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戲曲劇種,又名醒惑戲、永康省感戲、毛頭花姐戲(據《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這是一個種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戲曲,因專用於祀神,無職業戲班,一直保持在鄉間,故發展遲緩。
醒感戲產生於浙江永康,流行於永康及毗鄰的磐安、東陽、義烏、縉雲、武義、金華等市縣。因第一個上演的劇目為《毛頭花姐》,故也叫“永康毛頭花姐戲”。淵源於當地的民間傳說、民歌、小調,在發展過程中,也受了侯陽高腔、松陽高腔的影響,從中吸收了一部分劇目和音樂。所唱曲牌如[駐雲飛]、[山坡羊]等,大抵來自侯陽高腔。流傳不廣,目前已無職業劇團。
醒感戲以“勸人反醒,導人歸正”為宗旨,是直接為道教、佛教服務的戲曲劇種。演省感戲的班社叫省感班。他們的組織、劇目、表演、音樂等和婺劇各班社均有相似之處,但又顯得更古樸原始。
班社
省感班由二十四人組成,其中演員十三人(全部男的),包括: 包頭(旦堂)五人(作旦、花旦、正旦、武旦、老旦);花面(花面堂)四人(大花、小花、二花、四花);白面(白面堂)四人(小生、正生、老外、副末);後場(樂隊)五人(正吹、副吹、鼓板、三件、小鑼);箱房三人(頭箱、盔箱、三箱);伙房三人(火頭、內雜、外雜)。 省感班沒有固定的班主,一般都由藝人自己帶班。這種組織和婺劇班社基本一樣,與南戲的舊制也極為相似。劇目
省感班共有九本戲,因為它的演出與宗教活動密切配合,故又叫“省感九殤”(殤,音shāng,未成年而死)。 這九殤是:《毛頭花姐》(又稱《毛頭殤》)、《斷緣殤》、《撼城殤》、《精忠殤》、《逝女殤》、《孝子殤》、《狐狸殤》、《草集殤》、《溺水殤》。其中最重要的是《毛頭殤》,即《毛頭花姐》,“毛頭花姐戲”一名因此而來。 《毛頭殤》取材於當地的民間故事,寫的是一個姓錢的姑娘,因長得如花似玉,當地人都叫她花姐。家住永康錢婆塘村,家貧如洗,從小就給一個姓毛的人家做童養媳。姑娘到了妙齡,毛頭還是一個鼻涕郎。一天,有個賣花線的少年郎錢三培路過花姐家門,兩人一見鍾情,來往頻繁。後被毛頭窺見,告訴其母。毛頭母親怕敗壞門風,將花姐驅逐出門,花姐無家可歸,就住到姑母王氏家中。王氏為了詐取毛家錢財,慫恿花姐假上吊,不料花姐真的吊死。狀子告到閻王處,閻王弄清案情,將王氏打入地獄,讓花姐回到陽間,與錢三培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