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
比較社會學基本上是兩派,即歷史學派和經驗學派:歷史學派主張把比較社會學看做是一種以時間為比較對象的歷史性研究,主要目標應該是探討社會變遷的時間序列過程。在這一學派看來,社會的研究就是歷史的研究,因為社會的現實不久就將成為歷史。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有:賴斯比特、貝拉、艾森斯塔特等。經驗學派則趨向於把比較社會學視為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文化或社會的比較,著重於經驗資料的蒐集、統計及分析。比較研究有四個基本層次:
1.社會內部體系單位的比較,側重於各種不同社會制度和功能的比較以及各種相關聯的變項間因果關係的比較;
2.比較社會研究,重點在於研究某社會制度或現象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社會裡的功能與角色比較;
3.比較歷史研究,其重點在比較同一社會裡不同時期的社會制度的歷史發展過程;
4.多層次比較研究,包括時空與空間兩變數的綜合性比較。比較社會學的研究已涉及了產業、政治、階層、流動、城市等社會學的廣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