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信息
[中文別名]甲氮咪胺,達卡巴嗪,抗黑瘤素,卡巴咪唑,甲嗪咪唑胺,三嗪咪唑胺。[外文名]Dacarbazine,Dimethyltriazenoim-idazolecarboxamide,Deticene.
[外文縮寫]DTIC,DIC,ICDT,DTIC-Dome。
[化學名]5-(3,3-二甲基-1-三氮烯)咪唑-4-甲羧胺。
[分子式]C6H9N6O。
[性狀]本品為一種三氮雜苯衍生物,鹼性棕紅色固體粉末,遇熱分解,遇酸、光均不穩定,無嗅,味微澀。
適用範圍
本品的作用機制可能是在體內釋放出甲基正離子起烷化作用,也可能作為嘌呤核苷酸前體的類似物而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臨床用於惡性黑色素瘤,對肺鱗癌、肉瘤、腦瘤、平滑肌肉瘤及纖維肉瘤等亦有一定療效。
使用方法
靜注,每日2.5mg~6mg/kg,或每日150mg~300mg/m 2,以生理鹽水20ml~40ml溶解後,立即靜脈緩慢推注,連用5~10日為1療程,間隔2~4周進行下1療程,或視病情需要進行治療。亦可用於動脈注射或滴注,劑量與靜脈注射相同。為減少對血管的刺激,本品也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150ml~250ml稀釋後,在15~30分鐘內快速滴注完畢。
藥理作用
本品系化學合成的一種新型抗腫瘤藥物,具有廣譜抗瘤活性。在體內經肝微粒體藥物代謝系統代謝為具有烷化劑活性的產物,阻斷核酸合成,抑制RNA和蛋白質合成作用強於對DNA合成的抑制。另外,本品同時具有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作用和較好的抗腫瘤轉移活性。DTIC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主要作用於G2期,使G2-M期阻滯,對G1期亦有延緩作用,對S期作用較小,不阻滯S-G2期。
體內過程
本品口服吸收不完全,一般靜脈給藥。其本身無活性,靜脈注射後在肝臟代謝成為活性的甲基碳原子與殘餘的重氮分子,前者與DNA反應,後者與RNA及DNA均發生反應。靜脈注射後30分鐘血漿濃度到達高峰,少量藥物可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中的濃度為血藥濃度的14%。本品具有雙相血漿衰減,6小時內血漿中藥物基本消失,30%~60%的本品在6小時內以原形及代謝產物經腎臟排出。
臨床套用
(1)惡性黑色素瘤,單用有效率達30%以上,迄今仍為治療黑色素瘤的首選藥物。
(2)惡性淋巴瘤,尤以霍奇金病療效最佳,以ANVD為代表方案。
(3)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及結腸癌等。
(4)肺鱗狀細胞癌、肺小細胞未分化癌。
(5)腦腫瘤、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及軟組織肉瘤等。
用法用量
靜脈注射或靜脈滴註:每日2.5~6.0mg/kg或200~400mg/m2,用生理鹽水10~15ml溶解後,立即靜脈緩慢推註: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稀釋後,在15-30分鐘內快速滴完。連用5-10日為1周期,一般間歇3-6周重複給藥。亦可單次大劑量650-1450mg/m2,每4-6周重複。
動脈灌註:四肢部位腫瘤可用同劑量進行動脈灌注。
不良反應
(1)骨髓抑制:程度較輕,主要表現為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部分病人可出現貧血。一般在用藥3~4周后出現血像下降,第5~6周可恢復至正常水平。
(2)胃腸道反應:比較明顯,第1次用藥後1~3小時內出現噁心、嘔吐,可持續12小時,1~2日後症狀減輕或消失。
(3)流感樣症狀:鼻塞,顏面潮紅,肌肉酸痛,發熱等。
(4)局部反應:注射部位可有血管刺激性疼痛。
(5)其他反應:偶見轉氨酶升高,過敏反應罕見。
禁 忌 證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嚴重過敏史者禁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注意事項
(1)注射速度不宜過快,藥物濃度不宜過高,以免產生注射部位疼痛。
(2)防止藥物外漏到組織中,以免產生局部給織損傷。
(3)最好臨時配製,及時套用,儘量避光。
製劑規格
注射劑:200mg/支(每支含氮烯咪胺枸櫞酸鹽200mg,其中含氮烯咪胺100mg)。
貯 藏
低溫(5℃以下)避光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