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58年,武漢紡織工學院在武漢市武昌三層樓創建,隸屬於武漢市領導。同年湖北輕工業學校於武昌馬房山創辦,隸屬於湖北省輕工業局領導。1962年7月,武漢紡織工學院停辦。文化大革命時期,湖北輕工業學校中途停辦。
1970年,學校恢復辦學。
1978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在湖北輕工業學校輕工、紡織專業分離的基礎上組建四所新學校。
分出紡織專業成立武漢紡織工學院和湖北省紡織工業學校;分出輕工專業成立湖北輕工業學院和湖北輕工業學校。
其中,武漢紡織工學院是經國務院批准恢復重建的院校之一,隸屬於國家紡織工業部。
1998年,武漢紡織工學院的教育管理體制調整後劃轉為中央與湖北省共建。1999年,武漢紡織工學院更名為武漢科技學院。2002年,成立於1958年的湖北對外貿易學校併入武漢科技學院。2006年,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經湖北省政府行文由省教育廳委託武漢科技學院代管。2011年,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武昌區)併入武漢紡織大學,即武漢紡織大學東湖校區,同時取消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建制。
院系專業
據2015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擁有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服裝學院、傳媒學院、管理學院、會計學院、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課部等20個院系部,開設財政學等54個本科專業。
學科 | 專業 |
經濟學 | 財政學、金融學類、投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
文學 | 英語、新聞傳播學類、 廣播電視學、廣告學 |
理學 | 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化學 |
工學 | 機械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 、材料類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電氣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類、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自動化、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紡織類、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紡織類(中外合作辦學)、 輕化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生物工程 |
管理學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造價、工商管理類、市場行銷 、會計學、財務管理 、物流管理、工業工程、電子商務 |
藝術學 | 動畫、 攝影 、設計學類、環境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藝術 |
師資力量
據2016年1月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員工近2000人,專任教師10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近600人,博士400餘人。學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擁有雙聘院士、外籍院士6人,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畫”人選1人,“外專千人計畫”特聘教授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國家“萬人計畫”第一批白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百人計畫”人選8人,還有一批具有海外背景的“楚天學者”和“陽光學者”。
“千人計畫”專家:維克多
雙聘院士:姚穆
國家“千人計畫”:王訓該教授
長江學者:徐衛林教授
教學團隊
級別 | 名稱 | 帶頭人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紡織材料與加工教學團隊 | 徐衛林教授 |
物流管理與信息系統教學團隊 | 夏火松教授 | |
省級教學團隊 | 紡織材料與加工教學團隊 | 徐衛林教授 |
工科數學教學團隊 | 方文波 | |
服裝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團隊 | 鍾安華、孫菊香 | |
資料來源: |
學科建設
根據2015年10月官網顯示,武漢紡織大學有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學位授權, 10個省部級重點學科,5個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
學科名稱 | 類型 | 代碼 | 批准部門 | 批准時間 |
紡織科學與工程 | 一級優勢重點學科 | 0821 | 湖北省教育廳 | 2012 |
機械工程 | 一級特色重點學科 | 0802 | 湖北省教育廳 | 2012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一級特色重點學科 | 0805 | 湖北省教育廳 | 2012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一級特色重點學科 | 0830 | 湖北省教育廳 | 2012 |
設計學 | 一級特色重點學科 | 1305 | 湖北省教育廳 | 2012 |
化學 | 一級培育重點學科 | 0703 | 湖北省教育廳 | 201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一級培育重點學科 | 0812 | 湖北省教育廳 | 2012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一級培育重點學科 | 1201 | 湖北省教育廳 | 2012 |
資料來源: |
學科門類 | 一級學科 | 碩士點名稱及代碼 |
哲學(01) | 哲學 | 美學(010106) |
法學(03) | 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030501)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030502) |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030503) |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030504) | ||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 ||
理學(07) | 化學(0703) | 有機化學(070303) |
物理化學(070304) | ||
工學(08) | 機械工程(0802)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080201) |
機械電子工程(080202) | ||
機械設計及理論(080203) | ||
工業工程(0802Z1) | ||
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 | 材料物理與化學(080501) | |
材料學(080502) | ||
材料加工工程(080503) |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0805Z1) | ||
複合材料與工程(0805Z2) | ||
電子科學與技術(0809) | 物理電子學(080901) | |
電路與系統(080902) |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080903) | ||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080904) | ||
電力電子與光伏技術(0809Z1) | ||
通信與信息處理(0809Z2)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 | 計算機系統結構(081201) |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081202) | ||
計算機套用技術(081203) | ||
紡織科學與工程(0821) | 紡織工程(082101) | |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082102) | ||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082103) | ||
服裝設計與工程(082104) | ||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0821Z1) | ||
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 | 環境科學(083001) | |
環境工程(083002) | ||
清潔生產及資源化利用(0830Z1) | ||
建築環境工程(0830Z2) | ||
管理學(12) |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 | 管理科學與工程(120100) |
工商管理(1202) | 會計學(120201) | |
企業管理(120202) | ||
技術經濟與管理(120204) | ||
藝術學(13) | 設計學(1305) | 設計藝術學(130501) |
民族服飾文化(1305Z1) | ||
繪畫藝術與設計(1305Z2) | ||
自設交叉學科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會展經濟與管理(99J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紡織科學與工程 | 現代紡織信息技術(99J2) | |
設計學、工商管理 | 時尚品牌管理(99J3)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設計學 | 數字媒體藝術(99J4) | |
電子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 | 檢測技術與系統(99J5) | |
資料來源: |
專業學位類型 | ||||||
工商管理碩士(MBA) | 藝術碩士(MFA) | 工程碩士 | ||||
工程碩士領域 | ||||||
機械工程 | 紡織工程 | 環境工程 | 項目管理 | 物流工程 | ||
工業工程 | 工業設計工程 | |||||
資料來源: |
湖北省級重點一級學科
紡織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湖北省級重點學科
美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機械設計及理論、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設計藝術學、環境工程 。
教學建設
據2014年學校官網,學校擁有4個國家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精品 課程,擁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驗區,4個專業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獲國家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一大批學生在各類國家級、省級競賽中取得豐碩的成果。
•國家特色專業
藝術設計(連續十一年居全國服裝院校綜合積分第一名)、紡織工程、輕化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湖北省級品牌專業
藝術設計、紡織工程、輕化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統、會計學 。
•國家級精品課程
服裝結構設計、紡織材料學、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線性代數。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適應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套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湖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藝術與服裝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紡織印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英語語言學習示範中心 。
交流合作
根據2015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的高校、科研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與英國利茲大學、俄羅斯伊萬諾沃紡織大學、澳大利亞霍姆格蘭學院聯合辦學,設有中國-歐盟國際職業教育培訓中心,並聘請多名國外知名學者為學校的名譽教授。
另外,學校長期承辦由中國商務部和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聯合主辦的“開發中國家服務貿易”國際研修班,獲批多項“世界著名科學家來鄂講學計畫”項目,連續多年主辦和承辦各類國際學術會議。
學術研究
研究成果
2005年以來,學校共主持承擔了“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課題前期研究專項資助、國家“863”重大科技專項在內的各類項目63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87項,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三項;獲省部級(含武漢市)以上科技成果獎勵49項,公開發表論文5492篇,其中669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居湖北省省屬高校前列;71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收錄;出版學術著作、教材231部,發明專利授權56項,美國專利一項。
在循環經濟(苧麻生態產業園)、水處理、紡織新型纖維材料、功能性面料、印染清潔生產、紡織服裝數位化、新型紡織設備(高倍捻機等)、紡織設備相關材料、管理科學、服裝和藝術、服飾文化、服裝數位化等方面的研究開發上走在國際、國內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被廣泛套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家 科學技術進步 一等獎:徐衛林教授的“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2009年)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優質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細粉體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項目“、紡織印染廢水微波無極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質處理回用技術”。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基於智慧型教學平台的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
科研機構
根據2015年10月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各1個,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4個省部級重點研究基地。
機構名稱 | 批准單位 |
先進紡紗織造及清潔生產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湖北省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 科技部 |
紡織纖維及製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 |
紡織印染清潔生產教育部工程中心 | 教育部 |
紡織產業鏈共性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 |
湖北省紡織新材料及其套用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科技廳 |
湖北省先進紡紗技術工程實驗室 | 湖北省發改委 |
湖北省數位化紡織裝備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科技廳 |
湖北省服飾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 |
湖北省服裝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湖北省紡織機電研究開發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湖北省紡織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科技廳 |
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紡織與服裝研發推廣中心 | 湖北省經信委 |
湖北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湖北省現代紡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北省科技廳 |
企業決策研究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 |
生態苧麻產業關鍵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 湖北省教育廳 |
生物質纖維與生態染整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 湖北省科技廳 |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 湖北省文化廳 |
武漢紡織大學生產力促進中心 | 武漢市科技局 |
武漢紡織服裝數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市科技局 |
武漢服飾創意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武漢市科技局 |
資料來源: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2012年底,圖書館有文獻總量約560多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30多萬冊,並長期訂購中外文期刊2600多種,擁有中外文各類資料庫50多個(其中6個為自建資料庫)。數位化圖書館與校園網千兆對接,館內區域網路百兆到桌面,擁有兩個電子閱覽室,近400個機位,運用了ILASⅡ數位化平台等先進的資料庫管理軟體,網上資源24小時服務,實現了印刷型文獻借閱、電子閱覽、視頻點播、多媒體播放、信息檢索、文獻傳遞、用戶培訓等網路化服務。
學術資源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創刊於1988年,曾用名《武漢紡織工學院學報》和《武漢科技學院學報》。該刊為雙月刊,每期96頁,雙月25日前出版。第一、二、四、五期刊登社會科學類文章,第三、六期刊登自然科學類文章。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結合學校辦學特點和學科優勢,在自然科學類的文章中,強調紡織特色,開闢有:紡織理論與套用研究、服裝工程研究、紡織機械研究、紡織經濟研究、數理科學研究、化學與化工研究、生物學研究,環境科學研究等欄目。在社會科學類文章中,強調服裝藝術特色,開闢有:服裝與藝術研究、廣告與傳媒研究、哲學與美學研究、地方經濟研究、社會與法學研究等欄目。
對外經貿實務
該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堅持為讀者服務、為企業服務、為對外經貿事業服務的宗旨,受到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和廣泛讚譽,曾連續三屆被評為中國財經類、國際貿易類核心期刊。自1999年起先後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網、博看網、思博網全文收錄,被認定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
服飾導刊
2012年3月16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審批,關於同意《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更名為《服飾導刊》及變更主管主辦單位的批覆同意,原《湖北財經高等專業學院學報》更名為《服飾導刊》,主管單位由湖北省財政廳變更為武漢紡織大學。
文化傳統
校訓
崇真尚美
含義:“崇”,是推崇、追求、踐行之意。“真”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事物的本性、本源和自然界的根本法則,即客觀真理;二是指人性的真誠、誠實。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成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崇真”即是追求真理,崇尚真誠。
“尚”,即弘揚、倡導、追求之意。“美”是一定事物所具有的對稱的、諧調的、給人期望追求留下想像餘地或回味餘地的特徵,是真和善的統一。它蘊涵著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等豐富內容,它既是外在的、物質的,也是內在的、精神的。“尚美”是人的思想和行為追求的最高境界。
社團活動
1、遊園晚會
遊園晚會旨在豐富學生的節日生活,並以此為契機方便廣大學生零距離接近社團、了解社團。
2、陽光大舞台
在校團委的倡導下,學工部部長高建勛的具體指導下,作為為深入了解學生而打造的校園品牌活動。其口號是:“陽光大舞台,我秀我精彩。”該活動面向學生,為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舞台。
3、趣味運動會
不一樣的形式,一樣的目的;不一樣的運動,一眼的激情。趣味運動會由各種趣味遊戲組成,包括:射飛鏢、兩人三足等等。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校長 、黨委副書記: | 彭育園 |
黨委書記: | 韋一良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劉功成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黃運平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羅錦銀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姜明華 |
黨委常委: | 張文凱 |
資料來源: |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韋一良(2010年5月-2016年3月3日)
學校地址
南湖校區(老校區):武漢市洪山區紡織路1號 郵政編碼:430073
陽光校區(新校區):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號 郵政編碼:430200
東湖校區:武漢市武昌區東湖梨園漁光村1號 郵政編碼: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