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歷歷
拼音
lì lì
基本解釋
[distinctly;clearly] [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晰分明。
歷歷可數。
歷歷在目。
引證解釋
1、清晰貌。
唐 崔顥 《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杜甫《歷歷》詩:“歷歷開元事,分明在眼前。”
宋孔平仲《月夜》詩:“更登高處望,歷歷見湖山。”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藺)相如奏曰:‘秦自穆公以來,共二十餘君,皆以詐術用事。遠則杞子欺鄭,孟明欺晉;近則商鞅欺魏,張儀欺楚。往事歷歷,從無信義。臣今者惟恐見欺於王,以負寡君,已令從者懷璧從間道還趙矣。臣當死罪!’”
清·田蘭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孫)》:“屈指甲辰才幾日,為歡歷歷記當時。”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王桂庵》:“景物歷歷,如在目前。”
清 袁枚 《祭妹文》:舊事填膺,思之淒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六:“兩岸的風物都歷歷如畫。”
朱自清:“《溫州的蹤跡》花正盛開,紅艷欲流;黃色的雄蕊歷歷的,閃閃的。”
2. 逐一,一一。
唐韓愈《送李正字歸》詩:“歷歷余所經,悠悠子當返。”
明 高啟 《門有車馬客行》:“對案未能食,歷歷問桑梓。”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三:“善飲者歷歷嘗之曰:‘此南京酒也,此蘇州酒也。’”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札記·同治壬戌十月初七日》:“計看此俱已三過,故歷歷翻去,殊不費目力。”
3. 排列成行。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二·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
《楚辭·劉向<九嘆·惜賢>》“登長陵而四望兮,覽芷圃之蠡蠡” 漢王逸註:“蠡蠡猶歷歷,行列貌也。”
宋司馬光《靜齋》詩:“聊窺碧甃缺,寒草生歷歷。”
4. 猶歷錄。
《詩·小雅·斯乾》“約之閣閣” 毛傳:“閣閣,猶歷歷。”馬瑞辰通釋:“《傳》云:‘閣閣猶歷歷’者,謂束板歷錄之貌。”參見“ 歷錄 ”。
5.零落貌。
清錢謙益《東歸漫興》詩:“招魂倘有巫陽在,歷歷殘棋忍重看。”
6. 象聲詞。
唐曹唐《贈南嶽馮處士》詩:“穿廚歷歷泉聲細,繞屋悠悠樹影斜。”
元耶律楚材《再用張敏之韻》:“悲歌聲歷歷,雅調韻洋洋。”
明高啟《鶴瓢》詩之二:“醉聽樹頭風歷歷,還疑秋傍九皋鳴。”
杜甫詩歌
基本信息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絕】
原文
歷歷開元事①,分明在眼前②。
無端盜賊起③,忽已歲時遷④。
巫峽西江外⑤,秦城北斗邊。
為郎從白首⑥,臥病數秋天⑦。
注釋
(此章承前起後。前三章說承平之世,故以開元事括之。後三章說亂離以後,故以盜賊起包之。上四乃追述往事,下則自嘆夔江衰老也。天寶之亂;皆明皇失德所致。此雲“舞端盜賊起”,蓋諱言之耳。)
①張華詩:“昔事歷歷記。”
②庾信《春賦》:“分明入射堂。”謝靈運詩:“浮歡昧眼前。”
③漢樂府《從軍行》:“禍集非無端。”漢武帝書:“盜賊縱橫。”
④鮑照詩:“歲時多阻折”
⑤陰鏗詩:“江連巫峽長。”梁簡文帝詩:“落日下西江。”趙曰:蜀江從西來,故謂之西江。長安城,謂之北斗城。
⑥蔡夢弼曰:公在蜀為尚書員外郎,故云。荀悅《漢紀》:“馮唐白首,屈於郎署。”謝靈運詩:“臥病同淮陽。”
⑦數秋天,屢經秋日也。顧注謂前後情事,俱從臥病中追數而見者,其語太曲。庾信《小園賦》:“異秋天而可悲。”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鏇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