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鼓吹樂

永年鼓吹樂是河北的一種民間器樂曲,主要有吹奏樂、打擊樂和咔戲三種。永年鼓吹樂流傳於邯鄲永年,在河北冀東南鼓吹樂中最具代表性。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評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永年鼓吹樂流傳於邯鄲永年,在河北冀東南鼓吹樂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響的民間器樂曲種之一。傳說隋末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在永年建都稱王時,軍中和民間就已有吹打樂。明中葉以後,鼓吹樂日漸成熟、繁盛。清光緒年間編制的《永年縣誌(風俗志)》中記載,民間婚葬祭禮時大量使用,代代相傳不替。20世紀70年代前,在城鄉民眾文化活動中,鼓吹樂這種藝術仍然十分興旺。永年鼓吹樂是研究、學習民間音樂的珍貴資料。同時,其傳統演奏方式、技巧及風格對我國當代民族吹奏表演藝術的發展和創新,有極大的啟示作用。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評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永年鼓吹樂演奏方式多樣,主要有吹奏樂、打擊樂和咔戲三種。它曲目豐富,包括雜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種,現有曲目二百餘首,曲牌五十餘種,很多曲目為永年所獨有。其演奏風格粗獷熱烈,歡快活潑,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常見曲目有《一枝花》、《太行情》、《小放驢》、《大登殿》、《抬花轎》、《大放驢》等。
永年鼓吹樂主要以家族方式傳承,在長期的傳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五大家族流派。永年鼓吹樂是河北省極具特色的地方民間藝術形式,是研究學習我國民間音樂的珍貴資料,其傳統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風格對我國當代民族吹奏表演藝術的發展和創新有很大的啟示作用。
撫寧鼓吹樂曲目眾多,素有“牌子十四套,小曲賽牛毛”之說。現存樂曲有秧歌曲、大牌子曲漢吹曲、花吹曲、雜曲等五大類共兩百餘首。常用曲目有《滿堂紅》、《句句雙》、《柳青娘》、《小磨房》、《繡紅燈》、《老官調子》等。撫寧鼓吹樂樂器形制十分獨特,不同形制的各類嗩吶是其主奏樂器,此外還有用於咔戲的“咔碗”、花吹中用的“口琴”及其他多種常用樂器。撫寧鼓吹樂演奏方式多樣,技巧獨特,有線上、加花、成字、花舌、顫指、三強音、變色等方式,更有用三節嗩吶演奏的“拔三節”及“別把”、“串吹”等,吹奏與形體動作表演有機地結合,演奏風格粗獷有力,活潑風趣,熱烈詼諧,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撫寧鼓吹樂主要用於婚喪嫁娶、年節喜慶和民間舞蹈的伴奏,歷來深受民眾歡迎。它以家傳、乾親拜把子和拜師收徒三種方式傳承,歷代人才雲集,名家輩出,許多樂手都有“少年學藝家鄉中,成年賣藝下關東,晚年傳藝回故里,關內關外傳美名”的從藝經歷。
撫寧鼓吹樂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及重要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近些年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永年鼓吹樂和撫寧鼓吹樂均處於日益萎縮、後繼乏人的瀕危狀態中,亟待搶救、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