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文化遺產抬花桌

永年文化遺產抬花桌

永年臨洺關抬花桌是一種具有鮮明燕趙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舞蹈文化樣式,融民間工藝製作、抬舞、吹奏、打擊等於一體,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主要流傳於永年縣的臨洺關鎮六道街,興始於唐代初期。

永年臨洺關抬花桌是一種具有鮮明燕趙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間舞蹈文
化樣式,融民間工藝製作、抬舞、吹奏、打擊等於一體,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主要流傳於永年縣的臨洺關鎮六道街,興始於唐代初期。
據記載,隋末秦王李世民在臨洺關西五里處之婁山駐軍,與在永年稱王的竇建德對陣打仗,後李世民取勝,建立唐朝。李世民登基,並開創貞觀盛世,李世民命尉遲敬德在臨洺關造觀音閣,民間大慶,結花插桌,鑼鼓開道。之後,抬花桌便延續下來,成為民間歡慶豐年、節典盛慶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活動。
抬花桌製作有獨特的傳統工藝,一般重達二百餘斤,在類似八仙桌一樣的桌子上遍插各類花卉,形成高拱造型,花桌穿插長達五米的兩根抬桿,由八人或十六人抬著原地舞動或花步行走。一人扶桿,呼喚口號並進行指揮。花桌前導以永年鼓吹樂隊,以嗩吶吹奏為抬舞者伴行,常吹奏的曲目一般是《霸王鞭》、《小木碗》、《扯不斷》等,抬花桌的人員都是民間自發組成的隊伍,不計報酬,一台花桌需要40-50人,抬花桌的舞步有前後搓步、八字步、花步、秧歌步、抖肩換肩等,行走起來鼓樂聲喧,花枝飛舞,整齊協調,十分壯觀。抬花桌一般固定在農曆正月的元宵節期間表演展示,從祭桌、插桌、抬桌,到最後拆桌、封桌都有一套約定的儀式流程。
抬花桌在它生髮形成之後,就作為當地一項傳統的文化活動固定下來,代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並且在流傳過程中逐漸完善和豐富。“文革”期間,曾經中斷一年,期間也是有多有少。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花桌的裝點逐步豐富並吸收了不少現代工藝,仍呈現著紅火和繁榮。
永年臨洺關抬花桌作為一項民間舞蹈文化形式,有著傳統的抬舞技巧、步伐程式,以及主要儀式,但隨著老一代抬舞藝人的逐漸老化,年輕一代缺乏繼承,只重形式,而其傳統的技巧和內涵日漸喪失,加強保護和傳承刻不容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