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起東清巷東段,西至新華路南段。,宋名水陸寺巷、三營巷,明稱全三營巷,清復稱水陸寺巷。《嘉靖仁和志》:“水陸庵,在菜市橋西北,宋建隆二年(961)因茶槽界建寺,賜今額。嘉熙三年(1239),潮水沖圮,遷至今處,因無垢院基為之,重建殿宇。”
水陸寺巷東起東清巷,西至新華路南段,長214米。宋名水陸寺巷、三營巷,明稱全三營巷,清復稱水陸寺巷。此一帶吳越國錢氏設大路營。宋駐全捷第三指揮所(營)於此,故名三營巷、全三營巷。
巷有(下)水陸寺。《嘉靖仁和志》:水陸庵,在菜市橋西北,宋建隆二年(961)用茶槽界建寺,賜今額。南宋嘉熙三年(1239),潮水沖圮,遷至今處,用無礙院基為之,重建殿宇。《武林梵志》:下水陸寺在平安坊,舊名無礙院,嘉熙三年被潮水沖坍,僧行椿於太平橋西北無礙院住。宋寶祐二年(1254)重建,改今名。東有古柏軒。
杭州水陸寺有三:一在仁和城外,稱外水陸寺;一近望江門城址,稱上水陸寺;一在平安坊,稱下水陸寺,即此處。下水陸寺佛像於1958年造小高爐時毀,1959—1960年這裡辦廣生布廠,1960—1979年為杭州塑膠廠,1980年為躍進塑膠廠,1994年拆建為住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