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村落掠影 |
全村國土面積12.67平方公里,海拔172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包穀、小麥、烤菸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417畝,人均耕地1.04畝,林地9446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5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2]
自然資源
經濟林 |
物;擁有林地964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梨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43畝,無養殖面積;無草地;荒山荒地2174.8畝,其他面積4130畝。
基礎設施
通村公路 |
通村公路
井水,有53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40戶通電,無農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8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52.5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6戶(分別占總數的21.48%和15.93%)。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2輛,機車5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60畝,有效灌溉率為23.0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4畝。
到2009年底,全村無沼氣池農戶;無裝有太陽能農戶;建有小水窖773口;沒有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無自然村已通路燈。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生豬養殖場 |
元,占總收入的10.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60頭,肉牛102頭,肉羊11隻);漁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2%;林業收入56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5%;工資性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189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50%),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蘭花產業 |
總收入34.01%。該村正在發展烤菸、蠶桑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甜柿產業。無企業,無縣級龍頭企業;無專業合作組織;無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村衛生室 |
172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僳僳族12人,傣族4人,其他民族7人人。到2009年底,全村沒有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29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7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國小課堂 |
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4人,其中小學生299人,中學生55人。
全村2009年建蓋文化活動室1個、無圖書室、無業餘文娛宣傳隊。
基層組織
村村通電視設施 |
村村通電視設施
人。該村黨支部未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未被評為先進集體。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0個村民小組。該村無團總支,無團支部,無團員。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95.96畝,無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無,一事一議籌資,無一事一議籌勞。無年末集體總收入,有固定資產1萬元,無年末集體有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