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聲》

《歲月流聲》

《歲月流聲》是美國英文電影。導演是伍迪·艾倫 Woody Allen,主演為邁克.斯塔爾 Mike Starr與保羅·何蒙 Paul Herman。1987年1月30日在美國上映。《歲月流聲》劇情是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一群小孩在海濱玩耍時,無意中發現迷失航線的德國潛水艇。男孩的風騷姊姊和男友駕車出遊,當他們在車內打得火熱時,忽聞收音機廣播外星人來襲,嚇得驚惶逃跑。

基本信息

片名: 歲月流聲 那個時代 無線電時代 Radio Days
主演: 邁克.斯塔爾 Mike Starr 保羅·何蒙 Paul Herman
片長: 85 分鐘
類型: 喜劇 劇情
地區: 美國
導演: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年份: 1987年1月30日
語言: 英語
級別: Argentina:13 Chile:14 Finland:S France:U Sweden:Btl UK:PG USA:PG
《歲月流聲》 電影海報
影片簡介:
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一群小孩在海濱玩耍時,無意中發現迷失航線的德國潛水艇。男孩的風騷姊姊和男友駕車出遊,當他們在車內打得火熱時,忽聞收音機廣播外星人來襲,嚇得驚惶逃跑。小偷在行竊時意外接到猜謎電話。糊裡糊塗地為受害者帶來一筆意外之財。這些事件都在收音機流放的老搖滾樂中渡過。伍迪艾倫這次帶領著觀眾進入一個光鮮有趣的昔日歲月,片中所呈現的時間正是收音機的黃金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搖滾樂、聖誕節一切的歷史痕跡。都足以令人倍感溫馨。

評論

無線電時代——溫馨懷舊喜劇
小時候家裡沒有電視,就抱著一台“紅燈牌”收音機聽,已經感到莫名的滿足了,同時覺得這四方盒子怎么有這么大的魔力,好奇之下,拆了收音機欲瞧個究竟,結果當然可想而知,被老爸痛打了一頓。

《歲月流聲》 《歲月流聲》

這段“無線電時代”的童年,恐怕現在我只能在伍迪·艾倫的 電影《歲月流聲》中重溫了。《歲月流聲》是一部懷舊的作品,以一個猶太男子的畫外音回憶為開場白,懷念了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的無線電“黃金時代”。
影片開始時,主人公小喬還只有8歲,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隔壁鄰居家裡發生了一起盜竊案,這些盜賊臨時時還接了個電話,準確地答出了電台提出的問題。第二天,一大卡車的家具送上門來,讓鄰居們又驚又喜。無線電黃金時代的回憶,就是在這個 滑稽的驚喜中開場的。
小喬身邊發生了很多故事,有些跟無線電有關,有些無關,所有的記憶合成了小喬心目中的“黃金時代”。小喬一家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愛好,生活中充滿了樂趣。小喬被廣播中的冒險節目迷住了,偷了家裡的錢準備去探險,結果被父母痛打了一頓。每每看到這樣的情節,我都發出會心的微笑。這些短小的故事、 軼事和細節,經過伍迪·艾倫的妙手,巧妙剪輯在一起就勾勒出那個無線電黃金時期令人懷念的童年生活。
這確實可說是一部充滿熱情、充滿純真的懷舊影片,儘管伍迪·艾倫後來也有很多關於舊日曼哈頓、百老匯的懷舊作品,但無疑這部《歲月流聲》才最能把這種懷舊情緒表達得更為熱情,更為富有感染力,也最讓我引起 共鳴。我仿佛覺得這永不消逝的電波正穿越時空,連綿不斷延伸到現在、未來。

演員表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 The Narrator (uncredited) (voice)

《歲月流聲》伍迪·艾倫

姓名:伍迪·艾倫
性別:男
生日: 1935年12月1日 
星座:
籍貫:美國  紐約 布魯克林
身高:
別名暱稱   艾倫·斯圖爾特·科尼斯本(原名) 

伍迪·艾倫,原名艾倫·斯圖爾特·科尼斯本,1935年12月1日生於紐約布魯克林一個貧窮的猶太家庭。伍迪在本地的米德伍德中學畢業,雖然也曾經在紐約大學和紐約市立學院讀過幾天書,但均被開除。15歲的時候,伍迪就開始寫俏皮話,開始用伍迪·艾倫的名字給一些報紙的專欄作家投稿,據說還為鮑勃·霍普當過槍手,後來被這些專欄作者推薦擔任專為廣播電台寫廣告中的俏皮話。
   1952年,伍迪中學畢業,加入了“錫德·西則電視劇團”,以自己的搞笑天才為電視節目編寫腳本。將近十年的磨練,也經歷了學業不成和婚姻不幸的痛苦,1961年,伍迪辭去了“加里·摩爾劇團”撰稿的職務,正式成了一個喜劇演員,在格林威治村的小酒館、夜總會和小劇場裡演出,一時名聲鵲起。

1964年,將近30歲的伍迪為電視台編寫並主演了《貓咪最近怎么樣了》劇集,大獲成功。1966年,伍迪的第一部舞台劇《別喝那水》在百老匯上演,再一次大獲成功。1969-70年,由他編劇、主演的舞台劇《再彈一遍,薩姆》,取得決定性的成功,在百老匯連演不衰,轟動一時,奠定了伍迪正式走向電影的商業基礎。

伍迪在1966年已開始初涉影壇,不過,這只是他日後高產優質的喜劇作品的一個略帶實驗性的引子。《出了什麼事,老虎百合》,這個古怪的片名和古怪的製作方式差相吻合。伍迪領著一班人馬,把日本出品的一部名為《關鍵的關鍵》的偵探片重新剪接、配音,弄出一部日本007尋找拯救世界最美味的雞蛋色拉配方的十分搞笑的諷刺性影片,可以想像其搞笑方式和效果應該與周星馳的《國產凌凌漆》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精心策劃的荒誕之作,和幾乎所有的蓄意顛覆性作品一樣,到了影片的結尾,人們已經習慣了不斷顛覆後的驚奇,一切就失之於平淡了。之後的第二年,伍迪再次編寫並主演了一部拿007系列影片“開涮”的搞笑影片:《皇家賭場》。

1969年,隨著伍迪電影經驗的日趨成熟,舞台劇的成功也側面刺激了伍迪的電影興趣,電影商人們也紛紛對這個滿腦子精靈古怪想法的猶太小個子發出邀請,於是伍迪自導自演了一部《拿了錢就跑》 ,正式開始了電影之路。

在這部伍迪導演的處女作里,延續了伍迪前兩年的成功路數,仍然是以顛覆類型片為己任。片中的強盜連字都寫不明白,以至於被搶劫的銀行小姐都不知道他要乾什麼,這個又倒霉又愚蠢的傢伙,當然是由伍迪自己飾演,從而開創出富有個人特色的喜劇角色類型。這次對類型片的利用,由於伍迪自己的全面控制,就不僅僅局限在諷刺性模仿的單純顛覆上,而是開始創造伍迪自己的電影角色和電影世界。

接下來是他早期名作《香蕉》、《性愛寶典》(一切你想知道又不敢問的性問題)和《沉睡者》(傻瓜大鬧科學城),這幾部作品都和伍迪最早的作品一樣,是富於想像力的滑稽鬧劇,是對各種類型片領域的顛覆性戲謔:《香蕉》對政治片、《性愛寶典》對扭捏的情色片、《沉睡者》對科幻片等等。這是伍迪電影作品的早期形式,截至到那時,他還只是在影片中對觀眾的觀影習慣、對周圍社會的荒謬規則提出挑戰,但這種“革命意識”顯然並沒有更深層次的自覺。從他的下一部影片開始,伍迪逐漸減少了影片中的滑稽成分,而向真正的現實靠攏,同時,伍迪也逐漸擴大了影片中來自伯格曼的影響面。

1975年的《愛與死》中,步入不惑之年的伍迪·艾倫,放棄了對類型片純粹地模仿和顛覆,在敘事上更加常規,主題上也更加深入。影片描寫了一個怯懦的俄羅斯猶太“英雄”“刺殺”拿破崙的荒誕冒險故事,影片開始探討了人生命運和客觀規律的問題——愛與死總會在它們應該到來的時候到來。影片參加了柏林電影節,雖然只獲得一個不太重要的獎項,但伍迪個人卻以自己全部獨特的作品獲得了銀熊獎特別獎,成為伍迪獲獎歷史的開始。

1977年的《安妮·霍爾》,是伍迪個人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功。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4項金像獎,以及美國影評人協會、紐約影評人協會、金球獎、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等多項獎勵,可謂風光無限。影片沒有大場面或是滑稽的搞笑場面,人物也不多,片中散布著瑣碎的生活片斷、個人回憶、偶發感觸、閒散戲謔。這樣一部散漫的影片,最突出的是其中濃郁的生活味道,既有人生藝術的感悟,又有深奧的哲理,同時還充斥著溫馨傷感的情調,伍迪能從早期滑稽喜劇脫身到這部影片的更高境界而還能保持自己作品的特徵,實在是難能可貴。在這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伯格曼對人生和人際關係的思考和費里尼夢想與現實交織的痕跡。

1978年的《內心深處》,幾乎讓所有影評人和觀眾大吃一驚,他們在《安妮·霍爾》之後把伍迪稱作“卓別林之後最傑出的喜劇天才”,但他們這次看到的竟然是一部悲劇作品,純粹的悲劇作品,伯格曼式的悲劇作品。一個刻板的妻子是不是一個好妻子?一個嚴肅的母親是不是一個好母親?而一個刻板嚴肅的妻子母親死去後在親人心中留下了什麼呢?影片獲得奧斯卡7項提名和多個最佳女主角的榮譽。

《內心深處》短暫的“脫軌”之後,1979年伍迪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喜劇風格上來,黑白片《曼哈頓》延續著《安妮·霍爾》以來的發展路線。伍迪早期影片中大量,甚至毫無節制的噱頭和俏皮話,在這部影片中退居其次,成了影片中活躍氣氛的調劑品。影片中的主角,還是有很濃重的個人色彩,電視喜劇作家和伍迪的電影導演(演員)的身份幾乎可以重疊,而其中男主角和一個少婦之間若即若離的關係是否也來自伍迪的生活,就不能那么肯定了。影片的黑白攝影和格什溫的音樂營造了一個樸素柔和的懷舊氛圍,令人感嘆人生的歲月流轉。影片獲得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大獎。

緊接著就是伍迪著名作品《星塵往事》,這又是一部黑白片。在這部自傳性質更強的影片中,伍迪把現代電影的技法發揮到了自己的極致,其題材和手法與費里尼的影史名作《8 1/2》(八部半)極其相似,以至於一些著名的影評家在搞不懂影片究竟在說什麼的同時,一致把這部影片稱為伍迪的“九部半”,而伍迪卻認為這是自己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在上兩部作品向伯格曼和費里尼致敬之後,《仲夏夜的性喜劇》在技巧上已經爐火純青了。影片中你會看到諸多大師前輩的痕跡,但你又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純粹的伍迪·艾倫的作品。其後的《澤里格》又是一部充滿想像力的特異作品,把大蕭條時期著名的“變形人”澤里格以一種“偽紀實”的方式再現到銀幕上。各種半即興的花哨技巧被伍迪用在影片中,形成風格獨特的表現形式,但有些時候不免有賣弄之嫌。

1984年的《百老匯的丹尼·羅斯》,和十年後的《子彈橫飛百老匯》雖然從名字上看起來有些相似,也都是匪徒與百老匯生活的交融,但實質上卻有著明顯不同。伍迪飾演的可憐演出經紀人,為演員找回情婦而和匪徒發生糾葛,最後卻意外地與這個情婦相愛了。這部現實主義筆法的影片中,伍迪繼續營造著自己近幾年來的溫和喜劇風格,影片不再使人大笑、爆笑,而是輕輕地笑、溫和地笑。

《開羅的紫玫瑰》 ,是針對電影工業製造夢幻進行的辛辣嘲諷和對抗。影片中真實世界和電影世界形成巨大的反差,也是片中各種噱頭笑料的來源,這無疑是在把現實生活和電影中誇張、粉飾了的生活做著對比,從而對電影工業提出自己的質問。影片選擇的大蕭條時期的歷史背景,也使伍迪·艾倫用來刻意強調銀幕內外反差的重要條件。這是80年代伍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對電影本身的思考使它具有經年不朽的獨特魅力。影片在多個影展上獲得嘉獎,並獲得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

《漢娜姐妹》 ,又是伍迪·艾倫的一部傑出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是他80年代最出色的作品,是伍迪作品80年代的一個高峰。三個平行的,實際上互不關聯的故事,組成了影片,也描述了漢娜姐妹三個複雜多變的家庭史、愛情史、心理史。這是一部家庭生活片、倫理片,但是以喜劇形式,而不是《內心深處》中伯格曼式的悲劇形式,伍迪真正脫離了模仿階段,踏入自己操縱自如的個人電影世界。三個故事的影片已經沒有固定的主角了,或者說出現的幾個人物都可以說是影片的主角,雖然說影片的片名叫“漢娜姐妹”。伍迪在這部影片中展現了描摹現實的出色技巧和觀察力,把悲劇和喜劇融為一體,在寫實手法中揉入超現實效果,其完美結合堪稱經典。

充滿溫暖懷舊色彩的《無線電時代》 ,雖然沒有伍迪的親自出演,也並非伍迪的最佳作品,但仍然以對那個時代的真摯熱愛之情博得眾多影迷的喝彩。這幾乎是伍迪從影以來最熱情的一部作品了,對那個時代無可比擬的個人感情令影片煥發出奪人的光彩。《九月》,講述了三對男女不幸的感情,把男女關係、家庭關係極度濃縮在九月的一所別墅里,喜劇元素變淡,人生的複雜、痛苦在這六個人身上得以體現出來。三部短片組成的《紐約故事》,是馬丁·斯科塞斯、科波拉和伍迪三個人合作的共同作品, 《俄迪普斯的煩惱》是其中伍迪執導的段落。一個讓人難以忍耐的母親終於消失了,而這個兒子真正的煩惱才剛剛開始,伍迪再次拾起早年富於想像力的超現實滑稽鬧劇風格,但畢竟已經是年過半百、歷盡滄桑的人了,難以再現當年雖然粗疏但也生機勃勃的喜劇景象了。《另一個女人》,是關於一個女人苦悶回憶的故事,幾乎又是一部難以稱之為喜劇的伍迪作品,或多或少帶著些伯格曼的風格。

1989年的《犯罪與不端》(罪與罰),才多少恢復了伍迪的風格和水準。這是兩個故事組成的影片,一個偏於嚴肅,一個偏於輕鬆。罪與罰的主題,來自於宗教,來自於聖經,影片中始終把聖經文化的罪罰意識貫穿人物心理的始終。這是兩個悲劇,手法卻又是某種喜劇,而其結果卻介於難以判定的悲喜之間。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編劇提名,並被評為1989年美國十大佳片之一。

1990年編導的《艾麗絲》是一部帶有魔幻色彩的婦女解放題材的影片,一個中國醫生提供的草藥能夠產生神奇的效果,它最終推動了一個家庭婦女的覺醒。1991年的《影子與霧》是一部很富探索性、形式上模仿表現主義的黑色喜劇,和1992年的《丈夫與妻子》都不是伍迪最出色的作品。

1993年,伍迪拍攝了《曼哈頓神秘謀殺案》,雖然影片票房幾乎應該算作是失敗的,但評論界給予了這部影片很高的評價,認為不像前面幾部影片那樣矯揉造作,也沒有故意作出高姿態,平和近人而又喜氣洋洋,是伍迪恢復水準之作。

94年的《子彈橫飛百老匯》,是伍迪90年代最傑出的作品,獲得當年七項奧斯卡提名,重振了伍迪喜劇的聲威。影片是20年代百老匯後台喜劇與黑幫喜劇融合的結果,和當年的《百老匯的丹尼羅斯》有相似之處,但其影片主旨和融合的形式卻又大不相同。在《丹尼羅斯》一片中,黑幫喜劇是黑幫喜劇,劇場喜劇是劇場喜劇,兩條線索相互交織;而在這部新作里,黑幫喜劇也是劇場喜劇,劇場喜劇也是黑幫喜劇,二者水乳交融毫不牽強,堪稱傑作。這一年,伍迪還為電視台重新改編拍攝了自己早期的舞台劇《別喝那水》,也許這二者的拍攝經歷和經驗能夠互為補充吧。

1995年,伍迪又在《非強力春藥》(無敵愛美神、強有力的阿弗洛狄特)中繼續探索新的形式。在古希臘女神的名字之下,在片中採取古希臘唱詩班的形式對片中的人物、情節加以評述,而情節又是以人類繁衍、血統為主題,於是形成一部現代的古希臘神話。

1996年的《人人都說我愛你》 ,是一部載歌載舞地探討愛情與婚姻,精神與物質的影片。片中由幾個短故事演繹出愛情的多種狀態,雖然不是全景式掃描,但也足夠人們把自己對號入座的了,但伍迪卻沒有好萊塢“造夢”的義務,反而在每個故事結束之後加上一段貌似熱情的歌舞,把看著故事唏噓不已的觀眾從電影世界中拉出來嘲弄一番——如同上一部作品中的古希臘式的合唱班。

《解構哈里》,大約也只有伍迪敢給自己的影片用這樣的名字,明目張胆的學術名詞中帶著不無自嘲的意味。而再接下來一年的《名人百態》,也可以稱為“解構名人”了。這部擠滿了名人的影片也不見得都是揭露名人醜態,激發小資產階級由嫉妒而反感,甚至蔑視的那一類影片,片中的名人也確實並不怎么上檯面,但也不是完全齷齪不堪,只是,只是一個個“名人”而已。伍迪把這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用黑白片形式表現出來,自然有些用意,片頭和片尾出現在好萊塢影片的天空中大大的“HELP”無疑是將這個圈子中人物的彷徨無助直白地告訴給各位觀眾。

60多歲的老導演絲毫不見手腳緩慢,99年剛完成了《甜蜜與真相》,2000年又推出《時間手杖》(業餘小偷),持續著自己多年來幾乎一年一部電影的創作速度。

《時間手杖》,依舊是創意獨特,一對夫婦和同夥開了間曲奇餅乾店,試圖挖地道搶隔壁的銀行,銀行是沒搶成,反倒是餅乾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億萬富翁。兩個暴發戶一個不習慣生活的改變,一個拚命想要提高品位擠進上流社會,在伍迪·艾倫的影片裡,這當然就是笑料的來源,但也可以想像,這些笑料都帶著些許苦澀和無奈。做賊無非是想有錢,有錢的日子還過不慣,沒錢了還是想做賊,人生真的這么沒著沒落么?

2005年,伍迪·艾倫推出新作《賽末點》 ,該片是一部以網球為題材的驚悚劇情片,曾於今年5月為坎城電影節展映單元揭幕。該片講述了一名已婚的網球教練威爾頓(喬納森.萊斯-邁勒斯飾)為美國女演員諾拉(斯嘉麗·約翰森飾)意亂情迷,兩人在經歷了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後,引發了一場蹊蹺的生死命案。 

 伍迪·艾倫導演作品集
1. 《賽末點》 Match Point (2005)
2. 《雙生美蓮達》 Melinda and Melinda (2004)
3. 《奇招盡出》 Anything Else (2003)
4. 《好萊塢結局》 Hollywood Ending (2002)
5. 《玉蠍子的詛咒》 The Curse of the Jade Scorpion (2001)
6. 《業餘小偷》 Small Time Crooks (2000)
7. 《甜蜜的結局》 Sweet and Lowdown (1999)
8. 《名人百態》 Celebrity (1998)
9. 《解構愛情狂》 Deconstructing Harry (1997)
10. 《人人都說我愛你》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1996)
11. 《非強力春藥》 Mighty Aphrodite (1995)
12. 《子彈橫飛百老匯》 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4)
13. 《曼哈頓神秘謀殺》 Manhattan Murder Mystery (1993)
14. 《賢伉儷》 Husbands and Wives (1992)
15. 《影與霧》 Shadows and Fog (1992)
16. 《愛麗絲》 Alice (1990)
17. 《愛與罪》 Crimes and Misdemeanors (1989)
18. 《紐約故事》 New York Stories (1989) (segment 'Oedipus Wrecks')
19. 《另一個女人》 Another Woman (1988)
20. 《歲月流聲》 Radio Days (1987)
21. 《情牽九月天》 September (1987)
22. 《漢娜姐妹》 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23. 《開羅紫玫瑰》 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
24. 《百老匯丹尼玫瑰》 Broadway Danny Rose (1984)
25. 《變色龍》 Zelig (1983)
26. 《仲夏夜綺夢》 A Midsummer Night's Sex Comedy (1982)
27. 《星塵往事》 Stardust Memories (1980)
28. 《曼哈頓》 Manhattan (1979)
29. 《我心深處》 Interiors (1978)
30.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1977)
31. 《愛與死》 Love and Death (1975)
32. 《傻瓜大鬧科學城》 Sleeper (1973)
33. 《性愛寶典》 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 About Sex * But Were Afraid to Ask (1972)
34. 《香蕉》 Bananas (1971)
35. 《傻瓜入獄記》 Take the Money and Run (1969)
36. 《出了什麼事,老虎百合》 What's Up, Tiger Lily· (1966)

1986年《漢娜姐妹》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1985年《開羅紫玫瑰》獲得金球獎最佳劇本獎
1977年《安妮·霍爾》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1975年《愛與死》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  

 黛安娜·基頓

《歲月流聲》 黛安娜·基頓
中文名: 黛安娜·基頓
英文名: Diane Keaton
性  別: 女
生  日: 1946-01-05
角  色: 導演,演員
美國影壇70年代的代表性女星,她的知性與感性頗能反映嬉皮風尚流行的那個時代。其實早在念大學時,黛安已表現出叛逆的個性,19歲輟學去 紐約念戲劇,又參加搖滾樂團表演。不久獲得機會演出轟動一時的 百老匯搖滾音樂劇《毛髮》,並由配角升為主角。70年代初,她與伍迪.艾倫結識之後,合作了不少片子,倆人也因而成為密友。兩人合作的《安妮霍爾》為黛安獲得最佳女主角金像獎。1979年演完《曼哈頓》之後,兩人宣告分手。黛安投入畢倫.比提的懷抱,兩人合作了《烽火赤焰萬里情》(赤色分子),再獲 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黛安主演的代表作還有《教父》系列,以及《新岳父大人》上下集。此外她也導演過幾部小片。 2001年主演的喜劇片《城裡城外》,非常受四海歡迎。

 斯通家族 The Family Stone (2005)  
Da Vinci's Mother (2005)  
愛是妥協 Something's Gotta Give (2003)  
失失慌殺人事件 Plan B (2002)  
Sister Mary Explains It All (2001)  
城裡城外 Town & Country (2001)  
掛線情緣 Hanging Up (2000)  
戀愛高飛 The Other Sister (1999)  
真命天子 Only Thrill, The (1998)  
前妻俱樂部 First Wives Club, The (1996)  
馬文的房間 Marvin's Room (1996)  
新娘的父親 2 Father of the Bride Part II (1995)  
最後的飛行 Amelia Earhart: The Final Flight (1994)  
曼哈頓神秘謀殺 Manhattan Murder Mystery (1993)  
看誰正在說話 Look Who's Talking Now (1993)  
新岳父大人 Father of the Bride (1991)  
教父第三集 Godfather: Part III, The (1990)  
檸檬姐妹 Lemon Sisters, The (1990)  
好母親 Good Mother (1988)  
嬰兒炸彈 Baby Boom (1987)  
心之罪 Crimes of the Heart (1986)  
女鼓手 Little Drummer Girl, The (1984)  
Mrs. Soffel (1984)  
月落婦人心 Shoot the Moon (1982)  
烽火赤焰萬里情 Reds (1981)  
曼哈頓 Manhattan (1979)  
我心深處 Interiors (1978)  
尋找顧巴先生 Looking for Mr. Goodbar (1977)  
安妮·霍爾 Annie Hall Anhedonia (1977)  
愛與死 Love and Death (1975)  
教父續集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傻瓜大鬧科學城 Sleeper (1973)  
呆頭鵝 Play It Again, Sam (1972)  
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  
導演作品
掛線情緣 Hanging Up (2000)  
真情赤子心 unstrung Heroes (1995)  
世外桃源歷險記 Wildflower (199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