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歷歷

張歷歷

張歷歷,男,漢族,1954年9月生。現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外交學院學術委員,當代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國研經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外交學》叢書編委,當代中國外交、外交學兩個方向碩士生導師、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東亞戰略與和平論壇”首席研究員,北京市朝陽區政府顧問,北京市社會主義學院兼職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張歷歷張歷歷

1978年9月—1982年6月,廈門大學歷史系讀本科,獲學士學位。

1982年9月—1985年7月,外交學院攻讀國際政治學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5年7月—今,在外交學院外交系任教,曾先後在中國對外關係教研室、政治學教研室工作。

1998年任外交學教研室主任。

2004年任外交學系主任。

教學情況

主要研究方向:當代中國外交實踐與理論、當代國際關係及理論、外交學及研究方法論。現在外交學院為研究生、二學位生、本科生開設當代中國外交、外交學概論、外交決策、當代中日關係、當代國際政治等課程。

1991年開始給研究生上課,1996年起獨自帶碩士學位研究生。

2004年給外交學博士生上課。

科研課題

1992年—1995年,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國家“八五”項目“當代中國外交”課題研究,(課題費3.05萬元)。

2000年作為課題組長主持國家外專局“21世紀引進智力資源的國際環境”課題(部委級)研究,(課題費3萬元)。

作為最主要承擔者,參加北京市教委“外交決策”課教改課題研究,(課題費1萬元)。

國家外專局國際交流項目負責人,(2001年度、2002年度項目經費總計18萬元)。

國家“十一五”項目“當代中國外交案例研究”(2004年)課題組主要參與者之一,科研經費6.5萬元。

2004年獲韓國外交通商部研究基金贊助,作為中日韓地區安全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

獲獎情況

《當代中國外交史》(主要作者之一),獲1998年北京市社科類著作一等獎;

獨立執筆論文“21世紀初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思路”,獲2000年《中國當代國防文庫》優秀成果獎;

獨著《20世紀中國對外關係》獲外交學院著作三等獎;

2004年《當代中國外交》獲北京市精品課程獎,為第二參與人。

人物作品

論文

​“試析從‘九一八'到武漢淪陷前日本的對華政策”,《歷史教學》1985.6期;
“來自另一方的記錄——《岸信介回憶錄》”,《世界史研究動態》1985.4期;
“簡論從1894—1905年的日俄關係”,《歷史教學》1986.5期;
《增補日本外交史概論》簡介,《世界史研究動態》1986.4期;
“中日第四次貿易協定的終止及影響”,《外交學院學報》1986.2期;
“中國政治發展的國際環境”,北京《理論信息報》1987.1.5日;
“關於清末英國駐華使館建立的幾個問題”,《歷史教學》1987.4期;
“中國國際法學會召開光華寮問題座談會”,上海《社會科學報》;
“從二二六事變到七七事變”,《齊齊哈爾師院學報》1988.1期;
“理論超前刻不容緩”,上海《社會科學報》1988.1月中旬;
“簡論建國後中日關係史的分期問題”,展望出版社《中日文化與交流》1988.3期;
“可貴的理論探索——簡評《國際關係理論問題》”,《世界史研究動態》1988.6期;
“試論岸信介內閣的對華政策”,《歷史教學》1988.11期;
“國際關係的演變和日本的作用”,上海《社會科學報》1988.年11月.24日;
“試論八十年代國際關係變化的新特點”,《齊齊哈爾師院學報》1989.3期;
“試論今後二十年國際格局的變化(上、下)”,《廣西外事》1989.8—9期;
“訪日觀感點滴”,《外交學院學報》1989.3期;
“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歷程述要”,《歷史教學》1989.11期;
“東京人的交通觀”,《外國問題研究》1989.4期;
“關於今後十年中日關係的思考”,《中日關係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建國後中日關係史分期問題概述”,《歷史教學》1990.11期;
“在第一屆世界環境發展會議上的鬥爭”,《河北外事》1992.3期;
“香港回歸對中國國際地位的影響”,中央黨校出版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1998.4月版;
“警惕印度----評印度核試驗對軍備控制和安全格局的影響”,《軍事展望》1998.6期;
“柯林頓如何面對中國---中美日安全關係分析”,《軍事展望》1998.7期;
“試論鄧小平的國際關係理論體系”,《外交學院學報》1998.4期;
“美國炸我使館的險惡目的”,《外交學院學報》1999.2期;
“新中國外交50年會議綜述”,《外交學院學報》1999.4期;
“當代世界的三大矛盾”,《學習時報》2000.3.13;
“關於外交決策研究的幾個問題”,《國際論壇》2000.4期;《人大資料—中國外交》2000.7期
轉載;
“台灣問題的演變及前景”,《國防科技》2000.2期;
“21世紀初的亞太安全”一文收入《國際安全與安全戰略》,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6月;
“21世紀中國挺立全球化潮頭”,《粵港信息日報》,2001年1月1日;
“試論21世紀國中國的全球亞太戰略和對日政策”,《河南大學學報》,2001.3期;
“世紀之交的亞太安全形勢”,《外交學院學報》,2001年2期;
“20世紀歷史的真實寫照”,《國際觀察》,2001.3期;
“21世紀初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國際地位的影響”,《國防科技》,2001.6期;
“世紀之交的亞太形勢和對日政策”,《外交學院學報》,2001.2期;
“團結合作,深入探討”,《外交學院學報》,2002年4期;
“新中國外交學學科建設與研究”,《外交學院學報》,2003.3期;《人大資料——中國外交》
2003年12期轉載;
“從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看對中日關係的影響”,《外交學院2002年度科研論文集》,世界知識出版
社2003年9月;
“溫總理美國之行表現執政新風”,《新京報》社論,2003年12月13日;
“薩達姆被捕,布希支持率上升”,《南方都市報》2003年12月15日(首發);《新京報》評
論,2003年12月16日(二發)
“為中法關係發展再添新動力”,《新京報》社論,2004年1月28日;
“紀念一國兩制發表”,《南方都市報》,2004年2月20日;
“切尼訪華為何受到特別重視”,《新京報》社論,2004年4月15日;
“中國外交理念的新發展”,《參考訊息》2004年6月3日;
“試論中日關係中的歷史認識問題”,《國際論壇》2004年4期;
“要面對發展的現實思考中日關係”,(香港)《中國評論》2004年82期。

著作

​《現代國際關係學》,重慶出版社1989.1月版,25.9萬字,第一作者;
《國際組織與集團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11月版,40萬字,作者之一;
《社會科學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10月版,120萬字,作者之一;
《中國外交史(1979-1994)》,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7月版,20.6萬字;
《中國文化小百科辭典》七卷本之四“歷史卷”,團結出版社1995年版,作者之一,寫作7萬字;
《二十世紀大事典》,中國廣播出版社1996年版,寫5萬字,作者之一;
《當代中國外交(1949~1995)》,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42萬字,作者之一,;
《20世紀中國對外關係》,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獨著,49.5萬字;
《當代中國外交(1949~2002)》,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年版,50萬字,作者之一。

譯著

​《中小企業診斷》(日譯中),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版,第一譯者,18.7萬字;
《杜登日漢圖解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0.4月版,第一校訂,80萬字;

影視

​《新中國外交風雲錄》大型歷史專題記錄片,30集,長600分鐘,中國教育電視台、外交學院聯
合攝製,任總撰稿之一;該片已製成VCD,由中國電化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發行;
《共和國大使訪談錄》大型專題記錄片,30集,長600分鐘,2000年9月由上海電視台攝製,
任策劃、外交史顧問;
《中國歷史大回放——外交的故事》1999.9月30日晚9:30播放,90分鐘長,香港鳳凰電視
台,撰稿1.8萬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