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陽光校區

武漢紡織大學陽光校區

武漢紡織大學陽光校區(武漢紡織大學新校區),坐落於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特一號,占地面積1500畝,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文(藝)、經、管、法、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紡織服裝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連續十一年居全國服裝院校綜合積分第一名,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授予中國“十大時裝名校”榮譽稱號。 武漢紡織大學擁有20個院系部,51個本科專業,4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湖北省品牌專業,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轄南湖校區(老校區)、陽光校區(主校區)、東湖校區(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三大校區,占地面積2400多畝,建築面積70多萬平方米,在校學生12879人。其中本科生12218人,研究生661人。2006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被評為優秀。

基本信息

歷史溯源

學校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武漢紡織學院、湖北輕工業學校。

1978年興建的武漢紡織工學院(隸屬於國家紡織工業部,1998教育管理體制調整後劃轉為中央與湖北省建);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學院。

2002年湖北省對外貿易學校(成立於1958年)併入武漢科技學院。

2010年3月18日,國家教育部發出《關於同意武漢科技學院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的通知》(教發函[2010]49號),批准武漢科技學院更名為武漢紡織大學。

註:2006年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經湖北省政府行文(鄂政函[2005]185號)由省教育廳委託武漢科技學院代管,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運行模式。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起源於1951年成立的中央稅務幹部學校中南分校,1958年正式命名為湖北省財政金融幹部學校,後經幾次分合、幾次易名,1994年更名為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

地理位置

學校坐落 在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漢市,擁有南湖校區、陽光校區、東湖校區三個校區。其中南湖校區位於武漢市洪山區魯巷紡織路一號,陽光校區位於武漢市江夏區廟山開發區陽光大道一號,東湖校區位於風景秀美的東湖之濱。擁有廣闊的辦學空間,校園環境優美清淨。

武漢紡織大學位於武昌南湖之濱,中國(武漢)光谷腹地,周邊有多所國內知名高校。如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交通方便,有538路、590路、572路、583路、586路、810路、811路、733路、901路、903路、907路等10多路公汽直達武漢三鎮各中心地帶,有2路公汽直通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有多輛公交途徑傅家坡長途汽車站,宏基車站。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現有學科覆蓋了工學、理學、哲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和教育學八個學科門類。設有服裝學院、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環境工程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理學院、外語系、經濟學院、會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傳媒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17個院系和公共課部、體育課部等2個課部。

學校紡織、服裝、藝術設計學科優勢特色明顯。服裝學院是全國高校最早建立的服裝院系之一,連續十年居全國服裝院校“新人獎”“育人獎”綜合積分第一名,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授予中國“十大時裝名校”榮譽稱號。藝術設計專業為首批省級品牌專業,並獲批首批國家特色專業。

師資隊伍

全校有教職工1635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 2人,湖北省跨世紀及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16人,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9人,“陽光學者”9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國家級、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4人,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湖北省“十大傑出青年”1 人,湖北省優秀教師3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7人。專任教師總數800餘人,其中正高職稱 100餘人、副高職稱近300人;博士生導師12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紡織材料專家、紡織教育家姚穆受聘為我校教授,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通訊院士維克多·耶夫根耶維齊·庫茨米切夫博士,東華大學博導於偉東被聘為我校“湖北省楚天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千人計畫”入選者、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終身教授王訓該受聘為我校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學科建設

重點學科

類別專業
國家特色專業 紡織工 程藝術設計 輕化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湖北省品牌專業 藝術設計(服裝藝術設計) 紡織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輕化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省級重點學科 紡織工程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環境工程 設計藝術學 美學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碩士學位

學校擁有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另外,擁有工程碩士7個領域、工商管理碩士MBA、藝術碩士MFA學位授予權。

本科專業

設有46個本科專業,現有學科覆蓋了工學、理學、哲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和教育學七個學科門類。機械設計及理論和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已獲準作為湖北省第四批博士學位授權學科立項建設。

學科專業
工學類 紡織工程(現代紡織技術方向) 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紡織工程(針織產品與服飾設計) 紡織工程(紡織品檢驗與貿易)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非織造材料與工程 服裝設計與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工業設計 測控技術與儀器 工業工程 電氣信息類(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化學工程與工藝 輕化工程(染整)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給水排水工程 環境工程 生物工程 網路工程 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理學類 電子信息科學類(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套用化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學與套用數學(金融數學方向) 信息與計算科學
文學類 藝術設計動畫 廣播電視新聞學 廣告學 網路傳播學 英語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部分在東湖校區)
管理學類 工管理 市場行銷(部分在東湖校區)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會計學(註冊會計師專門化方向)(東湖校區) 財務管理(東湖校區) 投資學(東湖校區) 金融學(東湖校區) 會計學 電子商務(部分在東湖校區) 物流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會展經濟與管理
法學類法學
教育學類教育技術學

合作交流

學校承辦了聯合國貿發組織和中國商務部主辦的“開發中國家全球經濟化研修班”和“開發中國家國際貿易能力建設研修班”,共培訓來自30多個開發中國家的100多名政府高級官員;成立了國際教育學院、武漢科技學院—萊佛士學院和中國—歐盟職業培訓中心,開展了中澳合作霍姆格蘭項目、中英合作3+2碩士層次利茲項目、中澳合作南昆士蘭項目、中加合作蒙克頓項目;與美國東南密蘇里州立大學就“2+1+2”合作辦學達成共識並簽署合作協定。

2010年6月7-8日“現代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成功在學校舉辦。

2011年4月20日至21日,第三屆三維織物及其套用國際學術會議由英國曼徹斯特TexEng 軟體公司與中國武漢紡織大學共同主辦,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協辦。

學術研究

研究中心

實驗室備註
湖北省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新型紡織材料綠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紡織印染清潔生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機械工程、電工電子、大學物理、紡織印染、藝術與服裝湖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湖北省紡織新材料及其套用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數位化紡織裝備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紡織機電研究開發中心 湖北省服裝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湖北省服飾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紡織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紡織與服裝研發推廣中心 省級重點研究基地

科研概況

2000年以來,學校共主持承擔了包括國家“863”重大科技專項在內的各類項目63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2項,獲省部級(含武漢市)以上科技成果獎勵50項,公開發表論文4757篇,其中216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居湖北省省屬高校前列;60餘篇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收錄;出版學術著作、教材158部,發明專利授權41項。在2004年“中國高校科技創新競爭力評價報告”中(《中國青年報》),學校“科技創新競爭力”名列包括部屬高校在內的湖北高校第八位,居省屬院校的第二位;在全國高校高教類中文核心期刊論文統計中,2005年度學校居湖北省高校(含部委重點高校)第6名,全國高校第129名。

成果

課題獲獎
徐衛林教授“高效短流程嵌入式複合紡紗技術”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優質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細粉體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項目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曾慶福教授“紡織印染廢水微波無極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質處理回用技術”200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基於智慧型教學平台的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紡織材料學(徐衛林)、線性代數(方文波)、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夏火松)、 《面向21世紀的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面向二十一世紀紡織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定的研究》、《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強化專業技能的研究》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一、二、三等獎

套用情況

學校十分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在循環經濟(特別是苧麻生態產業園)、水處理、紡織新型纖維材料、功能性面料、印染清潔生產、紡織服裝數位化、新型紡織設備(高倍捻機等)、紡織設備相關材料、管理科學、服裝和藝術、服飾文化、服裝數位化等方面的研究開發上走在國際、國內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被廣泛套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研製的純天然纖維單嚮導汗紡織面料,2004年被科技部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已經作為NIKE服裝系列中的GOLF運動服裝面料,正在與ADIDAS開展技術合作。“乾態劍麻葉片的加工方法及其在複合板材中的套用”被列為國家星火計畫,獲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並與廣西劍麻集團、武漢興隆板材有限公司合作進行產業化推廣,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產學研結合

主持承擔的國家“863”項目“新型高效物化組合技術與設備”,研究開發出2項原創技術,獲“國家重點新產品”、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桑麻”紡織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以技術入股組建“武漢方元環境公司”,該公司已成為研究生培養和吸收本科生科研的基地。依託“苧麻清潔生產關鍵技術及苧麻生態產業園研究”組建“湖北生態麻業有限公司”,從苧麻纖維種植改性、紡織、印染、後加工等方面進行清潔生產系統研究,探索農業、紡織業協調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為政府更好地解決湖北省苧麻產地“三農問題”提供了示範。該項目也同時培養了一批研究生和優秀本科生。 學校在基礎理論和套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在分形、小波理論及套用、神經網路、分子拓撲學、離子束和電漿套用等研究中緊跟學術前沿,並結合紡織行業的科學問題,產出了一批有價值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在生物活性產物結構設計與改造、紡織用化學助劑的合成及性質研究方面很多成果直接用於生產。 公開出版刊物有《學報》、《對外貿易實務》。

交流與合作

與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的高校、科研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與英國利茲大學、俄羅斯伊萬諾沃紡織大學、澳大利亞霍姆格蘭學院聯合辦學,設有中國-歐盟國際職業教育培訓中心,並聘請多名國外知名學者為學校的名譽教授。

科研機構

①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省級中心(基地)一覽表:

機構名稱授予單位
新型紡織材料綠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
紡織印染清潔生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

②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中心(基地):

機構名稱授予單位
紡織新材料及其套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科技廳,
數位化紡織裝備重點實驗室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科技廳,
湖北省服飾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廳
湖北省服裝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湖北省科技廳,
武漢科技學院生產力促進中心武漢市科技局,
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紡織與服裝研發推廣中心湖北省經委,
湖北省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
湖北省紡織機電研究開發中心湖北省科技廳,
湖北省紡織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
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廳,
武漢紡織服裝數位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市科技局,
湖北省現代紡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廳,

③科研機構:

紡織研究所環境科學研究所
非線性科學研究所,孫菊香服裝設計研究室,
工程材料研究室,卡朱米工作室,
印染與污染控制工程中心,紡織服裝數位化中心,
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武漢方元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學校環境

武漢紡織大學校園占地面積2400畝(含東湖校區),校舍總建築面積70餘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總建築面積19.7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0多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過億元。全校圖書文獻總量210多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10萬冊;長期訂購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購買自建中外文各類資料庫28個,擁有涵蓋各學科豐富的電子資源,實現了印刷型文獻借閱、電子文獻閱覽、視頻點播、多媒體播放、信息檢索、文獻傳遞、用戶培訓等網路化服務。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尚鋼
校長,黨委副書記韋一良
正校級調研員王金華
黨委常委,副校長徐衛林
副校長曾慶福
黨委副書記劉義
黨委常委,副校長彭育園
黨委常委,副校長潘慧明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劉功成
副校長黃運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