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日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img/5/b03/nBnauM3X4gDM1kzN5MTN2kT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zU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歷史
研製背景
日本海軍自20年代末期起,即進行了潛艇攜帶飛機作戰的研究,到二戰期間,世界各國海軍中只有日本海軍的大型潛艇較多攜帶艇載機,執行偵察或校正彈道任務。1942年11月,從潛艇上起飛的一架E14Y1型偵察機,飛臨美設計圖國西海岸俄勒岡州的森林,投擲了兩顆小型燃燒彈。受這次成功的鼓舞,日本海軍的“○五”造艦計畫里加入了總數為18艘的伊-400型潛艇。
建造
1943年1月18日,伊-400號在吳縣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伊-401號及伊-402號不久後在佐世保開工,伊-403號原定在川崎海軍造船廠開工建造,後因故取消,伊-404號於1944年2月在吳縣造船廠安放龍骨,後在盟軍的猛烈空襲中沉沒。1944年(昭和19年)1月18日,伊-400號下水,12月30日竣工。
服役
![日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img/c/47d/nBnauM3X1cDN2gTNxcDN2kT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3Q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伊-400級潛艇最終僅有3艘投入了實戰——伊-400號、伊-401號和伊-402號。
1945年4月,伊-401號艇奉命前往中國大連運載長途奔襲巴拿馬運河所需的燃料,但因在瀨戶內海觸雷受損而被迫返回。同年4月12日,接替伊-401號艇的伊-400號繼續執行水下運油任務,最終得以順利返回吳港。由於此時日軍的戰況日益惡化,盟軍的艦隊已在日本本土附近大量集結,巴拿馬運河的攻擊計畫根本無力執行,於是被迫放棄。
1945年7月,新的作戰計畫誕生,為攻擊位於烏利西環礁的美國海軍航母基地,日本海軍第一潛艇支隊的伊-400、伊-401、伊-13和伊-14號潛艇共搭載10架M6A1“晴嵐”從大湊出發經由4條不同的航線前往作戰海域。
1945年7月16日,伊-13號遭遇美國海軍驅逐艦“勞倫斯.泰勒”號(LawrenceC.Taylor)和護航航空母艦“安齊奧”號(U.S.S.Anzio),潛艇很快被美軍飛機擊沉。伊-401號也不順利,潛艇由於遇到了強烈的風暴而受損,伊-400號則發生了一次由電子設備故障引起的火災。在還沒達到預定集結地點的途中,各艇接到日本戰敗投降的訊息。作戰於是被迫終止。伊-400號潛艇也於1945年8月28日在本州以東海面向美軍投降。
8月29日於三陸被美國驅逐艦“藍”號發現、捕獲;8月30日歸港橫須賀港;9月15日除籍;10月回航佐世保。
1946年(昭和21年)1月佐世保於出港,並航向美國本土作技術調查;為不使先進技術落入蘇聯之手,美方於6月4日在夏威夷近海作為實艦標的擊沉處分。
結構
主艦體
![日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img/5/003/nBnauM3XzITM5gTO1kDN2kT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5Q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設定在船尾的乘員艙室恢復為單筒,這種雙筒設計使其具有較好的穩定性。
艇首有兩個魚雷艙室,每艙有縱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徑魚雷發射管,共備雷二十條。
伊-400型的艦橋和指揮塔並不在潛艇正中,而偏離中線7英尺,為保持全艇得平衡,機庫位置相應向反方向偏移2英尺。因為這種不對稱的設計,在遇到緊急情況或發射魚雷時,伊-400級在水下的操作較不穩定。
機庫
在伊-400的甲板上設計有一個35米長,直徑3.7米的密封機庫,機庫是這種龐大的“潛水航母”的核心部分,裡面可以容納3架摺疊起來的愛知M6A1“晴嵐”式水上飛機。機庫口延伸出一條85英尺長的彈射滑索,戰時這些水上飛機會從液壓艙門裡拖曳出來,在前甲板上組裝好,加油掛彈,最後用前甲板的一部26米長的蒸汽彈射器發射升空。任務完成後,飛機會降落在潛艇附近的海面上,用艇上的大馬力吊車回收入庫。艙室
在機庫下方右舷內外兩層殼體間有一個特殊的工作艙室用於檢修測試飛機發動機,旁邊是機載彈藥庫,可儲存4條航空魚雷、15枚炸彈以及航炮用的炮彈。耐壓殼體裡面還有一個彈藥庫,裝有更多的炮彈和潛艇自身使用的高射炮彈。這些艙室的上方都有厚實的裝甲保護。
兩個機艙各安裝一台19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每條軸連線一台1200馬力的發電機,提供潛艇下潛用的電力。實際運行中,潛艇達到了水上18.7節,水下6.5節的最高速度。
為了支持長達四個月的遠洋作戰,食物和補給品被塞進潛艇的每一個角落,狹窄的過道上也擺著食品箱,人只能彎著腰走在上面。
性能
![日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img/d/790/nBnauM3XzEDO4QjNyYTN2kT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2U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最大乘員220人。艇上安裝4台7700馬力柴油機和2台1764千瓦電動機。
伊-400的水面最大航速18.7節(水下最大航速6.5節),由於具有超大容量的燃油箱,該級艇在14節航速下最大航程可達37500海里,最大下潛深度也達到了100米,可持續作戰四個月以上,作戰半徑可達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使其可以攻擊遠在舊金山、巴拿馬、華盛頓或紐約的目標。
伊-400級的下潛時間為56秒,吃水為23英尺。設計潛深400英尺,試航中潛到了328英尺。
裝備
武器
![日本伊-400型大型載機潛水艇](/img/0/93c/nBnauM3X2gDM4ETM5gTN2kTO5ETMwQTOwQDMwADMwAzMxAzL4U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晴嵐”是專門為搭載於潛艇上而開發的機種,機長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載荷1800磅。可攜帶800公斤炸彈或17.71英寸(450mm)直徑的空投魚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長,直徑12英尺的機庫,可容納三架摺疊的“晴嵐”。
“晴嵐”還可以搭載附加油箱和炸彈,執行“敢死”任務。“晴嵐”由愛知公司製造,平時裝載於艇上的耐壓機庫中,浮筒被拆開放置,機翼和尾翼可摺疊。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可以在七分鐘內裝備好一架“晴嵐”。
雷達
伊400級裝有日本的早期預警雷達和雷達信號探測器,為了彌補雷達性能的不足,艦橋上還安有特大型的雙筒潛望鏡。另外,伊-400型還裝有柴油機通氣管工作裝置。
乘員
伊-400級起初設計艇員為145人,後來增加為213人,實際作戰中搭載220人。經過訓練的艇員可在45分鐘內完成“晴嵐”的裝配、加油、掛彈和彈射。
殘骸
2013年12月,美國夏威夷大學海洋調查研究所宣布,該研究所的載人潛水艇在瓦胡島西南近海約70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伊400”殘骸。參與調查的美國國家大氣和海洋管理局專家認為,就當時而言,這艘潛艇“擁有改變軍事戰略的攻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