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宮內主體建筑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築,建在三層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側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闊進深各五間,高18.3米,闊29.9米,深12米,面積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大木結構,由三層崇台襯托,比例適度,外觀協調。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頭和斗栱顯示明代斗槓的特徵。梁架結構用九檀,高寬比為5:2.5,保持宋遼以來的用材比例。殿內金柱斗栱,
施井口天花,明間內槽有斗八藻井。明間後部建有刻工精緻的石須彌座神龕,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
的屋頂全部蓋孔雀藍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戧脊等以黃、綠兩色為主鏤空雕花,裝飾豐富多彩華麗,為其他宗教建築所少見。
武當山紫霄大殿為武當山紫霄宮的正殿,是武當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結構殿堂。這座在中國古建築中屈指可數的抬梁式大木結構的道教建築,其結構、布局科學合理,藝術風格協調統一,同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在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獨具風貌。同時,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沉積有歷代工匠的技術和智慧,集中體現了中國明清建築的輝煌成就,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
最讓人眼花繚亂和讚不絕口的是大殿內部,整座大殿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構思巧妙,造型舒展大方,裝修古樸典雅,陳設莊重考究。大殿內設神龕五座,供有數以百計的珍貴文物,大多為元、明、清三代塑造的各種神像和供器,造型各異,生動逼真,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正中神龕供奉真武神像,為明代泥塑彩繪貼金,高4.8米,是武當山尚存最大的泥塑像。這裡還供奉著一尊明末清初紙糊貼金神像,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紙糊神像,它集聚了中國古代紙糊、雕塑、貼金、彩繪、防腐等工藝的精髓,是一件文物珍品,對研究中國古代紙糊工藝有很高的價值。
大殿
屋脊由六條三彩琉璃飛龍組成,中間有一寶瓶,閃閃發光。因為寶瓶沉重高大,由四根鐵索牽制,鐵索的另一頭系在四個兒童手中。傳說,這四個小孩護著寶瓶,無論嚴寒酷暑和風雨雷電,他們都堅守崗位,確保寶瓶不動搖。因為所在位置比殿里供奉的主神還高,所以叫他們“神上神”。而老百姓看他們長年累月的風吹日曬,則叫他們苦孩兒。
紫霄大殿自明永樂年間重建後,歷代對其進行了大小十餘次維修,才得以保持往日的風采。1994年,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考察武當山時深有感嘆:“在這裡,看到了按傳統方法修繕古代建築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