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將為穹谷甚*岩淵池於郊邑之中,則必輦山石,溝澗壑,凌絕險阻,疲極人力,乃可以有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鹹無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難,今於是乎在。
永州實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環山東城。有石焉翳於奧草,有泉焉伏於土塗,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樹惡木,喜葩毒卉,亂雜而爭植,號為穢墟。韋公之來既逾月,理茂無事,望其地,且異之。始命芟其蕪,行其塗,積之丘如,蠲之瀏如。既焚既釃,奇勢迭也,清濁辨質,美惡異位。視其植,則清秀敷舒;視其蓄,則溶漾紆餘。怪石森然,周於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竅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棟宇,以為觀游。凡其物類,無不合形輔勢效會於堂廡之下。處之連山高原林麓之崖,間廁隱顯。邇延野綠,遠混天碧,鹹會於譙門之外。
已乃延客入觀,繼以宴娛。或贊且賀,曰:“見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而得勝,豈不欲因欲以成化?公之擇惡而取美,豈不欲除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夫然,則是堂也,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山原林麓之觀歟?將使繼公之理者,視其細,知其大也。”
宗元請志諸石,措諸屋漏,以為二千石楷法。
註:*甚加山字旁。
作者簡介
柳宗元(七七三-八一九),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貞元初年進士,官監察御史。順宗時,王叔文執政,他任禮部員外郎,銳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敗,他也被貶為永州司馬,遷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於柳州。
柳宗元是傑出的思想家,憑著一股積極的熱情和出色的才能進行政治活動。改革雖然失敗了,中年以後的處境更加悲苦,但這卻使得柳宗元有機會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歷史,從而使他成為一個卓越的散文家和詩人。他和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兩個主要倡導者。但從一定意義上說,柳宗元在思想方面所具有的進步的積極的意義,似又因韓愈的某些保守意識而有所不及。
柳宗元的詩,數量較多的是抒寫個人抑鬱的心情和離鄉去國的悲哀。從這些詩篇里,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會裡遭受到怎樣殘酷的迫害!在柳詩中成為特有的新穎題材的是對西南地帶少數民族生活進行多方面描繪的作品。其中洋溢著非常濃厚的地方情調和氣氛。至於刻畫自然景物的小詩,如《江雪》、《漁翁》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著有《柳河東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譯文
如果要把幽深的山谷、高低不平的山岩、深潭水池放置在城市之中,那么一定要運載山石,挖出溝壑,設定險阻,要用極大的人力,才能有效果。但是要追求自然生成的形狀,全都不會得到。遣散住在那裡的人,按照那裡的地形,保全它的天然面貌,從前很難的是,今天竟然辦成了。
永州其實只是九疑山的山坡,這裡剛開始有土壤覆蓋的地方,東城四面環山。有石頭隱藏在深密的草里,有泉水隱藏在道路之下,毒蛇盤伏,鼠類遊蕩,高大的樹、難看的書,好看的花、有毒的花,雜亂生長,這裡號稱“穢墟(髒地方)”。韋大人來到這裡一個多月,治理轄區沒有事情了,觀察這個地方,感到奇異。於是命人剷除叢生的草,刮掉地上的泥水,對成山丘,把水清潔使之清澈。雜草焚燒、溺水清澈以後,奇麗的情形層出不窮了,水的清濁容易分辨,好看難看的景物也區別開來。看這裡種植的草木,清秀舒展;看這裡蓄積的水,水流盛大、迂迴曲折。怪異的石頭森然而立,遍布在四周角落,有的列隊有的跪下,有的站立有的倒下。洞穴彎曲深邃,堆積的土山突來向發怒一樣。於是建造房屋,用來觀景游完。凡是這裡的事物,全都符合地形增強氣勢,景色會集在殿堂之下。遠處群山、高原、山麓上的的山崖,時隱時現。近處和碧綠的野地交接,遠看和天空一樣的碧綠,全都會集在譙門(城門上用以望遠的高樓)外邊。
於是邀請客人來這裡觀景,然後設宴娛樂。有的一邊稱讚一邊祝賀,說:「看到您的做法,就知道了您的志向。您以為地形造就了美景,難道不是打算藉此教化百姓?您擯棄醜惡的而選擇美麗的東西,難道不是打算剷除殘暴保護仁義的人?您清潔泥水讓水流澄清,難道不是打算禁止貪婪而宣揚廉潔?您登高望遠,難道不是要讓家喻戶曉?所以,這座房屋,難道只是用來貪圖欣賞草木、土石、水泉的舒適嗎?難道只是用來觀賞山原、林麓嗎?我將要繼任為大人的官職,看到細節,就明白了他的偉大。我請求在石頭上刻文字,放在房間的深暗處,讓他作為二千石(太守)的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