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博弈

氣候博弈

世界各國之間就氣候變化問題所做的談判被稱為“氣候博弈”。國家形勢的變化,實力的變化,整個氣候變化形勢的變化,這些都將對氣候博弈產生影響。氣候變化問題應該是兩大陣營,這種基本的格局還是延續著兩大陣營,三股力量,多個主體,以及多重博弈,這樣一個基本態勢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兩大陣營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從決定國際氣候進程走向的主要力量來看,歐盟、美國,以及77國集團加中國這個陣營作為三股力量中間的博弈。

基本信息

簡介

世界各國之間就氣候變化問題所做的談判被稱為“氣候博弈”。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的挑戰。氣候是“世界最大的公共產品”,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本應屬於利益共同體,但能否及早達成世界共識,實現世界行動,仍存在種種障礙。氣候問題是超越主權的話題,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要做出犧牲讓步,必然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呈現政治大國氣度與遠見的最佳視窗。

影響因素

國家形勢的變化,實力的變化,整個氣候變化形勢的變化,這些都將對氣候博弈產生影響。

歷史

研究

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許多地區出現的極端天氣,尤其是1973年非洲薩赫勒地區大旱,導致數百萬人失去生命。因此,1974年聯合國第六次大會因此要求世界氣象組織對此展開氣候變化研究。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研究結果,第29屆執委會決定於1979年召開“世界氣候大會高級科技會議”,後來改為“世界氣候大會———氣候與人類專家會議”。 組委會認為,世界氣候大會不僅是一次氣象會議,而且還應召集專家審議氣候對各種經濟行為和其他人類活動的作用,故與會者將不僅僅限於氣象學家,各個不同相關領域的專家都應該參加。

氣候博弈氣候博弈

組織

第一屆世界氣候催生了另一個在氣候變化研究上頗負盛名的組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1990年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二屆氣候大會通過了一項更具實質內容的《部長宣言》。《部長宣言》指出,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大量生產活動致使溫室氣體不斷積聚,下世紀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將是前所未有的,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將因此受到嚴重威脅。宣言還認為,控制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保護全球氣候是各國共同的責任。但是,作為溫室氣體主要排放源的西方工業國家對此尤其負有特殊責任,它們必須起帶頭作用,承諾採取行動,降低其在全球溫室氣體淨排放中的比重。

事件

儘管人類開始意識到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的災難性後果始於上世紀70年代,不過,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變化中心研究員張稱意介紹,“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歷史上,有兩個里程碑的事件,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通過和2005《京都議定書》生效。”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國際條約,也是國際社會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上進行國際合作的一個基本框架。據統計,目前已有190多個國家批准了《公約》,這些國家被稱為《公約》締約方。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通過了旨在限制已開發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個國家和地區簽署該議定書,其中包括30個工業化國家,批准國家的人口數量占全世界總人口的80%。

協定

現今最大規模的氣候變化大會是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由於2012年的臨近,《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即將到期。因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的“巴厘島路線圖”,啟動了加強《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全面實施的談判進程,致力於在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大會上完成《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2012年到期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安排的談判並簽署有關協定。

格局

氣候博弈氣候博弈

氣候變化問題應該是兩大陣營,這種基本的格局還是延續著兩大陣營,三股力量,多個主體,以及多重博弈,這樣一個基本態勢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兩大陣營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從決定國際氣候進程走向的主要力量來看,歐盟、美國,以及77國集團加中國這個陣營作為三股力量中間的博弈。儘管氣候變化威脅到全人類的共同前景,但是具體到確定的減排指標、技術轉讓以及資金支持時,紛爭的利益集團立即陷入無休止的討價還價。

美國是最大障礙

哥本哈根最大的障礙仍然是美國。美國代表團在談判中鮮有積極的建議,其決策過程有斷裂現象。美國代表團反覆強調,美國關心的焦點是2050年的減排目標和行動。這種做法試圖掩蓋其在中期目標上的責任和承諾。直到09年12月06日,美國終於公布2020年目標。美國政府代表提出,不僅僅已開發國家討論減緩目標問題,主要開發中國家也應參與,並做出相關的國家行動方案。這種提法混淆了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減排問題上的實質性不同。

中國的立場

中國在審視氣候變化戰略的時候,更看重國內戰略節能減排,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這些提法由來已久,並不是說以前不倡導。“九五”期間就談到兩個轉變,其中之一就是經濟成長方式由粗放型向節約型轉變,那時中國也在搞綠色跨世紀計畫、治理淮河等等,也很熱鬧。本質上今天的政策是當年政策的延伸,變是變在程度和重點上。
今天強調科學發展觀、資源節約型社會、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強調的程度是史無前例的。但這也不是空穴來風,標新立異,是有深刻的客觀背景的。主要是“十五”期間遇到了非常強烈的資源約束,另外中國進入一個我說的高資源、高能源消耗的發展階段。十年前我們也在修路蓋房子,但都沒有今天多。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科學發展觀等這一系列主張,已經成為中國當今發展戰略的主鏇律。
這個變化勢必然影響到氣候變化政策。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一些基本的觀點、立場沒有也不必改變,積極推進節能減排,把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和國內的環境問題結合起來,這些在今天強調得要更多更突出。

開發中國家意見一致

在這場談判中,開發中國家,甚至主要的開發中國家、巴西、中國、印度、南非、墨西哥這些比較大的排放很大的開發中國家來說,之間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大的問題看法上還是一致的。

聚焦減排

氣候博弈氣候博弈

中美兩大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國在哥本哈根會議前展現出配合姿態。這樣的表態並不能保證2009年的哥本哈根成為拯救地球的重要坐標。距離大會召開的時間越來越近,各國政府內部還在為本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的態度進行最後的協商和討論,歐盟理事會公布一份最新統計數字表明:至2012年歐盟15個初始成員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減少6.9%,並不能達到《京都議定書》中至少8%的減排目標。如果考慮到退耕還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這個數字還可以提高1%,而目前在建或改造中的工業設備將在未來幾年中減少2.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綜合起來,歐盟還有機會超過《京都議定書》里規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標準,錢是關鍵。開發中國家希望能從西方國家得到一些支持減排的資助,它們認為已開發國家必須承擔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的歷史責任。而以美國為首的富國回應,中國和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才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必須要對人類共同的未來負責。爭論焦點就在於西方到底願意拿出多少錢?歐盟領導人同意國際社會為開發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歐元用於應對氣候變化,其中220億~500億歐元應來自公共投資而非私營企業。其中包括,美國、歐盟和日本分攤總額為每年200億歐元的資助,從2016年起這個數字增長為每年500億歐元,2020年起每年1000億歐元。
非洲國家集團抱怨,為了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發達國碳減排的幅度仍然太小。非盟成員達成一致,認為美國、歐盟、日本及其他國家應向其每年支付總額高達670億美元的補償。
在氣候峰會召開前,中國突然行動,同印度、巴西、南非四個國家已達成一致協定,將反對由已開發國家提出的減排目標。印度環境部長賈伊拉姆·拉梅什在北京說:“如果不能讓步的要求遭到反對,我們將一同退出。這將是一個集體決策。”

現狀

09年12月07日,將有1.5萬人齊聚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進行為期兩周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談判。人們不遠萬里齊聚一堂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達成一份新的共識來取代即將在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但因為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氣候法案一直卡在參議院,哥本哈根會議幾乎已注定不可能簽署新的氣候條約。但即使如此,專家仍然預期最終的協定架構會逐漸成形。
而且,協定的內容最後還是會影響美國人民的燃氣與電費賬單,以及全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的能源政策分析師雷迪說:“會議結果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衝擊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與能源費用。”
近幾周,許多國家都站出來表明自己的減排壯志,但是想達成一份讓各方都滿意的協定很不容易:已開發國家的“誠心減排”最終無法取得開發中國家的信任,美國、歐盟和日本仍然對中國至少40%的減排目標心存不滿。
美國總統歐巴馬最近承諾,到2020年時,美國的氣體排放量可比2005年減少17%。但其他國家都以1990年作為減排的依據,若以此標準計算,美國減排的幅度大約是4%。也許這就是歐巴馬的“誠意”。美國領導人在乎的永遠是美國人會不會多付燃氣費和電費,而不是世界到底要減少多少排放量。對氣候談判最積極的歐盟國家給自己設定的減排範圍是20%到30%。同樣以2005年為基點,中國預計到2020年將單位GDP的碳排放下降40%-45%。

展望

在哥本哈根會議前一段時間裡面,有一些國家散布消極悲觀的論調,中國致力於促進各方堅定信心。哥本哈根大會以及丹麥政府的目標和遠景,即“一個協定,兩個目的”。 首先,哥本哈根大會協定應該成為一種政治上的動力以便各方儘快行動起來。其次,哥本哈根大會協定應該成為一種指令和期限,以便進一步地進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磋商,並為達成一項法律性的協定設定期限。關於減排目標,每個國家具體到數字的承諾和行動方案也將作為一系列的附錄反映在哥本哈根協定中。該協定還應該包括巴厘行動計畫中談判所涉及的所有方面,包括財政上的有力支持。
非常顯然哥本哈根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無論怎么樣哥本哈根將會有一個政治協定,它的具體的內涵、具體的數字能不能達成,至少他要啟動以一個政治的框架性的檔案來把2012年之後國際氣候制度主要的框架搭建好,這個就是他能夠取得的最好的成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