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山東省
歸城城址VI-118
簡介
歸城城址在龍口市城東南6.5公里處,坐落於縣境最高山峰——萊山之間,萊陰河自南向北穿過故城,匯黃水河向西北匯入渤海。城址藩範圍內包括姜家、和平、北山、大於家、董家、東遲家、南埠、曹家(含小劉家)八個自然村。這裡是丘陵中的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在農業生產與建築破土過程中發現過很多古代遺蹟和遺物,從這些遺蹟和遺物的分析上看,這裡應是一處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古國都城。 歸城城址於2006年被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煙臺市具有豐富歷史價值的古遺址,從建國前至現代,迭有大量珍貴文物出土,其中昭王時代青銅器啟尊、啟卣被國家確定為西周時期斷代標準器,現藏國家博物館。歸城城址在學術界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對它的研究一直沒有中斷過,但迄今研究成果仍比較零碎,缺乏完整系統的考古調查研究,關於萊子國之立國、建城、城池四至等一直是個謎。 此次中美合作將在研究資金、科技考古、信息共享等方面將歸城研究工作推向深入,是歸城城址乃至萊子國研究工作的重要里程碑。中外合作考古研究工作在煙臺地區尚屬首例,這也充分說明了歸城城址和龍口地區深厚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對促進龍口歷史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將具有深遠的影響。城址
古城之繁榮伴隨著國家的沒落乃至滅亡而掩入萋萋之荒草,在經歷2500餘年的風雨之後,當年堅固高大的城牆早已傾頹,現地面上可見的夯土牆僅遺二處,長度僅在百餘米。1973年,煙臺市文管會組織文物考古工作隊,對古城址進行了調查探測,發現的城址分為內、外二城。內城在盆地中部的河旁台地上,南北長780米,東西寬約定米。外城位於盆地四周,沿山嶺築建。北城牆在鳳凰山南坡山腰,南城牆在萊山北坡山腰及其西的馬嶺山頂。東西城牆皆築於低矮的山崗頂部,環周總長約10公里。城牆經長期自然剝蝕,又加當地民眾歷代挖土築房、整地造田,大部分牆段已毀損無存。在古城範圍內,出土的遺物比較豐富,其中以銅器和陶器為大宗,在發現的遺物上多有銘文或璽印等文字資料,為解決歸城古城的歸屬提供了佐證。 歸城故城遺址位於龍口市蘭高鎮歸城姜家村一帶。故城分內城、外城,內城建於盆地中央萊茵河西岸黃土台地上;外城沿五陵山圍築,內含歸城姜家、東和平、南埠等8個自然村,整個遺址35.1萬平方米。
歸城故城始建於西周時期,是歷史上“萊子國”國都所在地,這個由“萊夷”部族建立的國家,在西周和春秋時期,不但是一個經濟文化相當發達,而且是齊國在東方強大的敵人。該遺址出土了大量帶有銘文的青銅器、玉器、陶器和石器,考古資料證明,它與中原文化不僅同步、而且在某些方面優先於中原文化。歸城故城遺址是我國文明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