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丁香[桃金孃科植物丁香果實]

母丁香[桃金孃科植物丁香果實]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母丁香,桃金孃科植物丁香(藥用丁香)的近成熟果實,乾燥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0.6~1厘米。外表呈褐色,或帶有土紅色粉末,粗糙,多細皺紋,上端宿萼有4裂片。

味辛、性溫,可治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等症。

歷史

丁香是一種進口“南藥”,原產於印尼 馬魯古群島,公元前 3 世紀作為“香藥”傳入我國。 丁香作為藥用始於漢武帝時代(公元前 1~2 世紀)。 丁香始載於《雷公炮炙論》,其果實以“雞舌香”入藥 最早見於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隨後的《南方草 木狀》對其也有記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將母丁 香收錄為我國重點發展的 39 種中藥材品種之一。

成分

母丁香含丁香油,其主要成分為丁香酚和沒食 子鞣酸等芳香類物質。 從母丁香粗提物中可分離到高純度的鞣花 酸、鼠李素和槲皮素。

形態特徵

丁香,常綠喬木,高達10米。葉對生;葉柄明顯;葉片長方卵形或長方倒卵形,長5-10cm,寬2.5-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狹窄常下展成柄,全緣。花芳香,成頂生聚傘圓錐花序,花徑約6mm;花萼肥厚,綠色後轉紫色,長管狀,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帶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數,花葯縱裂;子房下位,與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頭不明顯。漿果紅棕色,長方橢圓形,長1-1.5cm,直徑5-8mm,先端宿存萼片。種子長方形。

母丁香 母丁香

藥理活性

抗真菌

母丁香所含的丁香油, 具有較 強的抗真菌、防霉活性,可作為冬季水果儲藏的天然抗真菌劑。

抗細菌

丁香煎劑對結核桿菌、傷寒桿菌和痢疾桿菌等病原菌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夠 治療由這些病原菌引起的相關疾病。

保護酶

經研究發現,以丁香油 作為防霉劑,可顯著抑制儲藏冬棗腐爛,在 0 ℃和 25 ℃的貯存條件下,均可使冬棗長時間保持較高的苯丙氨酸銨裂解酶、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水平和總酚含量。丁香油防止水果腐爛的功效與防止相關酶的活性降低有關。

其他

母丁香所含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較強的殺蟎活性。

藥物概述

母丁香 母丁香

藥材基源:為桃金孃科植物丁香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L.)Perry

【採收和儲藏】果實將成熟時採收,曬乾。

【性狀】性狀鑑別 果實呈長倒卵形至長圓形;長2-2.5cm,直徑0.6-1cm。先端有齒狀萼片4枚,向中央彎曲,基部具果柄殘痕。表面棕褐色,粗糙,多細皺紋。果皮與種皮薄殼狀。質脆,易破碎脫落,有的已無果皮或種皮,僅為種仁。種仁倒卵形,暗棕色,由兩片肥厚的子葉抱合而成,子葉形如雞舌,不規則抱合,中央有一條細桿狀的胚根,由子葉的中央伸到較寬的先端。質堅硬,難破碎。氣微香,味辛辣。

①《別錄》:“微溫。”

②《藥性論》:“味辛,無毒。”

【歸經】歸脾;胃;肝;腎經

【功用主治】溫中,散寒。治暴心氣痛,胃寒嘔逆,風冷齒痛,牙宣,口臭,婦人陰冷,小兒疝氣。

①《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

②陶弘景:“療惡核毒腫。”

③《蜀本草》:“療嘔逆甚驗。”

④《本耳圖經》:“療口臭最良,治氣亦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作栓劑。

【宜忌】熱證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論》:“不可見火。畏鬱金。”

②《本草經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臨床套用】治療小兒疝氣

取母丁香粉適量撒在獨角蓮膏藥上,貼於患處。每隔1~2天換-次,至病癒為止。觀察19例,15例痊癒,3例好轉,1例無效。

藥物性狀

母丁香 母丁香

該品為桃金孃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yllataThunb.的近成熟果實。果將熟時採摘,曬乾。 該品呈卵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5~3cm,直徑0.5~1cm。表面黃棕色或褐棕色,有細皺紋;頂端有四個宿存萼片向內彎曲成鉤狀;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與種仁可剝離,種仁由兩片子葉合抱而成,棕色或暗棕色,顯油性,中央具一明顯的縱溝;內有胚,呈細桿狀。質較硬,難折斷。氣香,味麻辣。

鑑別方法

⑴該品粉末棕褐色。澱粉粒眾多,單粒長卵形、類貝殼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14~35μm。纖維較多,成束或單個散在,淡黃棕色,多呈長梭形、類三角形或不規則形,偶有分枝狀,直徑14~88μm,層紋較密,孔溝明顯。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直徑7~43μm。偶見草酸鈣小方晶,油室多破碎。

⑵取該品粉末1.5g,加乙醚5ml,振搖數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母丁香對照藥材1.5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丁香酚對照品,加乙醚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及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母丁香飲片

母丁香 母丁香

炮製 :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性味:辛、溫。

歸經:歸脾、胃、肺、腎經。

功能:溫中降逆,補腎助陽。

主治:用於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用法與用量;1~3g。內服或研末外敷。

注意:不宜與鬱金同用。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主要療效

1、治小兒睪丸鞘膜積液

取母丁香 40 g 研末過篩,製成粉狀,取 2 g 放入患者肚臍中(高於皮膚 0.2 cm),然後蓋上塑膠 1 塊,用膠布十字固定,每隔 2 d 換藥 1 次,20 d 為 1 療程,間隔 5~10 d 進行第 2 療程。

2、口腔及齒科疾病

取母丁香 1.5~4.5 g 煎服, 可治療齲齒痛、牙宣口臭;煎水含漱,可有效地清新 口氣。

3、治小兒疝氣

母丁香細末,填滿臍窩,固定, 每隔 2 d 換藥 1 次,一般 4~6 次可見效。

套用注意事項

以丁香命名的中草藥,如白丁香、苦丁香、紫丁 香、丁香蓼等,名字相近,來源不同,性狀及功效也 存在較大差異,應注意區分使用。

生長習性

丁香喜高溫,是屬熱帶低地潮濕森林樹種,年平均氣溫23-24℃,最高月平均氣溫26-27℃,最低月平均氣溫16-19℃,生長良好。引種到中國南方尚有一定忍受低溫的能力,當冬季l-2月,月平均氣溫19-20℃,絕對最低氣溫9-10℃時,生長發育正常,仍能抽技吐葉,當氣溫O℃時,植株死亡;丁香不耐乾旱,要求年降雨量為1800-2500毫米。苗期以及1一3年生幼樹,喜陰,不宜烈日暴曬,成齡樹喜光,需要充足的陽光才能開花結果。喜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黃壤和紅壤。丁香地上部分枝葉茂盛,體積大,側技細脆而根系小,支持力弱,遇強風易倒,需設防護林加以保護。選地要選東南向或朝東坡向。

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宜選擇溫和濕潤、靜風環境、溫濕變化平緩、坡向最好為東南坡的地區,並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栽培。土壤以疏鬆的砂壤土為宜。深翻土壤,打碎土塊,施腐熟的乾豬牛糞、火燒土作基肥,每畝施肥2500-3000千克。平整後,作寬l-1.3米、高25-30厘米的畦。如果在平原種植,地下水位要低,至少在3米以下。有條件先營造防護林帶,防止颱風為害。種植前挖穴,植穴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50厘米,穴內施腐熟廄肥15-25千克,摻天然磷礦粉0.05一0.1千克,與表土混勻填滿植穴,讓其自然下沉後待植。

2.繁殖方法主要用種子繁殖。果實7-8月陸續成熟。鮮果肉質堅實,每千克鮮果有600-700粒。開溝點播,溝深2厘米,株行距則隨育苗方式不同而異。苗床育苗,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營養磚育苗,株行距4厘米×6厘米。播種後蓋上一層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切不要蓋上太厚。在播前搭好前棚,保持50%的鬱閉度。播後19-20天即可發芽。3個月後具3對真葉時,把幼苗帶土移入裝有腐殖土的塑膠薄膜袋或竹籮內,每袋(籮)移苗四株,置於自然林下或人工前棚下繼續培育。定植後5-6年開花結果。

3.田間管理

⑴蔭蔽l-3年生的幼樹特別需要蔭蔽,由於植距較寬,可在行間間種高稈作物,如玉米、木薯等,既可遮蔭,又可作防護作用,還能增加收益,達到以短養長的目的。

⑵除草、覆蓋每年分別在7、9、10月,在丁香植株周圍除草,並用草覆蓋植株,但不要用鋤頭翻上以傷害了香根,林地上其它地方的雜草被割除作地面覆蓋,還可作綠肥,代替天然植被覆蓋地面。除草工作直至樹冠鬱閉而能抑制雜草的生長為止。

⑶補苗丁香在幼齡期的致死因素較多,如發現缺苗,應及時補種同齡植株。

母丁香 母丁香

⑷排灌幼齡丁香,根系纖弱,不耐旱,三年生以下的丁香樹 ,乾旱季節需要淋水,否則幼樹幹枯。開花結果期在乾旱季節易引起落花落果,也要淋水,雨季前流通排水溝,以防積水。

⑸施肥定植後,一般每年施肥2-3次:第一次在2-3月;每株施稀人糞尿10-15千克或尿素、硫酸鈣和氯化鉀各0.05-0.1千克;第二次在7-8月,除施氮肥外,每株加施0.l千克過磷酸鈣或適量堆肥和火燒土,但不宜過量和緊靠根際,以免引起灼根造成腐爛;第三次在10-12月施以廄肥或堆肥,摻適量過磷酸鈣和草木灰。

⑹培土丁香樹是淺根系,表土上層的細報必須避免受傷,同時這些細根不應露在土面,若露出要用肥沃鬆土培土2-5厘米。

⑺修枝丁香樹木需要大量修枝,但為了便於採花,可將主幹上離地面50-70厘米內的分枝修去;若有幾個分叉主幹,應去弱留強,去斜留直,保留1個。上部枝葉不要隨便修剪,以免造成空缺,影響圓錐形樹冠的形成。⑻防風防護林的設定是確保了香園完整的一項重要措施。此外,幼齡期在颱風來臨前要做好防風工作,可用繩子和竹子固定丁香植株樹幹,以減輕颱風對丁香植株的搖動,從而減少危害。

病蟲害防治

⑴褐斑病幼苗和成齡樹都有發生,為害枝葉、果實。防治方法:①可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②清潔田園,消滅病殘株,集中燒毀。

⑵煤煙病主要是由黑刺粉虱、蚧類、蚜蟲等害蟲的為害而引起的。防治方法:①發現上述害蟲為害時用殺蟲劑噴殺;②發病後用1∶1∶l00倍的波爾多液噴灑。

⑶根結線蟲病由一種線蟲引起,為害根部。防治方法: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穴施或撤施於根區。

⑷紅蜘蛛為害葉片。防治方法: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和20%三氯殺蟎碸稀釋500倍液噴殺。兩種液體混合使用效果更好。每5-7天噴1次,連續2-3次。

⑸紅蠟介殼為害枝葉。防治方法:冬季可噴10倍松脂合劑,50%馬拉松稀釋1000-1500倍液噴殺,每隔7-15天噴1次,連續2-3次。

⑹大頭蟋蟀為害小枝、葉、幼乾。防治方法:採用毒餌誘殺。先將麥麩炒香,然後用90%晶體致百蟲30倍液,拌濕麥麩,傍晚放畦周圍。

中醫傳承

文獻記載

⒈《雷公炮炙論》:不可見火。畏鬱金。

⒉《抱朴子》: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諸有百疾之在目者皆愈,而更加精明倍常也。

⒊《齊民要術》:雞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為之丁子香也。

⒋《本草拾遺》:雞舌香與丁香同種,花實叢生,其中心最大者為雞舌,擊破有順理,而解為兩向,為雞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

⒌《本草圖經》:雞舌香,今人皆於乳香中時時得木實似棗核者,以為雞舌香,堅頑枯燥,絕無氣味,燒亦。

⒍《本草經疏》:一切有火熱證者忌之,非屬虛寒,概勿施用。

實用選方

①治暴心氣痛:雞舌香末,酒服一錢。(《肘後方》)

②治胃冷嘔逆,氣厥不通:母丁香三粒(椎碎),陳橘皮一枚(全者,湯浸去白,焙)。上二味,用水一盞,煎取半盞,去滓熱呷。(《聖濟總錄》)

③治小兒冷疳,面黃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為末,乳汁和蒸二次,薑湯服之。(《衛生易簡方》)

④治風冷乘於齒間,發歇疼痛。口氣宣露:雞舌香、射於各一兩,麝香(細研)一分。上二味,搗羅為散,入麝香再拌和令勻。每用少許揩齒,良久以溫湯漱口。(《聖濟總錄》雞舌香散)⑤治齲齒:雞舌香煮汁含之。(《姚僧坦集驗方》)

⑥治婦人難產:母丁香三十六粒.滴乳香三錢六分。為末,同活兔膽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頤真堂經驗方》如意丹)

⑦治陰冷:母丁香為末,縫紗囊如小指,實末,納陰中,中病便已。(《本草衍義》)

公 母丁香的鑑別

性狀鑑別

公丁香 略呈研棒狀,長 1 ~ 2cm; 花冠圓球形,直徑 0. 3 ~ 0. 5cm;花瓣4,復瓦狀抱合,棕褐色至褐黃色,花瓣內為雄蕊和花柱, 搓碎後可見眾多黃色細粒狀的花葯; 萼筒圓柱狀,略扁,有的稍彎曲, 長0. 7 ~1. 4cm,直徑0. 3 ~0. 6cm,紅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 4 枚三角 狀的萼片,十字狀分開;質堅實而重,入水即沉;富油性,用指甲劃之可 見油質滲出;氣芳香濃烈,味辛辣、有麻舌感。以個大,粗壯、鮮紫棕 色、香氣強烈、油多者為佳。

母丁香 呈長倒卵形至長圓形; 長 2 ~ 2. 5cm,直徑 0. 6 ~ 1cm; 先端有齒狀萼片4 枚,向中央彎曲,基部具果柄殘痕; 表面棕褐色,粗 糙,多細皺紋;果皮與種皮薄殼狀;質脆,易破碎脫落,有的已無果皮或 種皮,僅為種仁;種仁倒卵形,暗棕色,由兩片肥厚的子葉抱合而成;子 葉形如雞舌,不規則抱合,中央有一條細桿狀的胚根,由子葉的中央伸 到較寬的先端;質堅硬,難破碎;氣微香,味辛辣。

顯微鑑別

公丁香

萼筒中部橫切面: ①表皮細胞 1 列,有較厚角質層; ② 皮層外側散有2 ~3 列徑向延長的橢圓形油室,其下有數十個小型雙 韌維管束,斷續排列成環; ③內側為數列薄壁細胞組成的通氣組織,有 大形細胞間隙; ④中央部有多數細小維管束,薄壁細胞含眾多細小草 酸鈣簇晶。

粉末: ①暗紅棕色; ②纖維梭形,頂端鈍圓,壁較厚; ③花粉粒眾 多,極面觀三角形,赤道表面觀雙凸鏡形; ④草酸鈣簇晶眾多; ⑤油室 多破碎,分泌細胞界限不清,含黃色油狀物; ⑥表皮細胞呈多角形,有 不定式氣孔。

母丁香

粉末: ①棕褐色; ②澱粉粒眾多,單粒長卵形、類貝殼 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 ③纖維較多,成束或單個散在,淡黃棕色,多呈 長梭形、類三角形或不規則形,偶有分枝狀,層紋較密,孔溝明顯; ④可 見草酸鈣簇晶; ⑤偶見草酸鈣小方晶,油室多破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