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現為武漢工業學院,2009年學校申報更名為武漢輕工業大學,2010年2月,關於2010年新設定高等學校和籌建到期正式設立高等學校的公示,宣告武漢工業學院更名失敗,只有等3年後的更名了。2012,學校積極申請更名,這將是學校跨越性的一步,本次學校申報更名為“武漢輕工大學”。2012年12月17日,學校迎來了教育部專家的第一次更名公示審核,在2013年年初,教育部將下達對學校的評定結果和下一步的資格審核。2013年1月17日教育部專家通過了對武漢工業學院的第二輪審核。目前學校的中長期奮鬥目標:到2015年,把學校建設成為以工科為主幹,多學科協調發展,輕工食品類相關學科領域優勢突出,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多科性大學。到2020年前後,把學校建成農產品加工與轉化領域相關學科優勢突出,辦學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歷史
在半個多世紀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已發展成為一所輕工類學科尤其是農產品加工與轉化領域相關學科優勢明顯,糧油食品學科特色鮮明,工科為主幹,工、管、理、文、經、農等學科協調發展,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多科性大學。2006年11月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對我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設施與師資
學校設有8個學院、8個系(部),舉辦有繼續教育學院、獨立學院(已經獨立出去,成單獨院校)(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現有本科專業52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品牌專業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3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權學科3個。有省級重點學科8個,湖北省優勢學科1個,湖北省特色學科3個,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1個。有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目前,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生、研究生11000餘人,繼續教育學生7000餘人。學校擁有一支敬業愛生、潛心治學、從嚴執教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7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00餘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6.2%。國家級、省(部)級專家29人,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省級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7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湖北省教學名師3人,省(部)級優秀教師5人,博士生導師17人。現有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崗位7個,已聘講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主講教授12人;設立了“常青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崗位,已聘教授4人,學校還聘請了包括3名院士在內的一批國內外有影響的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授。
成就榮譽
學校科研優勢突出。近5年來,承擔國家973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5項,省(部)級科技項目441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4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出版著作、教材241部;發表學術論文4449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475篇;發明專利17項;累計科研經費突破2億元;學校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評為“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學校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採取彈性學制、主輔修制、雙學位制,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實行按院系或專業大類招生,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以“常青科技藝術節”、創業大賽等為依託,積極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近5年來,學校先後建成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教學團隊1個;獲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12項;受到省(部)級及以上表彰學生231人(次),獲省級以上大學生“挑戰杯”、數學建模等競賽獎219項。本科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省屬高校前列,他們以能吃苦、能幹事、能創業的鮮明特色受到社會歡迎。
學校面向世界,與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義大利等十幾個國家的20餘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建立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
學校通過以黨風帶教風、以教風促學風、形成優良校風,不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近5年來,學校黨委被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學校先後被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高校、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
半個多世紀的風雨與磨礪,半個多世紀的成就與輝煌,武漢工業學院始終與祖國共奮進。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將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秉承“明德、積學、礪志、篤行”的校訓,弘揚“敬業愛校、艱苦創業、團結拼搏、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努力建成國內知名、特色鮮明、部分學科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多科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