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變油技術

水變油技術

水變油技術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技術,同時也是一種並不科學的講法,多數情況下只是坊間俚語的一種稱謂。在技術上,水變油是可行的,而且已經發展到可以工業化生產的程度。該技術現在的缺點主要是成本依然很高,實際生產出的燃料產品在價格上依然沒有什麼競爭力。該技術是結合生物工程學、化學等多門學科的複合型新技術。

基本信息

簡介

水變油技術水變油技術
水變油技術
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技術,同時也是一種並不科學的講法,多數情況下只是坊間俚語的一種稱謂。
在技術上,水變油是可行的,而且已經發展到可以工業化生產的程度。該技術現在的缺點主要是成本依然很高,實際生產出的燃料產品在價格上依然沒有什麼競爭力。該技術是結合生物工程學、化學等多門學科的複合型新技術。

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歷史

水變油技術水變油技術
“水變油”曾屢次被不法分子利用,從事詐欺活動。比如曾名噪一時的王洪成騙局。前赴後繼的騙子們

王洪成原本是一名哈爾濱的司機,他聲稱其技術的原理是在水中加入極少量的“可燃炔”製劑,充分溶解,成為“水基燃料”,之後水就可以作為燃料,成本極其低廉,這項技術在1983年11月7日研究成功。此技術及相關文章一度刊載在各種媒體上,1985年冬天,王洪成從大慶到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地表演。
1987年中國國家計委撥款60萬元人民幣給王洪成在河北省定州勝利客車廠生產燃料。不久王洪成拿走了錢,在哈爾濱買了兩套住宅。1992年11月22日,“洪成新能源澎化劑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1月28日,《經濟日報》發表《水真能變成油嗎?》的文章,稱此是繼傳統四大發明以來的中國第五大發明。1998年王洪成因為利用水變油技術和其他一些犯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2005年浙江金義集團董事長陳金義帶來了“水變油”的新版本,他對媒體揚言,金義集團總工程師王先倫開發的一種名叫“金倫油”新型高能燃料,真正實現了“水變油”。後證實為乳化燃油。金義集團投資一億元研髮乳化燃油,有媒體稱:陳金義進一步是“油神”,退一步是騙子。
2006年2月20日,東北人王承東號稱研發“合成環保植物液體燃料油”,被稱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典型個案

金義集團的水變油項目
金義集團簡介
金義集團是從事和開發食品飲料、食品機械、貿易、餐飲、娛樂、房地產、文化傳播等多元化、集約化、立體化的民營企業集團。集團的宗旨是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依託、人才為中心,以科學管理為手段,以敬業、務實、開拓、進取的企業精神和文化,為社會提供最優服務。
集團現有直屬工廠三家、連鎖店六家,獨資公司兩家、合資參股性公司兩家,擁有一個由教授、博士組成的高級智囊團和幾十名碩士生及2300餘名員工,到目前為止,已有七個“金義”牌產品上市,且暢銷華東、華北、東南等全國各大地區。
金義集團系綜合性集團公司,經營方式靈活多樣,近年來先後投資了杭州國際大廈、杭州城市商務酒店、杭州留下經濟開發區等項目。在這些項目的投資過程中,集團十分重視經營中的規模效益,建立了一整套較為完善的科學管理體系,使每項投資和開發都產生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金義集團的崛起,是改革開放的產物,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功的典範,並得力於各級政府的關心和幫助,得力於社會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得力於全體員工的努力拚搏和高尚的奉獻精神。
金義集團在以往成功實踐的基礎上,將向更廣闊的經濟領域進行更為深入、更具有實效的開拓與發展,力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與騰飛作出更大的貢獻。金義集團願與所有有志於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興旺發達的朋友精誠合作,攜手共進!
“水變油”也許並不是陳金義身陷“欠債門”的主因。
62歲的王先倫曾是陳金義非常器重的合伙人,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的採訪時,他透露陳金義的乳化油項目耗資不到1000萬元,說負債主要由該項目所致,不符合事實。
而陳金義曾經的另一位合作夥伴秦先生也向本報記者表示,陳金義在海寧的乳化油項目上總共投入約1000萬元,而且還是從多方融資而來,“自己沒怎么掏錢”。
陳金義“失蹤”
杭州市中院的一則公告,是陳金義再陷“欠債門”的導火索——7月25日,杭州市中院在《杭州日報》上公布了一則敦促被執行人履行債務的公告,23個單位和個人“榜上有名”,其中浙江金義集團法定代表人陳金義,因共欠款4500餘萬元而位列其中,其欠款緣由是“其他契約糾紛”。該欠款的債權人為一家建設公司。
杭州市中院此前還向本報記者證實,目前陳金義一共有5個案子在執行中,包括3家銀行和1個個人及上述建設公司,總標的達到8000多萬元。
隨後據媒體報導,陳金義已經無法聯繫,甚至有傳言稱,陳金義已經出家做了和尚。《杭州日報》7月26日報導稱,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陳金義便與外界斷了聯繫。去年9月,由於找不到陳金義本人,杭州市中院的執行法官還前往陳金義的乳化油製造基地海鹽了解情況,當時該基地還在正常運作,但至去年年底,該基地已完全停止運作,連廠房也被司法機關查封,面臨清算。
2000年,時任浙江金義集團董事長的陳金義,曾經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35位。但是,這位富豪卻曾經不止一次地陷入“欠債門”風波——2006年的7月26日,杭州市江乾區人民法院向社會公布了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20個被執行人名單和個人照片,涉案標的總額達170餘萬元,陳金義因3個“買賣契約”欠款位列其中,但當時其僅欠款67萬餘元。
2006年7月28日,在杭州市中院的集中執行中,金義集團又被曝累計欠3家銀行執行款項達到3600多萬元,其中當天執行的與 中國銀行(行情 股吧)的借貸糾紛中,涉及金義集團拖欠的貸款為1900多萬元。
而時至今日,經本報記者調查,陳金義目前的債務實際已超過8000多萬元——杭州的各個基層法院,陳金義還涉及一批債務,數額大小不等。有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如果擴大到全國,陳金義的欠債或超1億元。
本報記者也從杭州一諮詢公司了解到,曾一度看好陳金義的該公司也早已中止了和金義集團的合作協定。2年前,金義集團與該公司簽署了長達3年的合作協定,由後者負責乳化油項目招商引資的策劃及生產基地規劃,並幫助陳金義進行“企業家個人形象包裝、策劃”,但現在已經全部中止。
目前,陳金義名下的唯一房產位於杭州樹園小區,該小區建成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本報記者造訪該地時注意到,陳金義的房子已經大門緊鎖,門上也貼上了固定電話欠費通知,鄰居表示,該房子面積大概為60多平方米,已多日無人居住。
此前多次表態支持陳金義的浙江省經貿委,其相關人士日前也向本報記者表示,他們也已經有半年之久沒有聯繫到陳金義,也不知其去向。
唯一能“探索”陳金義動向的一個細節是,早在今年3月份,陳金義曾一直使用的手機號就因出現了700多元的欠費而停機,今年5月份,該號碼被移動公司銷號,所欠費用達到850餘元。陳金義至此已音訊全無。
不過,對於陳金義的動向,其曾經的合作夥伴秦先生卻數次向本報記者表示,陳金義不會“出家”,陳金義目前最大的可能還是在杭州,他曾經去過長沙、北京等地,但在今年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杭州,甚至在杭州的某個飯店以別人名義長包了一間房,作為辦公之用。
秦先生向本報記者提供的目前陳金義使用的手機號碼的確是杭州號段,但本報記者幾天來數次致電該號碼,均沒有人應答。
負債內幕
知情人士胡先生,此前曾向本報記者謹慎表示,陳金義的落魄很可能與他在“水變油”項目上的巨大投入有關。在2年前,陳金義也多次向本報記者證實,“水變油”項目確實耗費了他巨額的資金。
但是這種說法遭到陳金義曾經的合作夥伴、現福建省新世源石化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先倫的否定。“陳金義背負巨額債務是在2004年之前的金義集團時期,而非所謂‘水變油’的乳化油項目拖累。”8月4日,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據王先倫介紹,2003年12月,陳金義自言投資珠海科恆公司被騙數百萬元,當了解到在該公司就職的王先倫手中握有乳化油專利技術時,便欲與之合作開發。
2004年1月30日,王先倫與金義集團簽訂《高能液體燃料專利實施許可契約》(下稱《契約》)。約定雙方共同投資設立浙江省金倫曉霖清潔能源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80萬元,王先倫以技術出資占32%,任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主持生產技術和安全管理工作,金義集團以實物和現金出資180萬元,占68%。
2004年3月,王先倫找到浙江省海鹽縣一個長滿荒草的廢棄礦泉水廠,加以改造,組建了乳化油海鹽示範工廠。建廠所需生產設備,除兩套專用設備和兩個5立方米反應釜是新購外,其他基本上是二手貨。實際上,迄今為止,該項目仍有幾百萬元未支付款項,包括福建省石油化工設計院設計費、專用生產設備購買費、個人投資款等。
“除建築物的改造外,項目的真正投資不超過1000萬元。這一點,示範工廠的財務賬目可體現。”王先倫說,陳金義在2004年3月之前就已負債8000多萬至1億,說把錢投入到開發新項目上完全是一種騙局。
本報記者還從福建省石油化工設計院獲悉,該院迄今被金倫曉霖公司拖欠設計費2萬元,多次催討未果。
王先倫認為,陳金義欠下巨債的主要原因包括:公司管理不善,致使大量資金流入一些管理層個人腰包;投資項目屢屢失利;陳金義有預謀地將大量資金存入外國銀行賬戶等。
秦先生也向本報記者表示,在2002年前後,陳金義曾投資過飲料、旅遊、酒店、中文搜尋引擎、高速公路、製藥廠、水電站等多個項目,但大多數最終不了了之,“因為投資不慎,戰線拉得太長,他此時就已開始負債。”
秦先生透露,2002年,陳金義結識了一位溫州商人(下稱“W”),雙方合股在杭州開發一個面積達350畝的景觀房產,當時陳金義占股51%,W占股49%,“W先打入500萬元作為前期投資啟動項目,陳金義接到該款項後,卻未投入房地產,而是挪作他用。”
也就在那時前後,陳金義遇到了王先倫。“當時,陳金義興奮地對W說,他有一個世界上很先進的能源項目,將來會有很大的市場,但自有資金不夠,希望W能投資。”秦先生透露,正是在陳金義的一再遊說下,W再次借給陳金義200萬元。
秦先生說,當時陳金義還明確向W表示,該項投資一旦成功,他不僅能還清所有的外債,也將和W一起,獲得豐厚的、源源不斷的利潤。
2004年9月9日,可替代柴油、煤油、重油,在柴油發動機中使用的新型燃料油“金倫油”正式下線。然而就在這時,陳金義和王先倫產生了矛盾。“陳金義當時認為,他已掌握了核心技術,自己可以主導生產,於是就找藉口趕走了王先倫。”秦先生說。
危機就此開始出現。“這時的油品實際上還不是太穩定,在細節方面還需要作一定的改進,但專家走了,沒有人指導生產。此外,陳金義的資金鍊也開始緊張。”秦先生說,在這種情況下,陳金義的乳化油海鹽基地根本無法大規模生產。
2006年7月,陳金義曝出“欠債門”,此時其資金鍊顯得更為緊張,管理也開始變得混亂。秦先生說,其表現之一就是管理層不停地更換,很多優秀的博士、海歸人員在金義集團沒待多久就黯然離開,“他需要的不是人才,而是必須要聽他的話的人。”
2007年,由於多個債主逼債,陳金義希望賴以東山再起的乳化油項目基地被查封,徹底喪失了還債的資本。秦先生說,經法院判定,加上利息等在內,此時陳金義僅欠W的債務就達1500餘萬元,“這其中僅僅有200餘萬是因‘水變油’項目產生的,其餘都是前債”。
正是由於王洪成、陳金義這樣的不法分子為非作歹,才致使“水變油技術”被普遍認為是騙局和偽科學。

真實的"水變油"技術

其一 生物培養法製取可燃燃料技術
這種技術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變油技術”。其原理是:通過在水中有目的的養殖藻類作物,利用藻類的光合作用獲得碳氫化合物或者碳氫氧化合物,然後通過其他方法製取相應的可燃燃料
藻類作物產品主要有兩種途徑用以製取可燃燃料。方法一是從經過處理的藻類產品中提煉中間產品,繼而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製取合成汽油。方法二是對藻類產品進行發酵,提煉後直接獲得醇類燃料產品——如甲醇乙醇等產品。方法一和方法二也可以結合使用。
由於藻類作物生長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氮磷等元素,因此該技術尤其適合與城市污水廠整合,用於處理生活污水,如能控制好成本問題,將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其二
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克雷格.格蘭姆斯的“水變油”實驗:賓夕法尼亞大學操場內,上演了一幕讓人瞠目結舌的奇蹟。研究者將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裝入一種納米試管中,在光的作用下,開始發生化學反應,轉化成俗稱“天然氣”的甲烷。近日,格蘭姆斯接受了《外灘畫報》的採訪。
文/ 周一妍 圖片提供/ 克雷格.格蘭姆斯
1996 年,美國上映了一部名叫《鏈式反應》的科幻影片,說的是芝加哥大學的一群科學家,搞出了一種全新的能源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從水裡提取出無窮無盡廉價而又環保的燃料。結果,當負責這個項目的科學家,打算向外發布新聞時,一群蒙面殺手從天而降,炸毀了整個實驗室,“水變油”技術灰飛煙滅。
13 年後,原本只會在科幻片中出現的“水變油”技術變成現實,他的發明者同樣是美國高校的一群科學家。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工程學教授克雷格.格蘭姆斯和他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同事們一起在學校的草地內,用二氧化鈦納米管(大約135 納米寬,0.1 毫米長)去催化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結果喜出望外地得到想要的結果——碳氫化物。
“這是一個相當艱難的項目,我們為此研究超過一年半,而且是在完全沒有先例參考的情況下完成的。” 格蘭姆斯告訴記者,儘管在他之前,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用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催化反應,但由於催化效果不明顯,科學家普遍認為這一研究沒有任何價值。對此,格蘭姆斯卻提出不同觀點。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嘗試,他發現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通過二氧化鈦納米管,同時引入氮氣,另外在納米管的表面負載了銅和鉑的納米顆粒,生成碳氫化學物的速度比以前快了20 倍左右。
“蚊型”團隊的大成果
格蘭姆斯教授帶領的研究團共有12 人,“水變油”項目只是整個研究項目中的一小部分,只有4 人參與,和一般隊伍龐大的科研團隊相比,只能算一個“蚊型”團隊。“我主管項目研發,研究員Oomman Varghese 負責研發,他的助手研究生Thomas LaTempa,最後一個成員是擅長納米管研究的MaggiePaulose。”
在開始“水變油”研究項目前,格蘭姆斯發明了一種名叫“利用可見光分解水”的新技術,這為“水變油”提供了基礎的技術保障。2007 年7 月,格蘭姆斯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Journal) 上發文稱,由自動排列、垂直定向的鈦鐵氧化物納米管陣列組成的薄膜,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2008 年夏天,格蘭姆斯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進行實驗。首先,他向鋼管內通入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用納米管薄膜覆蓋住儀器的後部,然後在容器頂部安裝石英窗戶使陽光進入。隨後,把這個封閉的儀器在天氣好的時候放置在室外的校園內。“當陽光照射在納米管上時,納米管釋放出高能量的載荷子,使得水分子分解為氫氧自由基和氫離子。當二氧化碳分解後的產物——氧氣、一氧化碳和氫氣後,就反應生成了甲烷和水。”
“每克二氧化鈦納米管,大約每小時生成160 毫升碳氫化學物。這個反應速率至少要快於先前在紫外線下得到的結果20 倍。”,格蘭姆斯指出,在整個反應後期,銅和鉑催化作用明顯,但由於鉑的價格昂貴,如何減少鉑含量而使得催化效果不變,仍值得研究。
“還不具備拯救人類的能力”
在《鏈式反應》中,殺手“香農博士”這樣說:搞出“水變油”技術當然是好事,但當今社會的能源支柱是石油!如果“水變油”技術向外公布,所有的石油產業將會在一夜之間倒閉!美國的股市會在第二天崩盤!金融體系將會癱瘓!整個社會就會陷於騷亂!所以說,“水變油”技術必須被雪藏,等到石油耗竭時,才可以問世。
當記者問及格蘭姆斯是否擔心“水變油”技術對於能源行業的顛覆性影響,他的回答卻頗為謹慎,他承認目前催化劑的效率仍然很低,“目前為止,我們還不具備拯救人類的能力”。
然而,格蘭姆斯對未來的研究持樂觀態度。他向記者講述了他未來的三步計畫:第一步是給納米管安裝感應器,讓它更好地起到光導作用;再者,通過在納米管的表面更平均地沉澱銅納米顆粒;第三,使用實惠的太陽能光電板,這樣一來,可以更長時間給薄膜照明。“結合其他一些改進,轉化速率還能成倍提高。”
格蘭姆斯還指出,“水變油”技術順帶提供給二氧化碳一個絕佳的處理方式。“我相信如果有一個集中的二氧化碳來源,就像煤電廠一樣,這個生產工藝就能得到工業套用。”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校的物理化學家Michael Gr tzel 稱這個結果是基礎性的研究,它表明納米管通過變化試驗,能讓“水變油”具備更高的轉化效率。科羅拉多州葛爾登市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電子化學家約翰特納也表示,這是很好的工作,很有科學性。但他指出,處理二氧化碳,或許還有更好的方法。現在已有人通過工業生產,把二氧化碳變為合成氣,而且可以在同一個生產過程中把合成氣轉化為液態碳氫化合物,而格蘭姆斯的實驗則需要依靠太陽光提供轉換條件,這樣一來,二氧化碳轉換為碳氫化合物,就變成了間斷性生產過程。

後記

對待如同“水變油”這樣有些“聳人聽聞”的新技術,我們應當用科學的眼光觀看待問題。既不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藉以實施詐欺行為。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將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新型技術冠以“偽科學”,扼殺在搖籃之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