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歷史詩學》作者是俄國歷史比較文藝學的創始人,其代表作《歷史詩學》(1870―1906),集中體現了他的美學思想,文藝觀和方法論。他對文藝的起源、文學的樣式和體裁的形成和演變,情節史、修飾語史,以及詩歌語言風格、對比手法等一系列詩學基本問題的範疇進行了追根溯源,鞭辟入裡的系統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富於開拓性的創見,開闢了一條“從詩的歷史中闡明詩的本質”,從而把文學史的研究和詩學理論的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文藝學研究的新方向、新道路。近幾十年來,隨著比較文學研究在東西方的復興和推進,維謝洛夫斯基的歷史詩學的理論和方法越來越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和探討。以多卷本《近代文學批評史》著名的美國批評家韋勒克認為:“維謝洛夫斯基是俄國比較文學的庇護者和俄國形式主義的一位首倡者”,他“為文學理論所做的重要貢獻直至20世紀才引起重視”。俄國20世紀以來,許多不同傾向的文藝學流派,包括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派在內,都從他的學術遺產中獲得營養和啟迪。
維謝洛夫斯基生前只發表了《歷史詩學》的部分章節。全書直至1940年才在蘇聯列寧格勒出了第一版,由日爾蒙斯基編注並作序。由於該書包括了大量作者生前未發表的講稿、筆記、提綱、學術考察報告等,篇幅浩繁,內容艱深,不適於一般讀者閱讀,此後一直未能再版。蘇聯高等教育出版社於1989年推出了《歷史詩學》的新版,作為向高校學生推薦的“文學學術名著叢書”之一。該書依據1940年的初版,刪繁就簡,以作者生前發表過的歷史詩學章節為主,作為附錄收入了部分手稿,並附有比較詳盡的注釋。我們就是根據這一新版本,將維謝洛夫斯基這一經典學術著作譯介給我國讀者的。
作者簡介
維謝洛夫斯基(1838~1906),俄國文學史家。父親是軍事教育家、將功折罪軍。1858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多次赴西歐各國研究文學。1872年起任彼得堡大學教授,1880年起為彼得堡科學院院士,並負責俄羅斯語言文學部的工作。他學術視野廣闊,諳熟俄羅斯、斯拉夫、拜占廷和西歐自古以來各個時期的文學以及各民族民間創作和民族志。寫有關於藝術起源、文藝理論和東西方文學交流史方面的著作20多部,創立神話起源的理論。關於民間文學的研究著作有《義大利的民間政治詩》(1866)、《伊凡雷帝的故事》(1876)、《情節研究》(1897~1906)和《歷史詩學中的三章》(1899)。他注意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各民族的創作,對文學和民間創作的類似現象進行廣泛的類型比較。他是俄國的文學比較研究的創始者。他關於文化發展的階段的概念,實際上只是實證主義的社會歷史觀。他在某些著作中誇大文學影響的作用。他對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的研究在義大利得到高度評價。關於普希金、茹科夫斯基的論著則以淵博、分析細緻、深入探索時代精神和創作心理而著稱。他還創立了具有獨創性的藝術起源的學說,並闡述了藝術在氏族社會的發展。
目錄
譯者前言
文學史作為一門學科的方法與任務
歷史詩學導論(問題與答案)
修飾語史
作為時間因素的敘事重疊
心理對比法及其在詩歌文體中的反映形式
歷史詩學三章
單行本序言
第一章 遠古時代的詩歌的混合性與詩歌種類分化的
第二章 從歌手到詩人。詩歌概念的分化。
第三章 詩歌的語言與散文的語言
附錄:歷史詩學的任務
情節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