人把小說中因戰爭而造成的戀愛悲劇和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悲劇相提並論。在作品中,作者通過亨利中尉和凱薩琳的不幸遭遇詛咒了戰爭。這部作品也顯示出海明威藝術上的成熟。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純粹用動作和形象表現情緒,電文式的對話,簡短而真切的內心獨白,托諷於有意無意之間,簡約洗鍊的文體以及經過錘鍊的日常用語等,構成了他獨特的創作風格。他強調創作要如實反映生活,《永別了,武器》這部小說之所以相當成功,使人感到真切可信,這是和作者親自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受過重傷,住過醫院,有著切身的生活經歷和直感經驗分不開的。在表現方法上,作者採用的是中國讀者非常熟悉的小說技巧,即讓人物自身的言行來打動讀者,而不發表任何議論,他還善於使景物和情節、人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服務於情節、人物的積極效果。小說在語言方面文字通俗,大都用一些基本辭彙,句式簡單,大多採用簡單句。口語化,很好懂,所以老少皆宜,雅俗共賞,這都是這部小說所取得的藝術成就。
《永別了,武器》以反對戰爭的鮮明主題和成熟的藝術技巧產生了極大影響,最大程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青年一代的訪惶和惘然若失的情緒,很快風靡全世界。再版幾十次,譯成了幾十種語言發行。正如英國作家貝茨所說,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引起了一場“文學革命”,在許多歐美作家身上留下了痕跡。他將樸素的現實主義和詩化的語言結合來表現強烈的反戰主題,同時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帶著兩次世界大戰間最引人注目的時代意識,他的幻滅性氣質和高超的文學技巧影響了整整一代作家。儘管作品具有現實細節的無情刻畫和悲劇性結尾,仍不失為一部理想主義之作。這部小說曾經被改編劇本並被拍成電影,極富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