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攝影

水下攝影

水下攝影,影視特技攝影(象)方法之一,即在水中攝影(象)。攝影(象)者攜帶有防護罩的攝影(象)機和潛水裝備,潛入水中直接拍攝。水下攝影(象)可真實地反映水下景象,如水生動植物的生活、海底和河床的地質資料、考古發現等。水下攝影(象)在科研、軍事技術、體育、教學等方面套用較廣。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水下攝影 水下攝影

攝影人員和攝影機潛入水中拍攝水中景物的方法。攝影人員身穿潛水衣,腳戴鴨蹼,操縱水下攝影機拍攝,也可以將攝影人員和普通攝影機放在潛水設備中通過密封窗拍攝。較深的水下,須要水下照明燈光。也可以把水下攝影機潛入水中,攝影師在水面上面,遙控攝影機拍攝。

準備工作

相當的潛水技術和經驗

組織一次水下攝影的活動,要想進行水下攝影,首先必須學到二星潛水員的水平,掌握相當的潛水技術和經驗,然後再進行水下攝影的學習。整個潛水課程需要5-6天時間,以及海潛30瓶氣以上的經驗,這是學好水下攝影的基礎。照相機防水罩的使用,幾個小時就可以掌握。要想在水下拍出好照片,還要看潛水技巧的掌握和對水下攝影的悟性了。

水下攝影作品 水下攝影作品

水下攝影需具備相當的潛水技術 開始水下攝影,首先需要學習在水下安全的活動,也就是說要先學潛水,後學水下攝影。潛水的技能越高,對海洋、水下環境、生物的知識了解也越深。也就有可能拍攝到好的照片。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在水下的攝影比在陸地上艱苦、複雜得多,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摸索。

水下攝影技術是沒有止境的,如果一定要定一個標準的話,那么潛水技術至少相當於三星潛水員水平。但是同風光攝影一樣,這只是入門,以後的水下攝影水平還要看個人的悟性、藝術修養、靈感等因素。北京適合進行水下攝影的場所只有海洋館,但人數不能多,每次3-4人。而且海洋館只能是剛上手時練習用,要想提高,並且拍到更多的東西,掌握不同狀況下的拍攝,還是要到三亞之類的海域去才行。

唯美水下攝影·海洋生物篇 唯美水下攝影·海洋生物篇

防水罩的體積小、重量輕、容易攜帶、操作簡便,不僅可以防水,在防沙塵等方面的性能也很優越。同樣適用於滑雪、漂流、溯溪、划艇、攀岩、登山(雪山)、野外(雨林沙漠)穿越等多種戶外運動。在國外早已是標準戶外裝備了。

在選擇購買數位相機或攝像機時,首先要詳細了解是否有相應型號的防水罩。購買防水罩時一定要確認買方是否對防水罩的使用方法進行培訓、售後的維修保養是否完善,例如能否在購買地進行售後服務。

常見的防水罩防水能力都能夠達到40米。

注意問題

1. 最佳拍攝時間段是中午前後

相機在水下攝影時需要防護罩水下拍攝最好選擇在陽光明媚的中午,因為此時太陽當頂,陽光幾乎垂直照射在水面,很少反射,水中的光亮最強。

2. 要注意水對光線的折射

水下攝影作品 水下攝影作品

千萬不要認為你在水下看到的距離就是實際距離,由於水對光的折射度約為空氣對光的折射度的1.33倍,所以水中的物體看起來比實際上的體積大1.25倍,視線距離近約25%,水下看上去0.75米處的景物,實際距離約為1米,手動調焦時不要產生錯覺。

3. 選擇中高速膠捲為宜

因水中光亮較弱,在水中遊動又難以端穩相機,使用低速膠捲難以凝固畫面。使用ASA800°以上的快速膠捲雖能解決這一問題,但影像顆粒粗糙,色彩還原不理想。因此,使用ASA2 00°至ASA400°的中速膠捲比較適宜。

4. 輔助光源不可少

到了10米左右水深,只有使用閃光燈等輔助光源照明,才能確保照片色彩的正確還原。

水下攝影 水下攝影

5. 儘可能靠近拍攝主體再透明的水中也有懸浮微粒,距離被攝體越遠,照片的清晰度就越差。因此要儘量使用廣角鏡頭靠近被攝體拍攝。

6. 注意拍攝角度

要儘量避免照相機直接朝下拍攝,因為這時是順光,拍出來的照片缺少層次和反差。最好的拍攝角度是與拍攝主體等高或低於拍攝主體,這時的光照為側光或側逆光,拍出來的照片層次分明,反差適中。

竅門技巧

一、目光的接觸是最重要的。接近魚兒時,讓它至少有一隻眼能看到你,如果是兩隻眼都能看到你,那就更好了。

水下攝影作品 水下攝影作品

二、魚兒眼睛的是非常漂亮的,但它們的顏色跟你的閃光燈照射的角度有關的。可能的話,同一條魚可以多拍幾張照片。

三、盡力去表現一些魚類的自然生物行為,比如清潔、偽裝、交配或者為了地盤的爭鬥等。當加入更豐富的內容,而不簡簡單單地只是一條魚的時候,照片就會更鮮活,更有趣。

水下攝影 水下攝影

四、中等尺寸的魚並不適合用標頭來拍攝。如果一條魚能讓你近距離來水下 拍攝的話,使用廣角 頭。這樣的畫面能夠提供壯觀的透視感以及大的景深。

五、開放水域中的鯊魚和鰻鰨是很機敏的動物。它們的背是深色的,肚子是白色的。絕不要使用TTL。根據環境光選擇一合適的光圈和快門,將閃光燈的強度降低,然後去填充你的取景器就好了。

六、如果環境光較暗,你可以使用較慢的快門。象以往一樣使用閃光燈,只不過將快門速度設定到1/15或者1/8秒。模糊的魚鰭或者魚尾能給人以一種運動和速度的感覺。

七、魚類攝影需要了解一些動物行為和環境的知識。你了解得越多,你就越容易找到它們,也就越能夠靠近它們。

八、一方面,你需要有極大的耐心,而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迅捷的遊動能力。因此,在拍攝魚類時,要儘量避免龐大笨重的裝備。

九、在拍攝大多數魚類時,兩盞閃光燈並不能帶來更好的效果並且會阻礙你快速遊動。只有當一種魚能讓你靠得足夠近,並將第二隻燈擺在它的側面或者後面時,第二隻燈才有用途。

十、大型魚類,比如大白鯊或者鯨鯊,它們會經常游到距離水面很近的地方。這裡環境光很充足。在這種情況下應避免使用閃光燈。即使在很清澈的水裡也會有浮塵的散射。有這種散射的照片是永遠不會比沒有的照片更亮麗的。

專業設備

水下攝影 水下攝影

奇幻的海底世界是我們普通人難以親臨其境的,但通過電視照片等影像資料,從鏡頭裡我們得以看到精彩的水下世界。而在鏡頭背後,攝影師們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工作?他們是如何工作的?這些幕後的故事其實和海底世界一樣精彩。

越野車

也許國內很多人已經在海南三亞等地方體驗過了為旅遊而開發的浮潛項目,而浮潛不需要太多技術和設備。吳老師開玩笑的說,要當一名他那樣的潛水攝影師,如果把完成這一系列工作的器材都算在內的話,那么,那輛越野汽車也是非常重要的設備之一。事實也毫不誇張。從潛水到攝影,重達上百公斤的器材是無法進行航空託運的,因此,無論去哪裡潛水拍攝,都要靠這輛車載著這些器材走南闖北呢。而去一些特殊地方,甚至還要用到船,這樣說起來,這輛車和船都可以納入設備的特別成員。

氣瓶

工作室大廳里有很多氣瓶,它是潛水者在水下呼吸氣源的載體。除了有單瓶,還有雙瓶組合。進行一些大強度、長時間的潛水時一個瓶就不夠用。比如在60米的地方呆20分鐘,幹完活,要一個小時上浮。因為不能一下子就浮上水面,要慢慢減壓,所以要很多的氣。用氣主要跟深度有關,30米深的話,一瓶氣可以45分鐘到一小時。而如果要潛60米深的話,那就需要兩瓶氣了。但是用氣量根據不同人也有所不同,同樣的深度女性用戶的需氧量一般較低。我們看到客廳里有一個容量較小的黃色氣瓶,就是專為女性用戶準備的。

空氣壓縮機

在所有的設備中,最為龐大而體重的就是這台氣體壓縮機了。但是它卻是潛水設備的重要一員。潛水攝影師需要用它壓縮填充氣體到氣瓶里。所以雖然它很重,但是也必須走哪帶哪。

潛水服

潛水服 潛水服

潛水服是深海潛水的必備服裝,別看這個輕型裝備不起眼,但是它也有很多學問。由於吳老師潛水深度都比較深,越深的地方溫度越低,因此潛水服不僅對皮膚起著保護作用,也對人體起著保暖作用,當然舒適、耐用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好的潛水服由於用料、厚度等不同,一般都是很貴的。在吳老師的工作室里,我們看到最多的是Mares、SCUBAPRO及TUSA等知名品牌的潛水服,厚度都比較厚,大多也是連體式的高檔專業潛水服。此外,與潛水服配套的還有一些潛水靴和手套。

蛙鞋

蛙鞋 蛙鞋

蛙鞋不同於潛水靴,它是提供水下動力的一種裝置。能夠讓潛水員在水中用雙腿遊動,並且比用雙手與雙腳划動更有效率,使雙手能解放出來以從事其他的工作。當然,根據不同的需要,蛙鞋也分為很多種,並有不同的特性。如果攝影師在水下要想高效率的到達自己想要到達的地方,並且手裡還拿著攝影器材,蛙鞋可讓攝影師的移動和拍攝都能事半功倍。

面鏡

如果你曾經嘗試在水中睜開眼睛,就知道你所看見的景象是模糊的,這是因為水的密度比空氣大,光線到了水中會有折射。而眼睛的焦距是根據空氣中的光線來調節的,因此,面鏡使你的眼前保留了空腔,讓你有清晰的視線。面鏡與游泳眼鏡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不僅罩著眼睛還罩著鼻子,在潛水時幫助平衡鼻腔內的壓力,避免鼻腔進水。

潛水儀表

潛水錶有很多種,其中潛水電腦表可以提供深度、潛水時間資訊,並且更進一步還能計算出潛水的時間限制及無減壓極限。有些電腦表還可以計算出緊急減壓時的安全停留深度,有些電腦表則可以依據當時深度、空氣消耗情形來計算剩餘的空氣時間。這樣讓潛水員充分掌握在水下的停留時間。潛水電腦表已成為潛水必備的工具之一,許多國外的潛點也開始規定必須使用潛水電腦表才能潛。

簡單一點的潛水儀表可以通過錶盤顯示氣瓶壓力,至於停留時間則需要潛水員自己把握。同時,它還帶有羅盤功能,好讓潛水者掌握在水下的方向。

調節器

調節器就是潛水員咬在嘴裡呼吸的裝置。它有幫助呼吸,調節壓力的作用。因為潛水時呼吸的氣體是壓縮氣體,壓力較大,調節器能避免呼吸時吸入過量氣體。調節器也有很多種,吳老師所使用的是Mares品牌的“碳素42”碳纖維制調節器,是目前市場上表現最好的調節器之一。

浮力調節背心

浮力調節背心一般和氧氣瓶套在一起,提供潛水者水中浮力控制的需求。

潛水燈

潛水深度越深,光線越暗,還有很多人熱衷於夜潛。因此這就必須有潛水燈來提供光源照明。當然這類燈就各式各樣,品類繁多。而這些資料在網上很容易找到,好的潛水燈依然是價格不菲的。

或許,還有一些其他潛水的設備。完成了潛水設備的準備,還要有良好的潛水攝影設備才能完成水下攝影。當然,大家都能想到,水下攝影無非就是普通的攝影器材再加一套防水設備。

相機鏡頭

潛水相機 潛水相機

吳立新正在使用的是一台佳能旗艦機EOS 1Ds mark3,這台機器如何牛就不消細說了。吳立新告訴我們:水下攝影他大多使用佳能24定焦、16-35超廣角、100微等。想知道為什麼大家平常使用最多的70-200等長焦大炮並不被選擇的原因嗎?因為在水下,光的傳遞沒有空氣中那么好,很多時候潛水燈或者閃燈照不了太遠,相同條件下使用長焦鏡頭需要更長曝光時間來獲取足夠的曝光量,而且成像質量也會因為距離過遠而下降。因此,水下攝影以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為主。

機身潛水罩

S90及其防水罩 S90及其防水罩

大馬三在下水時也需要穿上“防水衣”,潛水攝影之所以貴,除了技術要求高外,費用也很高。吳老師所用的大馬三防水套售價接近10萬(僅僅是一個相機防水罩啊),非一般人所能承受。我們看到,這套防水罩是全金屬,經得起旅行中的磕磕碰碰。這個防水罩做工非常精良,有著非常好的密封性,而且針對大馬三機身的各個操作部件都有對應的外接部件,操作感非常強。正如吳老師所說:“好的廠家生產的防水罩,操作性特別好,特別人性化。貴就貴在這裡。裡面一旦進水的話,會有聲音警報。”

備用機

當然,除了昂貴的大馬三,吳立新的器材庫里竟然看到了S90的身影。將它作為備用機。作為一個專業的水下攝影師,為什麼會使用一台小DC,而且選擇S90而不是G10/G11呢?對此,他認為現存的一些小數碼機只要用好的話,一樣可以拍出令人滿意的片子。畢竟我們不是要將每幅照片都放大到1米2,那么普通輸出的話,一般的機子已經夠用了。

不僅如此,吳立新認為G11跟S90比較,畫質差別不是那么大。但是S90的優點是小,對於已經有著身材龐大的大馬三的攝影師來說,他們需要的正是一款更小巧的備用機。G11和G10本身雖然不大,但是如果和防水罩等組裝起來的話,體積也是很可觀的。事實上,我們看到S90和防水罩搭配起來,體積也僅僅和G11的大小差不多。

除了S90和它的防水罩,還為其配備了一支潛水閃光燈,和專業的大馬三相比,這個組合顯得時尚休閒多了。

閃光燈

閃光燈及防水罩 閃光燈及防水罩

水下攝影,閃光燈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員。除了潛水燈可以充當部分光源外,一個攝影用閃光燈也很必要。吳老師使用的正是佳能580EX閃光燈兩支,外加防水罩一個,其中也有一些防水罩是吳老師DIY的。

支臂

上面所述的所有這些器材,攝影師們在水下如何使用呢?答案就是需要支臂。通過支臂將閃光燈、相機等連線固定,這樣一個人就可以完成攝影操作。

影響因素

浮力對攝影的影響

唯美水下攝影·人物篇 唯美水下攝影·人物篇

水中浮力會對攝影造成很大影響 在潛水時,學習在水面和水底控制浮力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水面休息時,正浮力能節省體力,而在水底時,大部分時間需要維持在中性浮力才能使你輕鬆自由地在水中遨遊,保持良好的能見度,也能避免使你和水中脆弱的生物受到傷害。

那么,究竟中性浮力對攝影有多大影響?

(一)能穩定相機,尤其處理慢速拍攝;

(二)減少攪動起海床之沉積物及沙粒的機會,影響相片結構;

(三)減少破壞珊瑚的機會,甚至亦可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四)可幫助降低耗氣量。曾目睹某些潛水員因樂極忘形地拍攝而導至缺氣事件,雖然最後並未引至更大傷害,但亦可想像當時的狠狽情景,況且,假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至悲劇結果。

潛水員可以通過配重、浮力調整裝置(BC)和呼吸的深淺來調整浮力的大小。

如何怎樣改善中性浮力技巧?其實並不難,要注意的是:

1. 一切由慢動作開始,相對空氣,水的阻力大很多,緩慢的活動對省氣是最有效的,同時亦可減低對生物的驚嚇程度,保持生物的自然形態,及比較容易接近取材主體生物,取得最佳攝影位置和角度;

2. 好的呼吸氣道控制,緩慢而深。吸氣和呼氣都會影響浮力,導致持機不穩定。緩慢動作,可減低對氧氣的須求,氣道亦易於控制。進行拍攝時,當處理好相機設定及構圖後,在按快門前的一刻可作適量的蔽氣,幫助拍攝的穩定性;

3. 遊動時,最好將小腿微彎向上,除避免蛙鞋觸碰珊瑚外,更可避免因蛙鞋所產生動力,攪動起海床,影響拍攝效果;

4. 當作近攝時,可利用支點懸浮技巧,穩定身體。當然,首先要視察周邊環境,尤其注意身下可能對珊瑚有所破壞或被珊瑚所傷。必要時,可單手指頭輕觸石面來保持平衡。絕對要注意的是海底各類生物中,大部分是極強保護性的,胡亂觸碰,隨時會導致兩敗俱傷局面;

5. 水流是會影響拍攝的穩定性,若果為拍攝而刻意與水流對抗是很不智的,假若遇到大流,強行拍攝更可能超越自己能力,放棄拍攝,保持平衡和保護相機才是明智之舉、最後,經常視察深度和壓力表,亦是一個潛水員應有習慣。

影響影像質量的問題

水下攝影 在水中,經常會有影像質量的問題存在,這給水下攝影帶來很大的影響。除了要解決好水下攝影設備的密封、耐壓、防腐、電絕緣等一系列問題之外,在實際套用中,還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好水中光的散射、折射、吸收以及水的浮力、水流的衝力等對水下攝影成像質量的不利影響。根據潛水員多年來的水下攝影實踐,我們感到水下攝影常見的影象質量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影象模糊不清晰;二是取景不準確或畫面不穩;三是彩色影象偏藍色。本文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並提出了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影象模糊不清

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水下攝影照片或電視圖象模糊不清晰是最常見的,也是影響檢測效果最嚴重的影象質量問題。造成影象模糊不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在實際套用中都需要設法克服,以保證良好的攝影效果。

原因1

造成影象模糊不清晰的原因較多,但主要原因是水的透明度低,水中微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顆粒含量高。在這種渾濁的水中拍攝時,由於這些微小顆粒對光線的散射作用,使得無論是水下照相或是水下攝象,拍攝的影象效果都像是“霧裡看花”一樣,模糊不清。

改善方法

選擇透明度高的水域或時機拍攝。通常,水下攝影的作業水域是無法由作業人員自由選擇的,但在有些情況下,比如附近有透明度高的水域、影象質量要求較高時,如果條件允許,則可以將作業對象轉移到水質好的水域進行拍攝。此外,即便是在同一水域,隨著潮汐、水流、天氣等變化,水的透明度也會發生變化,作業人員只要注意觀察、積累資料,選擇透明度相對較高的時機進行作業,就會改善拍攝效果。

採用近距離拍攝。在相同的拍攝條件下,水下照相機或攝象機離被攝物體的拍攝距離越近,光在水中的傳輸過程受到水的散射作用就越小,拍攝的影象也就越清晰。因此,在水下攝影作業時,只要能滿足拍攝要求,拍攝距離是越近越好。

根據經驗,通常水下的拍攝距離應不超過水的透明度的 1/2 ~ 1/3。水的透明度可以採用圓盤法進行粗略地測算。但在採用近距離拍攝時應注意一點,實際的最小拍攝距離不應小於攝影鏡頭的最近拍攝距離,否則也會由於無法聚焦而造成影象模糊。例如,使用 NIKONOS—V 型水下照相機的NIKORR 35mm標準鏡頭拍攝,其最小拍攝距離不應小於0.8米, NIKORR 28mm 鏡頭的最小拍攝距離不應小於0.6米 。

使用專用的渾水水下攝象機或渾水攝影輔助裝置。這種攝象機或裝置是在攝象機的鏡頭前安裝一個耐壓或非耐壓的攝影罩,罩內封閉空腔內的介質為空氣或清水。這樣,就使光線從被攝物體到鏡頭的傳輸過程中,在渾水中的路徑縮短,從而減小了水的散射作用,提高了影象的清晰度。但由於這種攝影罩的長度有限,因此只有在較近距離拍攝時,其改善效果才明顯。

進行水下拍攝的眾多明星中,凱拉·奈特利表現最自然水下照明採用斜側光而不要用順光。在同樣的拍攝條件下,光源不同的照射方向對影象的清晰度有一定的影響。當光源的照射方向與鏡頭的拍攝方向為同向(即順光)時,鏡頭前的水中顆粒對影象清晰度影響較大;當光源的照射方向與鏡頭的拍攝方向成 30 °~ 60°夾角(即斜側光)時,影象的清晰度會較好些。因此,在水下照明時,應使照明燈離開攝象機或照相機一段距離,形成斜側光照明。

水下拍攝過程中,防止將水攪渾。特別是在水底拍攝時,潛水員移動位置或打腳蹼,很容易將水攪渾而影響拍攝效果,這一點在拍攝前應特別注意。通常在水底拍攝,潛水員一般不要穿腳蹼,可以穿工作鞋。當有水流時,潛水員應採用頂流或側流的方向拍攝。

原因2

由於水的浮力、水流以及涌浪等影響,潛水員在水下拍照時往往難以持穩相機,造成水下拍攝的照片模糊不清。

改善方法

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提高潛水員的潛水技能,保證在較為複雜的水下環境中能控制好自身的穩定性。此外,可以考慮採用以下方法來解決。

布設輔助作業平台作為水下拍攝時的依託物。在水下進行拍攝,特別是水流較大、海況複雜的情況下,給作業潛水員布設一個工作平台,作為穩定身體和照相機的依託物,對防止照相機晃動造成的影象模糊等問題非常有效。

工作平台可根據作業對象、位置、範圍等的實際情況自行製作,平台的樣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用鋼管焊制的吊籃、潛水梯、減壓架等,有時還可以用麻纜系接在作業部位作為潛水員的依託物,如系兜底纜等。

水下攝影師工作現場 潛水員合適的拍攝姿勢,按快門時可屏住呼吸。根據拍攝對象和位置的不同,潛水員應選擇好拍攝的姿勢。在水底拍攝時,若水流不大,可選擇雙腿或單腿跪姿拍攝,穩定性較好;若水流較大,可選擇臥姿拍攝。如果有作業平台,也可採用上述姿勢。懸浮或遊動姿勢拍攝的難度較大,一般只在無流和無涌浪的情況下使用。

水底拍攝時多佩帶些壓重物。當在水底拍攝時,為了增大潛水員的穩定性,可多佩帶壓鉛,一般不少於10公斤,若穿潛水服應不少於15公斤。但這些壓鉛不可一次性佩帶上,懸浮或遊動拍攝時也不可佩帶過多壓鉛,否則會由於負浮力過大而給潛水員帶來危險。可將壓鉛分為兩組,一組按正常潛水配重佩帶好,潛水員著底後,再由水面將第二組壓鉛送下,潛水員將其系在或壓在腿上。

如果有必要且條件允許,可以在實拍前進行預演,以便使操作人員與潛水員的配合更加默契,更好掌握調焦的時機和速度。

對於沒有聚焦指示裝置或自動聚焦功能的水下照相機,如NOKONOS — V型水下照相機,拍攝前應準確估計拍攝距離並正確調節聚焦選鈕。如果拍攝要求較高,可以採用測量的方法確定準確的拍攝距離,但要注意將米尺測量出的距離乘上3/4,折算成“水下距離”。裝有聚焦指示裝置的水下照相機,在水下聚焦時可能會因光線較暗或水質渾濁而調節困難,所以要十分仔細,調好後再用目測距估計的方法進行核對。有自動聚焦功能的照相機,水下聚焦時,務必要將被攝物體置於取景器顯示的自動測距區域內,防止測距不準。

原因3

此外,採用廣角鏡頭和小光圈能增大攝影景深,水下攝影使用大景深可以彌補聚焦不準所造成影象模糊。在水下拍攝時,潛水員還應確保最小拍攝距離不能小於鏡頭的最近聚焦距離。

水下攝影通常都需要輔助光照明,以便為拍攝提供足夠的光照度。水下攝象使用水下照明燈,而水下照相一般使用水下電子閃光燈。但在拍攝中如果未正確使用輔助照明設備、光源的光照度嚴重不足或過強,會使拍攝出的影象昏暗或出現亮斑而無法辨識被攝物體。

改善方法

在使用閃光燈進行水下照相時,一是要按照閃光燈指數和拍攝距離正確調節光圈係數,在拍攝距離變化時不要忘記重新調節光圈係數,還要防止拍攝距離超出閃光燈的有效作用距離;二是要等閃光燈充電充分後再拍攝,閃光指示燈燃亮時通常只能充電到全功率的 70%左右,此時不要立即拍攝,應等候幾秒鐘後再按快門。

水下攝象機配備的照明燈的亮度一般是可以調節的,水下攝象時應根據監視器的圖象顯示以及景物表面的反光強弱,調節到合適的燈光亮度。在近距離拍攝時,還要調節好照明燈的照射方向,避免景物表面的強反光而在圖象上留下亮斑。

除上述原因外,還有其它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影象的清晰度,如鏡頭與景物之間有繩纜、氣泡、海藻等物體,拍攝時未及時清除而導致影象被局部遮擋;拍攝動體時快門速度選擇過慢,導致“動感“模糊;攝象機由短焦距向長焦距變焦時調焦不精確等。

取景構圖不準確或畫面不穩定

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水下攝影美輪美奐 取景構圖不準確或畫面晃動不穩也是水下攝影常見的問題之一,取景不準會造成需要的景物拍不上或拍不全,畫面晃動不穩會造成水面人員難以看清楚監視器的圖象,這些都將影響水下檢測的效果。

原因

潛水員在水下拍攝時,如果照相機或攝象機把持不穩,不僅會引起影象模糊,還會因鏡頭晃動而改變拍攝的場景,導致拍攝的照片或電視圖象取景不準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拍攝時保持身體及照相機、攝象機的穩定。

改善方法

水下照相在按動快門的瞬間,潛水員屏住呼吸,可以更好地保持照相機的穩定。

水下攝影作品 水下攝影作品

由於水的浮力、水流以及涌浪等影響,潛水員在水下往往難以持穩攝象機,造成水下拍攝的圖象晃動。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提高潛水員的潛水技能,保證在較為複雜的水下環境中能控制好自身的穩定性。此外,可參考“水下照相機晃動造成的影象清晰度降低”中的方法來解決穩定問題。

在推、拉或搖鏡頭拍攝時,要保持身體平穩,不要跳動。在推進或拉出拍攝時,應採用緩慢小步移動或遊動的方法,一般說來,採用推進鏡頭的方法比拉出的方法穩定性更好。橫移拍攝時,採用身體側向被攝景物緩慢小步移動的方法,拍攝效果較好。在有水流或懸浮拍攝時,最好布設導向行動繩,讓潛水員藉助行動繩進行移動拍攝。

水下照相機或攝象機鏡頭的視角不同,在不同拍攝距離上拍攝到的景物場景就不同。一些潛水員因為不能很好地掌握和運用好這一關係,拍攝距離控制不當,導致拍攝的景別不符合要求和取景不準。

要解決好這一問題,主要是把握好鏡頭視角與拍攝場景及景別的關係。場景是指鏡頭在一定距離上拍攝到的畫面尺寸,場景的大小主要取決於鏡頭視角的大小。景別是指同一景物在畫面上展示的規模,水下攝影常用的景別有全景、中景和近景。景別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景物的大小和場景的大小。

例如, NIKONOS — V型照相機 35mm 鏡頭的水下視角為 46.5 °,其拍攝距離為1米時的場景(寬×高)為0.84 ×0.56 (米),拍攝距離為1.5米時的場景為 1.26 ×0.81(米)。由此可知,當以橫幅形式拍攝人物時,拍攝距離為1米可以拍到胸部以上的人物近景,拍攝距離為 1.5 米 可以拍到腰部以上的人物中景。若要拍攝站立的人物全景,拍攝距離必須在3.6米以上。由此關係,潛水員就可以根據水下物體的尺寸和拍攝的景別要求,估算出合適的拍攝距離,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

對於沒有裝配尋象器的水下攝象機,在使用中除了要把握好上述關係外,還要注意攝象機鏡頭的方位,避免出現想要拍“頭部”,實際拍到的卻是“大腿”的現象。根據經驗,通常可以採用沿攝象機外殼上邊沿瞄準被攝景物中心的方法,來保證取景的準確性。另外,也可以根據鏡頭視角的大小,自製一個簡易框形取景器安裝到攝象機上。

在有電話通信的條件下,由水面控制台人員根據電視圖象的顯示,通過電話讓潛水員調整鏡頭的方位,是保證水下攝象準確取景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

除上述原因會造成取景構圖不準外,還有取景器的取景範圍與不同焦距鏡頭實際拍攝的範圍之間存在的視差,會造成取景構圖不準確,在實際使用中應根據不同焦距的鏡頭換用不同的附加取景器。另外,在拍攝運動物體時,沒能根據動體的運動速度確定好按動快門的提前量,也會導致取景構圖的不準確。

彩色影象偏藍色

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已有很多電影、視頻、廣告在水下拍攝 我們知道,日光是一種複合光,它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不同波長的單色光複合而成的。光在水中的傳播過程中會受到水的吸收作用而強度逐漸減弱,而水對光的這種吸收作用與各單色光的波長有關。通常,水對紅色和橙色光吸收最為嚴重,黃色、紫色和綠色光次之,而對藍色、青色光吸收最弱。所以,我們在水下看到的光色通常是藍青色,近岸或河流的水中因含有大量的綠色海生物、泥沙等而變成黃綠色。正因為如此,水下彩色攝影拍出來的照片、電視圖象都是偏藍青或藍綠色的。而且,隨著光在水中傳輸距離和水深的增加,這種偏色就愈加嚴重。

原因

一般情況下,在水下工程中套用水下攝影,照片或圖象偏色並不影響技術人員對被攝物體的辨識。但如果遇到對影象顏色要求較高的水下檢測時,就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來減小或矯正偏色。對於數位相機來說,根據經驗調整白平衡,或採用手動白平衡,可有效改善色偏,而如果使用傳統器材,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改善方法

縮短拍攝距離。拍攝距離越近,光線在景物和鏡頭之間傳輸的距離就越短,偏色也就越少。所以,水下攝影儘量縮短拍攝距離,不僅可以提高影象的清晰度,還可以減少偏色。

在水下照明燈或水下閃光燈前加紅色透明紙。在照明燈光中加入紅色光,可以補充因水的吸收造成的紅色光減少,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了偏藍色現象。

這是矯正偏藍色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在套用時要注意,在水下閃光燈前加紅色透明紙,會降低閃光燈輸出的光線強度,因此要對曝光量進行一定的補償,否則會出現曝光不足。

在鏡頭前加用暖色濾色鏡或暖色透明紙。這一方法的作用與在水下照明燈或水下閃光燈前加紅色透明紙基本相同,只是濾色鏡或透明紙的顏色不宜用紅色,而應當用橙色,否則可能會“矯枉過正”,而使影象偏紅色。

作品賞析

奧地利攝影師Andreas Franke僱傭了一支潛水探險隊,潛入距離西礁島4英里處,水下100英尺的“范登堡號” (USNS General Hoyt S. Vandenberg)沉船遺蹟處,為其創作的12副數碼合成照片布展。

水下攝影照片 水下攝影照片

該系列作品命名為“Life below the Surface”,是為了紀念被銷毀的曾在二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美軍飛彈跟蹤艦“范登堡號”而創作。 照片取景自荒廢的沉船,通過超現實的手法,在虛構的水下世界中重現了舊時代的日常景觀。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水下攝影 水下攝影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Life below the Surface

戶外攝影常識術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