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之繁榮伴隨著國家的沒落乃至滅亡而掩入萋萋之荒草,在經歷2500餘年的風雨之後,當年堅固高大的城牆早已傾頹,現地面上可見的夯土牆僅遺二處,長度僅在百餘米。1973年,煙臺市文管會組織文物考古工作隊,對古城址進行了調查探測,發現的城址分為內、外二城。內城在盆地中部的河旁台地上,南北長780米,東西寬約定米。外城位於盆地四周,沿山嶺築建。北城牆在鳳凰山南坡山腰,南城牆在萊山北坡山腰及其西的馬嶺山頂。東西城牆皆築於低矮的山崗頂部,環周總長約10公里。城牆經長期自然剝蝕,又加當地民眾歷代挖土築房、整地造田,大部分牆段已毀損無存。在古城範圍內,出土的遺物比較豐富,其中以銅器和陶器為大宗,在發現的遺物上多有銘文或璽印等文字資料,為解決歸城古城的歸屬提供了佐證。
根據文獻記載,東方是萊夷族的居住之地,膠東半島更是萊人的勢力範圍。因此,文獻記載認為歸城就是周代萊國的國都。《春秋》宣公七年(前602年),“夏,公會齊候伐萊。”杜預註:“萊國,今東萊黃縣。”自《元和郡縣誌》至《齊乘》、《讀史方輿紀要》,以及《春秋》,《戰國策》的一些疏箋者皆沿襲此說,清人葉雨過天青綬《續山東考古錄》對此雖有懷疑,但無新說。王獻唐先生在《黃縣箕器》一書中,根據歸城出土的銅器否定了以歸城為“萊子城”的說法,認為“黃縣灰城為箕國故都,古名箕城,後轉音為灰城”,又轉音為歸城。此亦為一說,但長久以來,萊人是否曾建立國家尚存爭議,以歸城為萊國國都的確尚需斟酌,考古新發現證明,歸城是一處古國的都城遺址已無爭議,但究竟是哪個古國,究竟是中原部族抑或萊夷部族建立的國家還需要將來更精確的考古發掘去證實,相對而言,山東東部半島地區的考古工作開展尚有較大空間,這個未解之謎只能留待未來,即便如此,歸城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在山東古國史上的重要地位,揭開歸天的秘密是每一位考古乃至歷史學家夢寐以求的事,變換的是人,不變的是古城和時間,也許我們需要時間。
相關詞條
-
郚城故城
郚城(wu cheng)故城位於安丘城西南30公里的紅沙溝鎮李家西郚村東,下營至小關公路南側。
地理位置 歷史 -
鄭韓故城遺址
鄭韓故城位於今河南省新鄭市區周圍,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平面呈不規則三角形。城垣周長20公里,城內面積16平方公里,城牆用五花土分層...
遺址概述 宮殿遺址 宗廟社稷遺址 地下冷藏遺址 鑄造遺址 -
歸城故城址
歸城故城址是西周至春秋時期的古國都城。位於龍口市文基鄉,處萊山北側的丘陵盆地。西北距黃城鎮6.5公里,萊陰河自南而北穿過城區。
簡介 歷史 遺址 考古 -
隴城故城遺址
隴城故城是晉代設定的略陽郡、略陽城、北魏至唐的隴城縣,宋時的隴城寨,明代設定隴城巡檢司的治所。
歷史變遷 現存遺址 -
卞城故城
城址呈不甚規則的長方形。北、西、南三面邊長約800米,東面邊長約500米,總面積約40餘萬平方米。50年代初期,西北、西南、東南三處城牆角尚存,現僅存西...
-
歸城城址
位於山東省龍口市市區東南22公里歸城姜家村東,萊山北麓。傳為春秋戰國時萊國都城遺址。魯襄公二年(公元前571年)萊國被齊國所滅。20世紀50年代尚殘存斷...
信息 簡介 城址 文獻記載 -
《樓蘭故城遺址》特種郵票
中國郵政於2010年7月3日發行《樓蘭故城遺址》特種郵票1套2枚。該郵票設計:姜偉傑;印製: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志號:2010-17。
郵品樣板 郵品資料 背景資料 發行花絮 郵品首發 -
歸城姜家村
考古資料證明,歸城故城遺址是殷周時期萊夷族故城。 故城遺址內歷年迭有重要文物出土,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遺存較多。 1977年12月故城遺址被列為山東省重點...
簡介 沿革 遺址 -
薛城遺址
中國西周、春秋時期薛國都城遺址。在山東省滕州市張汪鎮與官橋鎮之間。據《左傳》定公元年記載,薛祖奚仲為夏車正,始居薛。以後仲虺為湯左相,亦居薛。夏、商時期...
遺址概況 沙溝遺址 古代城址 古冶鐵遺址 古瓷窯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